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

胰臟

胰臟(pancreas):一個大而細長的葡萄串狀的腺體,橫於胃後,居脾臟和十二指腸之間;其右端(胰頭)較大、朝下,左端(胰尾)是橫著的,尾部靠著脾,是人體一個重要的臟器。胰臟有兩部分,一是胰腺,是外分泌腺,產生胰液;二是胰島,胰島就像大海中的島嶼,是胰臟內一堆又一堆的細胞構成的器官,胰島是內分泌腺,產生胰島素。所以,胰臟是人體內唯一的一個既是外分泌腺又是內分泌腺的腺體,一個特殊的臟器。

基本信息

胰臟概述

胰臟有兩部分,一是胰腺,是外分泌腺,產生胰液;二是胰島,胰島就像大海中的島嶼,是胰臟內一
胰臟胰臟
堆又一堆的細胞構成的器官,胰島是內分泌腺,產生胰島素。所以,胰臟是人體內唯一的一個既是外分泌腺又是內分泌腺的腺體,一個特殊的臟器。
胰的外分泌液或胰液經胰管輸入十二指腸,其中含有各種消化酶。在胰內另有散在的島狀細胞團,稱為胰島或Langerhans島。胰島的β-細胞分泌胰島素,起降低血糖,促進肝糖原的合成等作用。胰島α-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以促進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互相反饋,控制血糖穩定在一個小的範圍內。如果因為任何原因導致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就會導致糖尿病。

位置結構

胰臟是長形扁平的腺體(也稱胰腺),淡紅色,長約12公分,厚約2.5公分,重約80克,位於左上腹部的後腹膜腔內,在胃的後面,橫行於腹後壁,相當於第一、二腰椎間的水平。
胰臟分成三部分,包括:頭部、體部、尾部。頭部膨大位於右側,被十二指腸環抱,體部占胰的大部分,尾部末端朝向左上方,與脾相觸。胰臟內部為一橫行腺管,開口於十二指腸乳頭。
胰腺分為外分泌腺和內分泌腺兩部分。外分泌腺由腺泡和腺管組成,腺泡分泌胰液,腺管是胰液排出的通道。胰液中含有碳酸氫鈉、胰蛋白酶、脂肪酶、澱粉酶等。胰液通過胰腺管排入十二指腸,有消化蛋白質、脂肪和糖的作用。內分泌腺由大小不同的細胞團——胰島所組成,分泌胰島素,調節糖代謝。每一個胰島都包含至少4種細胞:A細胞分泌胰升糖素,B細胞分泌胰島素,D細胞分泌生長激素,抑制激素,PP細胞分泌胰多肽。
胰臟同時具有內分泌與外分泌兩種功能,胰臟的內分泌指的主要是胰島素的分泌,胰島素是使細胞能夠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的重要激素,當吃飽飯後,血中的血糖會升高,此時胰島素就會被釋放到血液中,讓葡萄糖進入細胞內使細胞利用,降低血糖。胰臟的外分泌指的是胰液,含有胰蛋白酶、澱粉酶等多種物質,可作用於腸道分解蛋白質等物質。

