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已經深入骨髓,到底有沒有辦法治療?

距離deadline還有3天,時間充裕,不急,先睡個覺……

什麼?只剩2天了了?

吃完飯得好好乾,爭取今天完成……

糟糕,晚上就要交了,得趕緊打開電腦奮戰……

靠!完不成了……

算了,湊合湊合吧……

向上面的心路歷程,想必小夥伴們都經歷過吧,做啥事都是“明日何其多,不妨再拖拖”。

拖延症拖延症

拖延症是啥子病,要怎么辦才能擺脫?

拖延症,取意“將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指以推遲的方式逃避執行任務或做決定的一種特質或行為傾向,是一種自我阻礙和功能紊亂行為。心理學家認為拖延是一種典型的時間管理現象,即人們永遠低估未來事件的後果,沒死到臨頭都會選擇拖著。

拖延根植於現在和將來的事情,愛拖延的人往往只考慮他們想要做什麼,只專注於短期回報而低估長期的勝利。換而言之,就是只顧眼前。

蝸牛蝸牛

拖延症類型可以分為三種:刺激型、逃避型、決心型。

刺激型:喜歡最後幾分鐘忙碌帶來的快感。

逃避型:恐懼失敗,不夠自信,甚至害怕成功;他們很注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更希望別人覺得他不夠努力而不是能力不足。

決心型:無法下決心,不下決心就可以迴避問題,繼而對該做的事情拖拉。

以上三種,你中了哪個?

拖延拖延

拖延時,我們的大腦發生了什麼?

根據生理學研究,拖延的根源主要圍繞大腦前額葉皮層功能。這個腦區負責大腦的執行功能,如計畫、衝動的控制和注意力。換而言之,就是負責決策、思考、執行的前額葉皮層提醒你時間不多了,趕緊去做。前額葉皮層還能起到過濾器的作用,降低分散注意力的刺激。

如果前額葉皮層損傷,或者低活動性,過濾雜擾刺激的能力降低,分散注意力,進而使處理任務的組織能力變差。

拖延患者的一天拖延患者的一天

拖延時,我們的心理發生了什麼?

探究拖延症發生的心理原因,淺層的原因無非不是太難、太耗時間、沒有相關知識技能害怕別人知道自己做不好。根據心理學家研究,拖延症形成,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比如完美主義,凡事追求完美,總是想給我一些時間,我可以做得更好;自我貶低,低估自己能力,即使很好完成工作,也認為是運氣;焦慮和逃避控制,人們更傾向於處理自己擅長的事情,一旦面對新的挑戰,陌生的感覺讓他內心焦慮不安,最後逃避拖延。

拖延症已經深入骨髓,怎么辦?

別慌,在拖延這件事上,你不是一個人,永遠有千千萬萬個小夥伴在陪你拖延。當然也有千千萬萬個小夥伴在陪你擺脫拖延。

拖延拖延

停止拖延,就是現在

1. 知道自己在拖延。

戰勝拖延首先要知道自己在拖延,只有意識到問題所在,才能解決和分析後面的問題。很多愛拖延的人其實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拖延,他們總感覺自己很忙,但都是瞎忙。

2. 切斷干擾源,讓自己更專注。

關掉QQ,關掉音樂,關掉電視……摒除一切影響你工作效率的東西,全心全力地去做事情。

立刻行動!立刻行動!

3.分解任務或目標。

一些較大的目標、較複雜的任務,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夠解決,這時可以簡化分解成很很多個迷你子任務,這樣子我們很快就能行動起來,而不是內心充滿畏懼造成拖延。當所有的子任務完成,大任務或大目標也就完成了。完成每個小任務,可以給自己一個小獎勵,激勵一下自己,這樣下一個任務你就不會害怕了!

拯救拖延症拯救拖延症

4.互相監督或者與自律達人一起。

克服拖延症是一個攻堅戰,找些朋友一起互相監督,比自己單打獨鬥容易得多。選擇與專注力和自制力比較強的人在一起,也是一個克服拖延的有效辦法,畢竟近朱者赤。

5.相信自己的實力,不要焦慮或逃避。

之所以有那么多拖延,可能就是我們恐懼失敗,不夠自信,一旦面對新的挑戰就焦慮逃避,形成拖延。對此,解決的辦法就是現在開始去做,一旦你開始了,就無所畏懼。

6.尋求專業幫助。

如果自己真的是克服不了,不妨去看看心理醫生,認知--行為療法可能會有效。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