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對外戰爭未嘗一敗 這次會輸給印軍嗎?

自印軍越境中印邊境以來,兩軍在洞朗地區對峙已超一個月有餘,當前雙方氣氛依舊持續緊張。眾所周知,印度在軍事方面的最大底氣大概就在於其苦心經營幾十年的十幾萬山地部隊。自1962年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中敗給解放軍後,印度痛定思痛,不遺餘力地建設本國山地軍事力量。到了今天,印度山地部隊的規模堪稱世界第一,在人員訓練、裝備配給優先度、經費資源等領域皆優先予以照顧。

印度山地部隊印度山地部隊

相比之下,解放軍山地部隊在規模上略小一些,於絕對數量方面不敵印度。也正因如此,一些人對中方是否能在邊境對峙期間掌握對印方的優勢與主動權頗為擔心。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看中印兩國山地部隊的部署思路與特點。

在阿富汗作戰的美軍山地部隊在阿富汗作戰的美軍山地部隊

提及山地部隊,不少國家都有相應的兵種與編制,如山地軍、山地師和山地旅等。不過,雖然都叫山地部隊,其訓練和作戰卻往往有著巨大的差別。舉例來說,美國和義大利等國的山地部隊的預想作戰環境較為接近,即在丘陵或類似中東地區的沙石山地貌情況下作戰,其裝備和訓練科目都相對針對這一領域。

青藏高原的中國山地部隊,正在運送裝甲車輛青藏高原的中國山地部隊,正在運送裝甲車輛

至於中國山地部隊、印度山地軍和法國山地部隊等,其針對的是海拔較高的雪山,即喜馬拉雅山或阿爾卑斯山,海拔高、氣溫低、含氧量低、氣候惡劣等是這種山地的環境特點。

相比起前者,以雪山為預想戰場的山地部隊在單兵武器方面更講究輕量化,雪山地帶對士兵的生理與心理考驗都更大,尤其是耐力和生存力,生存保障性裝備也會擠占士兵可攜帶的武器和彈藥的重量。也正因如此,雪山山地部隊更注重獲得己方後方的炮火與空中支援。換句話說,決定其戰鬥力強大與否的因素並不僅僅是部隊人員本身的素質與質量,更受到綜合火力的影響。只要火力方面足夠旺盛,能夠支持山地部隊在雪山站住腳並推進戰線,就能在極大程度上占據優勢。

高原山地的運輸條件極差高原山地的運輸條件極差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是老調重彈,不管是什麼作戰,火力優勢必然是要追求的,這還用說嗎?然而,山地作戰的特殊性就在於其對後勤工作的“變態般”要求。

印度空軍運輸機對山地部隊提供運輸補給印度空軍運輸機對山地部隊提供運輸補給

想要在海拔極高且氣候惡劣的高原地區永久性維持一個軍用機場或大型炮兵陣地絕非易事,因為其陡峭的地形大都並沒有修建公路的條件,一條蜿蜒而不可靠的土路往往會是機場或炮兵陣地為數不多的可接受後方支援的“生命線”。甚至在很多情況下,一條土路都是無法企及的奢望,即只能依賴後方機場的運輸機和直升機提供定期補給。

高原補給成本極高高原補給成本極高

在這種情況下,若想要向前線部隊運送一桶燃料,往往需要運輸工具燒掉幾桶乃至幾十桶的燃料。也就是說,維持前線山地部隊部署與作戰的成本代價是極其高昂的。印度有15到20萬的山地部隊,其中約8萬人靠前部署,距離中印邊境僅月20公里左右。這8萬人從日常生存所需的吃喝拉撒到訓練或戰備所需的武器和彈藥……可想而知,即使在和平時期,其也是對印度後勤系統的極大考驗。

當然,印度山地部隊大量靠前部署會帶來一個優勢,即對中印邊境一線的解放軍山地部隊時刻保持強大的軍事壓力,甚至有可能在中方尚來不及增援的時候突破解放軍一線陣地,取得某些戰略優勢。顯然,這是典型的攻勢思維。

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繳獲的大批印軍武器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繳獲的大批印軍武器

而印方對山地部隊重視與攻勢思維的養成並不難理解,即山地部隊並非僅具有軍事用途,其更有政治和心理上的作用。1962年的慘敗是印度上上下下永遠無法輕易釋懷的心理傷疤,而每每拋出“山地部隊”和“攻勢思維”進行熱炒時,其不僅能夠讓軍方更順利地獲得資金與物資支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煽動印度百姓的民意,達到某些政治目的。

相比之下,解放軍一線山地部隊的人數明顯少於印軍。一些媒體報導認為,中印兩國邊境兵力比大約在1:8左右,印方人數優勢十分明顯。不過,這並非就能證明解放軍無法與印軍抗衡。

青藏鐵路青藏鐵路

從整體部署思路上看,印度山地部隊的重心靠前,屬前緊後松型,注重突破力。反觀解放軍,其更偏向前松後緊型,即大量精銳部隊和裝備位於二線。而中方對於印度的一大隱性優勢在於,我們在中印邊境一帶的交通等運輸基礎設施上有明顯優勢:

高原地區的印軍補給車隊高原地區的印軍補給車隊

在2006年到2007年間,當時的印度政府曾批准在中印邊境修建73條戰略公路的計畫,但這一預定於2012年底結束的項目在2015年時尚有82%未完成。2016年時,印度政府公布的新的工程截止日期是2018年。截至現在,在這73條戰略公路中,造好不超過20條(即完全實現柏油化),有40條在建公路的完成時間推遲了6至8年,有約5條尚未開工……從這個進度來看,除非奇蹟發生,否則“2018年全部完工”也只能是一句笑話。

阿里地區機場上的中國空軍殲11戰鬥機阿里地區機場上的中國空軍殲11戰鬥機

中國方面的藏南建設情況則完全不同。青藏鐵路的東西支線已實現通車很久,川藏鐵路也即將全面開工。主要的幾條進藏公路(如川藏公路等)早就已經實現完全的柏油化處理,可快速且大量地通行大批重型車輛。西藏阿里等地區的多個高原機場皆已實現軍民兩用,不僅可起降戰鬥機,更可供上百噸的轟炸機使用。更為重要的是,包括早年間建成的格拉輸油管線(即格爾木-拉薩)等多條管線在內的輸油管道網,可為海拔極高地區的燃料供給提供永久性保障。

川藏公路川藏公路

有了這些基礎設施的保證,大量部署於二線的解放軍部隊可迅速增援一線,且後方仍舊可不斷累積並運向前線的人員與物資。也就是說,相比起印方的攻勢思維,中方的部隊部署更顯靈活性和韌性,是打防守反擊的思路。

這樣想一想,印軍山地部隊部署中“攻勢思維”的外表之下,恐怕多少隱藏有運輸實力不濟而帶來的無可奈何。即印方只能把部隊靠前部署,以保證在中印邊境不輸中方,為此甚至不惜付出高昂的後勤成本和把人員置於中方遠程火力打擊範圍內的危險性。

部署在西藏地區的解放軍遠程火箭炮部署在西藏地區的解放軍遠程火箭炮

我們都知道,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解放軍在歷次戰爭中還未曾有過失敗的最終結果。儘管當前中印邊境對峙地區的雙方兵力對比對中方來說不太樂觀,但這並非無法彌補,而是長期以來雙方部署思維不同帶來的必然結果。隨著對峙時間的持續,中國強大的後勤運輸能力將可在短期內拉平甚至雙方一線部隊差距,甚至讓我們重獲數量和質量上的優勢。屆時,誰還能輕易說出解放軍會敗給印軍的話?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