此人是漢朝皇室後裔,精於謀劃,只有他算出吳蜀大戰

“識時務者為俊傑,通機變者為英豪”,這句話大概意思是要人情歷史潮流大勢。東漢末年群雄並起,他們打著各色旗號攻城略地,割據一方。而有個人是漢朝皇室後裔,精於謀劃,被名士許劭稱為“有佐世之才”,可是他不僅沒有加入光復祖宗基業的隊伍中,反而投入曹魏集團,積極出謀劃策,成為曹魏的三朝元老。他就是劉曄。

劉曄,字子揚,淮南成德人,是漢光武帝之子阜陵王劉延的後代。雖然祖宗的光輝幾乎照不到他這一代,但他的家族在淮南地區也算高族。劉曄七歲時失去了母親,她去世時留下遺言要斬殺父親劉普的侍者。小小的劉曄將此話銘記於心,五年後終於履行了母親的遺命,而後又向父親劉普坦誠認罪。原本大怒的劉普知曉劉曄的動機後,不僅沒有追究,反而更加用心的培養他。

此人是漢朝皇室後裔,精於謀劃,只有他算出吳蜀大戰

劉曄二十多歲時,天下大亂,揚州地區的豪強們趁機起兵,擁兵自重。其中,有個叫鄭寶的最驍勇善戰,看中了劉曄的門第,希望把他拉入伙。知道情況的劉曄自然很害怕,幸好曹操派使者到揚州。劉曄利用使者擺了一場鴻門宴,將鄭寶一眾斬首。之後,他親自到鄭寶的大營遊說,最終鄭寶餘孽表示歸順他。

但劉曄不像劉皇叔劉備一樣,四處奔走,光復漢室。經過仔細的分析之後,他發現劉氏江山已不能復興,自己又不想傭兵,於是他就將收編的軍隊委託給廬江太守劉勛。當時的劉勛在江淮之間勢力很強,孫策看了十分眼紅,派使者要求他攻打上繚城。然而自恃強大的劉勛居然沒有看出孫策的用心,不顧劉曄的勸阻,堅持出兵。果然孫策趁虛而入,一舉擊敗了他。

此人是漢朝皇室後裔,精於謀劃,只有他算出吳蜀大戰

失敗後的劉勛沒有了土地,只能投奔曹操。至此,劉曄加入曹操的陣營。眾所周知,曹操的帳下謀士眾多且相當厲害。作為剛投降過來的劉曄根本沒有資歷和他們相比。因此,他只能默默無聞。直到後來,曹操到壽春平定山賊陳策時,他才脫穎而出。雖然他受到曹操的重視,但他的官位依然很低。

215年,曹操西征張魯。由於漢中地區山勢險峻,易守難攻,曹軍死傷甚多,加上糧食又缺乏,曹操萌生了撤退的想法。但劉曄堅持進攻,最後張魯投降,曹操得到漢中,而益州地區人心浮動。於是,劉曄勸說曹操趁勢一舉攻占劉備的蜀地,曹操沒有聽從他的建議。七天過後,密探報告蜀地的情況好,曹操後悔沒有聽從劉曄的建議,準備出征。可是劉曄認為時機已經錯過,曹操只好作罷,但他開始得到曹操的重用。

此人是漢朝皇室後裔,精於謀劃,只有他算出吳蜀大戰

曹丕代漢稱帝後,劉曄升任為侍中。要知道,擁有此官職意味著是皇帝身邊的紅人。一日,曹丕詢問大臣,劉備是否給關羽報仇,大多數都認為劉備力量薄弱,國內又不安穩,不會出兵。但劉曄表示劉備與關羽感情深厚,出兵又能重振聲威,他一定會向東吳報仇。最終劉備在221年大舉攻吳。當時孫權舉國應對,並向曹魏稱臣,朝臣們很多又來慶賀,而劉曄建議曹丕趁虛攻吳,但遭到了曹丕的拒絕。當然,曹魏又失去了一個滅吳的大好時機。

此人是漢朝皇室後裔,精於謀劃,只有他算出吳蜀大戰

此外,劉曄觀人也十分的老辣。魏諷和孟達受到曹丕的寵幸,大臣們爭著與他們結交,而劉曄又認為他們會叛變。果然,事情與他預料的一樣,兩人都叛變。由於出身皇族,在新朝又容易遭受猜疑,他小心地在皇帝和大臣之間周鏇。可是後來,皇帝和大臣發現他兩邊討好,就疏遠了他。最終,劉曄鬱鬱而終。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