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德國的施利芬元帥就制定了戰爭計畫,一開戰德國難免會被法俄雙面夾擊。為了應付這種情況元帥認為要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俄國太落後,除了人多什麼都少,從宣戰到參戰需要至少3個月的時間。德國一共8個集團軍下轄81個師,東線擺一個集團軍9個師對俄國採取守勢,西線集中優勢兵力7個集團72個師,在3個月之內消滅法國,然後憑藉德國發達的交通網把西線的士兵調往東線去進攻俄國。可是法國在法德邊境有70個師,貿然去進攻法國很容易陷入陣地戰,這對資源和兵力相對缺乏的同盟國很不利。於是決定在法德邊境用9個師牽製法國,然後用63個師進攻中立的小國比利時,法國和比利時兩國是不設防的。而且比利時全國只有4個師,德國構想一宣戰比利時就會投降,進入比利時就等於進入法國。還能迂迴部隊封鎖英吉利海峽,阻止英國遠征軍登入,在法軍從邊境回撤前就占領巴黎,進而結束戰鬥。
然而計畫趕不上變化,施利芬還沒看到大戰爆發就掛了。臨死前一再對自己的繼任者小毛奇將軍說一定要加強右翼。大戰爆發後,法國催促俄國參戰,俄國借了法國錢,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短。俄國在沒有完成戰爭準備的情況下就往德國增兵,動員一個師就往前線派一個師。德國東線的官兵一看,這不行,不能不管他啊,我這就9個師,你那一個師一個師的往戰場上調,這哪受不了,老虎再強也架不住一群狼啊。而且德國東線是東普魯士,普魯士的霍亨索倫王朝歷代國王都在這的柯尼斯堡加冕。這要是俄國人攻過來,祖宗龍興之地都要保不住了。一大幫容克貴族對威廉二世說要在東線增加兵力。威廉二世受不了壓力對小毛奇說,改作戰計畫。你說你一個皇帝管的著作戰計畫嗎?小毛奇將軍沒有施利芬元帥的魄力,皇帝讓改,那就改唄。東線變成16個師,西線減少到65個師。
戰爭爆發以後法國跟瘋了一樣去進攻德國,小毛奇認為就9個師抵擋法國的進攻,要是法國突破邊境,最後法國占領了柏林,德國占領了巴黎,這成雙方交換場地了。於是法德邊境增加到27個師,右翼這時候就只剩下38個師了,比原來施利芬的計畫少了將近一半。
施利芬計畫想要實現就得先占領比利時的列日要塞,因為這個地方是比利時於法國和德國連線鐵路的樞紐,德國軍隊進攻法國時的補給必須要從這經過。要命的是德國原本以為對比利時一宣戰他就會投降。沒想到比利時倍兒有種,全國一動員,4個師變12個師。於是1914年8月3日,德國西線兩個集團軍大約10萬人攜帶200門大炮,在司令官艾米赫的帶領下兵臨列日要塞城下。這個時候小毛奇將軍還認為比利時的抵抗只是裝裝樣子。
列日要塞是歐洲出了名的堅城,12座炮台是由厚度高達3米的鋼筋水泥築成的永久性工事,一共配備400門大炮,守軍有4萬人,由熱拉爾·勒芒將軍指揮。德國對列日要塞連續3天3夜的進攻毫無進展,要塞只是被炮火崩壞幾個缺口。小毛奇將軍聽到這個訊息非常驚訝,他知道如果不能拿下列日要塞勢必會延緩對法國的進攻,德國就會立馬處在一個十分被動的局面。於是命令魯道登夫率軍攜帶攻城巨炮去增援艾米赫。大炮在運送途中,德國政府最後努力一次,對比利時下達最後通牒。當大使把命令帶到比利時的時候,幾乎是帶著哭腔求比利時投降。比利時的國王阿爾貝拒絕。
攻城巨炮終於送到到列日要塞,這種巨炮口徑高達420毫米,射程15公里。發射的穿甲彈配有定時引信,只有在目標被穿透後才會爆炸。
1914年8月16日,德國巨炮開始攻擊列日要塞,很快11座炮台都被攻占。魯道夫最後一次勸降,勒芒拒絕。德國的巨炮齊發,勒芒所在的最後一座炮台被德軍炸毀。勒芒本人被炮彈的衝擊波震暈過去。當他被俘獲並帶到艾米赫面前時一再要求艾米赫給他作證,他是在失去抵抗能力的情況下被俘的。艾米赫把他的軍刀交還給他說,你作為軍人的榮譽沒有被玷污,你放心,我一定給你作證,你就憑一個要塞擋住我十多天,太了不起了。
列日之戰,終於以德國的勝利收場,但德國也是損失慘重。更重要的是法國看到德國進攻比利時明白過味兒了,小樣,我還不知道你要乾什麼,法德邊境的法軍迅速回撤。自此德國失敗的命運已經注定。
列日要塞 列日要塞會戰 施利芬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