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太宰治,日本無賴派的代表作家,他在其短暫的一生中多次嘗試自殺。終於在他完成著名作品《人間失格》的一個月之後再次選擇自殺,這一次他自殺成功了,天才作家就此落下人生帷幕。
太宰治本名津島修治,是日本無賴派作家的代表。而無賴派指的是太平洋戰爭結束後的1946年-1948年之間活躍於日本文壇的一個重要作家流派。嚴格來講,無賴派作家並沒有像其它派別的作家那樣組成文藝團體,只是因為在戰後的那個社會秩序混亂、價值體系崩潰的特殊年代,他們的作品風格正好呈現出相同的特徵和傾向,才被日本評論界和文學界統一冠上了“無賴派”的頭銜。無賴派作家能夠敏銳地把握住日本戰後民眾頹廢迷惘的心態,因而引起了讀者廣泛的共鳴。
而貫穿太宰治一生的是自殺。1929年他服安眠藥自殺未遂;1930年,太宰治與銀座的咖啡館女侍在小動崎海岸邊自殺,結果女方溺水身亡,自己卻僥倖獲救;1935年參加《都新聞》報社錄用考試被淘汰,自縊未果;1937年,中日衝突激烈,太宰治無法容忍所處的世界,攜情人小山初代去谷山溫泉進行第四次自殺,但是被雙雙救活;1948年6月,在寫完《人間失格》不出一個月,他同情人山崎富榮跳入河中。這是他第五次自殺,也是最後一次自殺。他的生命必須要由自殺的完結才算圓滿,他的自殺是藝術性的完結。
太宰治的這種“自殺情結”與他的成長環境離不開。明治42年(1909年),他出生在日本津輕地區一個有名的大地主家庭。由於當時日本實行長子繼承制,他作為第六子,在家裡並不受重視。他從小被叔母和保姆撫養長大,於是不免對這個家庭產生了“局外人”的感覺,也正是這樣的感覺,促使他以這種“局外人”的視角審查這個家庭。正是這種極度的自尊心和敏感易受傷的神經,構成了他一生的性格基調。
在冷漠的家庭中,他近乎早熟地解構著他人的面目和人類的本性,從少年時代起就反覆經歷了對榮譽的熱烈憧憬和悲慘的失敗,進而產生對人性的絕望。他經常因自殺而給搭檔國木田添麻煩,因此被國木田稱為“麻煩製造機”、“經費浪費裝置”、“大災難”等等,但同時也被國木田認為是“完美無缺的搭檔”。這個在大眾看來是無知的偏激的舉動,反而是太宰治生命的必須。
他生前完成的最後一部作品是《人間失格》,作品中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於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由主人公葉藏的獨白來窺探太宰治的內心世界——“充滿了可恥的一生”。
對於活在這個世界上活蹦亂跳的人來講,可能無法真正體會太宰治的敏感又脆弱的神經。所以當你讀他的《人間失格》時,不要過分沉溺於悲觀的情緒,因為經歷不同,你不需要太強的帶入感。
自殺 作家 太宰治 無賴派 《人間失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