屬性經脈

在中醫基礎理論之臟腑中,胰臟始終是一個缺位,在經脈之中,也是一個空白;但胰臟做為一個實體,終究有它應有的位置及歸屬。
1.根據胰臟在人體的解剖部位,胰臟藏於肝、脾、腎及腸道等臟腑之中,屬於內臟;又根據中醫臟腑定性理論,胰臟有生長、儲藏精氣及分泌津液的功能,所以屬於臟器,應定名為胰臟。
2.根據中醫陰陽屬性,髒為陰,腑為陽,胰臟屬髒,為陰。
3.根據中醫五行學說,土為萬物之母,有生化、長養萬物之特性,胰臟有分泌津液,調節氣血及促進消化和新陳代謝功能,有土之特性,應歸屬五行土。
4.胰臟,在髒屬陰,由陽腑環抱,在經亦陰,夾行於背部諸多陽經之中,所以是陽中之陰經。在內,布施津液於三焦,上焦如霧,以滋養臟腑官竅;下焦如瀆,以化解淤腐,通利腸道。在外,散發經氣,充養肌膚脂肪,使其保持彈性和活力。
5.胰臟的經脈循行部位:根據胰臟在體內的位置與脊柱緊密相連的關係,其經脈起始部位當在後背脊骨之中,其循行的路線,則為沿督脈向兩側旁開半寸,也就相當於已發現上千年的華佗夾脊穴位置,與體前夾任脈而行的腎經路線前後相對。
胰臟經脈之氣充盈在整個脊柱之內,經氣分布到各個錐體,這就形成了各個錐體間的腧穴點,從頸1椎至腰5椎,兩側總計四十八穴,其穴位名稱暫時仍按頸1、頸2、胸1、胸2等等而定。向上的經氣沿頸向巔頂部散布,向下的經氣由骶椎向下肢散布,橫向的經氣由胸椎向肩、上肢部散布。
胰臟經脈,與膀胱經脈關聯密切,膀胱經脈中的腧穴從大杼穴至關元俞穴一一與胰臟經脈穴點平行對應分布,緊靠錐體邊緣,其胰臟經脈之氣則通過每個穴位點散射到膀胱經脈,並隨膀胱經脈運行。正因為膀胱經脈與胰臟經脈的相鄰、相通關係,所以,膀胱經脈的諸多腧穴治療胰臟病都有很好的作用。另外,在膀胱經脈有兩個腧穴空白點,其一為膈俞穴與肝俞穴之間第八胸椎下旁開1.5寸,應定名為“胰俞穴”(原被列為奇穴:胃管下俞穴)。其二為膈關穴與魂門穴之間第八胸椎下旁開3寸陷者中,應定名為“胰島穴”(現被視為無穴)。這兩個腧穴點對治療胰臟及胰臟經脈所發的病候,可起到關鍵性作用。
胰經受病則見後心沉緊,腰以上、肩胛以下部位悶脹,頭昏、目沉、視物模糊,肌肉酸楚,四肢無力,懶言少語,胸腹燥熱、脹滿,咽乾口渴等。
6.胰臟的生理功能與脾相近,但不相同,二者的關係如同一對孿生兄弟,脾主統攝血液,胰主統攝津液,脾為血液生化之源,胰為津液生化之源;胰主調和,主統攝,主通利,主滋養,在體為脂肪,在竅為咽,在志為疑,喜溫,喜甘。
(1)主調和:主要表現在調和陰陽,平衡分泌,同時具有一定的藏津功能,藏津功能主要體現在胰內必須貯藏一定的津液,以維護胰的調和及平衡功能。當身體內血糖過高時,胰臟為了保持身體內的血糖平衡,開始進行自我調節,自動增加胰島素的分泌量,降低血糖;當出現低血糖的時候,胰臟就會自動減少胰島素的分泌量,保持血糖的平衡,體內的血糖始終在胰臟的監控下處於平衡狀態,以保證身體新陳代謝正常進行,各器官功能正常發揮,而當胰臟受到損壞時,就會出現臟腑功能失常,內分泌紊亂,引發血糖升高等一系列病症。
(2)主統攝:是指胰臟有化生和控制散布津液的功能,使津液在體內正常利用不致外泄。胰統津液的機理,即是胰氣的固攝作用。胰臟是津液的化生之源,胰氣旺盛,就能保證津液的充分布施,如果出現胰不化生和統攝布施,就會產生體內津液不足或流失,陽氣隨津液外泄而不固,造成消瘦、無力、神疲等陰陽兩虛的症候。所以胰臟具有養陰固陽的作用。
(3)主通利:主要表現在胰臟化生出胰液,注入腸道,有助於腸道的運化正常和排泄通暢。腸道缺少胰液的滋養,蛋白質等物質得不到正常分解,就會出現大便秘結,腸道不通等症候。
(4)主滋養:主要表現在散射津液於臟腑、官竅、肌膚,使之保持陰陽平衡;臟腑不得津液滋養則內生燥熱,官竅缺少津液則出現咽乾、目澀、鼻熱、耳聾耳鳴,肌膚失津液所養則粗糙、消瘦、少彈力。
(5)在體為脂肪:胰臟維持體內糖、脂肪的代謝,將食物化生、吸收,保持體內有豐富的脂肪及糖分,以貯藏和調節體內必需的熱能供求量。主要體現在葡萄類物質的化生及統攝作用,阻斷糖分的流失,以維持脂肪的活性;脂肪的活性強,利於體內濕熱之氣的散發,脂肪的密閉性,可抵禦風寒外襲進入體內;如果臟腑功能失常,體內津液得不到控制,而挾帶糖分等營養物質外流,則出現脂肪鬆軟無力,體內熱量減少而畏寒怕冷、肢體酸楚無力等一系列病症。(資料來源:中醫五絕網)

分泌物質

1.A細胞:分泌高血糖素(glucagon),可促進糖原分解,升高血糖。
2.B細胞:分泌胰島素,可以將血糖轉變為肝糖,降低血糖的濃度。當胰島素缺乏時,發生糖尿病。
3.C細胞:功能不明,認為A細胞和B細胞的前細胞
4.D細胞:分泌生長激素釋放抑制因子,作用是抑制A細胞B細胞的分泌功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