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軍網4月21日報導,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68周年之際,4月23日,海軍節當天,海軍將分別在青島、舟山、湛江、廣州、三亞等地組織艦艇開放活動。將邀請廣大冬粉參加艦艇開放活動,活動當天各地參觀的艦艇分別為:青島:鹽城艦,舷號546,我國首艘核潛艇401“長征一號”艇;舟山:西安艦,舷號153;湛江:廣州艦,舷號168,黃山艦,舷號570;廣州:飛彈快艇;三亞:瀘州艦,舷號592,曲靖艦,舷號508。
軍隊是共同體的武力機關,所有的軍隊都依託於支持他們的民眾。中國軍隊毫不例外地,依靠支持他們的民眾,唯有民眾支持才是軍隊發展的核心動力。爭取社會支持的辦法有很多,提高開放度是一種最為重要的方法,此外舉辦一部分特定的活動,甚至是採用儀式性的塗裝,都可以促進民眾與軍隊的良性互動。
軍隊對民眾更多的開放首先提高民眾對軍隊裝備、運作的理解,這可以吸引更多態度支持,也可以避免軍隊的一些必要行為無法得到民眾理解。此外,對於徵兵工作也將有很大的便利,甚至可能因此改變兒童的認知,為軍隊的未來動員可能的人才。當然,對於普通士兵而言,能夠在普通民眾,特別是自己的親人面前展示自己,這比有點遙遠的國家利益或使命感更能提高自豪感,對於軍隊的士氣有著相當大的鼓勵作用。
西方軍隊一般都設有專門的PR部門(Public Relations,公共關係),類似於中國軍隊的雙擁辦。西方軍隊的公關部有著非常完整的處理社會關係的方案,從徵兵的宣傳、服役周期內各類社會活動、退役後的老兵贍養與社會服務,整個軍隊與社會互動的方方面面都有覆蓋。其策劃方案與實施高度類似於企業的策劃模式,實現了效率和效果的良好兼顧。我們可以從西方軍隊酷炫的徵兵宣傳車、大規模的軍營開放日和艦隊周、還有活躍於其中的老兵們看到西方軍隊在處理公共關係的豐富經驗。
當然,另一方面,社會力量也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比如西方的博物館系統就常常邀請老兵對其藏品進行講解和技術指導等工作。這些老兵與文物藏品共事多年,對其熟悉和感情絕非普通博物館員工可以比擬,這大大提高了博物館的維護能力和宣傳教育效果,從而又從另外一面激勵了年輕一代投身軍隊志願服役,或者產生興趣,為技術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國軍隊的公共關係處理其實興起沒有多少年,因此在具體細節和背後的觀念上顯得比較粗糙。這表現在開放規模很小,細節處理不到位,相關參與人員觀念沒有適應相關事務等。中國軍隊正在快速發展,與民眾的關係越來越緊密。不斷調整自身觀念,以更為開放的姿態接受或回應社會的評價是必然的。現在海軍節有小規模開放,空軍則大規模參加2年一度的珠海航展,但這還遠遠不夠。中國軍隊要更加開放,讓公眾全面理解軍隊,這是新時期帶給軍隊的更新課題。
海軍 艦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