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對德國來說絕對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年份,因為42年之後,德國在也沒有取得任何可以改變戰局的大勝,一切都成了負隅頑抗了,戰爭前期積累的優勢化為虛無,更要命的是,戰爭處於順境時的德國,後勤問題並未暴露出太多,可是一旦戰局不利,德軍的後勤問題就被無限放大。
相比之下,德國的運輸體制就比不上英美,勉強和蘇聯拼一下,進攻蘇聯時德軍裝甲師和摩步師都擁有約3000輛大小各式汽車,非機動師則擁有800至1000輛汽車、600至900輛馬車、3000至4000匹馬。參考“木桶理論”及蘇聯糟糕的路況,對比美軍放棄摩步師,給需要機動的步兵師提供臨時配屬汽車團,高下立分。英軍摩托化程度也很高,40年的時候征歐遠征軍已經全部實現步兵摩托化了。
德軍閃擊戰依託良好的公路運行,而去了蘇聯卻發現,高速公路呢?蘇聯秋末冬初還會下雨,各種泥潭限制德軍的後期補給,戰術地域內依託良好的鋪設公路,戰役地域和後方縱深就需要鐵路支持了。德軍的戰略部署都是鐵路機動。
剛開始巴巴羅撒的時候,德軍閃擊西歐成功,繳獲了大量車輛,最多時有60多萬輛機動車輛服役,但是隨著戰爭的快速消耗,德國的生產能力是無法匹配戰爭初期那樣的高度摩托化的,後面主要的運輸力量還是鐵路和騾馬,摩托化運輸力量都集中供應一些精銳主力和黨衛軍,其實,42年以前德國的後勤運輸也算不上先進。只不過靠著西歐發達的道路系統和民用車輛掩蓋著而已。
全德才多少摩步師,德軍的摩步師要求的就是要快速機動化,寧可大量步兵師靠騾子運輸,也要保障少數機械化部隊的機動性。因為汽車數量相對於軍隊而言太少,軍馬依然是德軍重要的運輸手段。至於汽車產量低,一是工業產能跟不上,二是石油也不夠多。
德國開戰時,汽車輪胎庫存只夠和平時期一個月用量,航空汽油庫存只夠和平時期三個月用量。居然也開戰了。德國生產汽車不難,法國汽車工業都到手了。歐洲不少國家有汽車廠(因此汽車型號很多)。生產汽車輪胎不容易。人工合成橡膠不夠用,汽油當然也是不夠的,這就決定了德軍在前線打的再好也是無用的,沒有強大的後勤支持,一次進攻失利就會帶來致命的傷害!
武器 德國 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