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百科

wiki百科

維基百科是一個自由、免費、內容開放的百科全書協作計畫,參與者來自世界各地。這個站點使用Wiki,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編輯維基百科中的任何文章及條目。維基百科開始於2001年1月15日,創始人是Jimmy Wales, Larry Sanger,以及幾個熱情的英語的參與者。大約3年後,在2004年的3月,已經大約有6000名活躍的參與者編寫了50種語言的600000篇條目。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參與者進行數千次的編輯和創建新條目。中文維基百科正式開始於2002年10月,目前已經有171,230條條目。維基百科中的所有文本以及大多數的圖像和其他內容都是在GNU自由文檔許可證下發布的,以確保內容的自由度及開放度。所有人在這裡所寫的文章都將遵循 copyleft協定,所有內容都可以自由的分發和複製。我們殷切盼望您的加盟,並希望您能夠喜歡使用及編輯維基百科的自由文檔。詳細信息請參看版權資訊和wikipedia:內容聲明。

(圖)wiki百科wiki百科

【維基簡介】
維基百科(英語:Wikipedia,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商標),是一個基於wiki技術的多語言百科全書協作計畫,也是一部用不同語言寫成的網路百科全書,其目標及宗旨是為全人類提供自由的百科全書──用他們所選擇的語言來書寫而成的,是一個動態的、可自由訪問和編輯的全球知識體。也被稱作“人民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全書,自2001年1月15日正式成立,由維基媒體基金會負責維持,截至2008年4 月4日,維基百科條目數第一的英文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已有231萬個條目,而所有255種語言的版本共突破 1000萬個條目,總登記用戶也超越1000萬人,其中條目數前15名的維基百科共占總條目數的74%,大部分頁面都可以由任何人使用瀏覽器進行閱覽和修改,英語維基百科的普及也促成了其它計畫,例如維基新聞、維基教科書等計畫的產生,雖然也造成對這些所有人都可以編輯的內容準確性的爭議,但如果所列出的來源可以被審察及確認,則其內容也會受到一定的肯定。中文維基百科於2002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截至2008年4月4日,中文維基百科已擁有171,446個條目,此外還設有其他獨立運作的中文方言版本,包括閩南語維基百科粵語維基百科文言文維基百科吳語維基百科閩東語維基百科及客家語維基百科等。Wiki一詞來源於夏威夷語的“wee kee wee kee”,原本是“快點快點”的意思。在這裡WikiWiki指一種超文本系統。這種超文本系統支持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同時也包括一組支持這種寫作的輔助工具。我們可以在Web的基礎上對Wiki文本進行瀏覽、創建、更改,而且創建、更改、發布的代價遠比HTML文本為小;同時Wiki系統還支持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為協作式寫作提供必要幫助;最後,Wiki的寫作者自然構成了一個社群,Wiki系統為這個社群提供簡單的交流工具。與其它超文本系統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開放的特點,所以Wiki系統可以幫助我們在一個社群內共享某領域的知識。最早將全世界的知識收集於一個屋頂下,供人查閱的要數古代亞歷山大圖書館。而出版百科全書的的想法則可以追溯到狄德多等18世紀百科全書派。在各國的大學中,圖書館是最佳的百科全書會集點。今天最常見百科全書的包括了英語的《大英百科全書》、《美國哥倫比亞百科全書》,以及中文的《中國大百科全書》等。 1995年沃德•坎寧安為了方便模式社群的交流建立了一個工具-波特蘭模式知識庫(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在建立這個系統的過程中,Ward Cunningham創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稱,並且實現了支持這些概念的服務系統。這個系統是最早的WIKI系統。從1996年至2000年間,波特蘭模式知識庫圍繞著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不斷發展出一些支持這種寫作的輔助工具,從而使Wiki的概念不斷得到豐富。同時Wiki的概念也得到了傳播,出現了許多類似的網站和軟體系統。
【維基歷史】維基百科是由Bomis.com的總裁吉米•威爾斯發起的。在此之前,他曾發起過一個雖屬自願創辦但卻處於嚴格控制下的百科全書項目Nupedia,主編們都擁有博士學歷,但他們只收集了幾百篇文章,2年後由於缺乏資金和資源,這個項目流產了。為了不讓這些內容浪費掉,2001年1月威爾斯將這些文章貼到一個WIKI網站上,並且邀請訪問者對之做出修改和增添新的內容。這個網站第一年就取得了很大成功,第二年也是如此。維基百科最初的構想是在拉里•桑格(當時Nupedia主編)和一個電腦程式員Ben Kovitz於2001年1月2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次談話中最早提出的。Kovitz當時是wiki程式的協作開發者之一(現在依然是)。當他在晚餐中向桑格解釋wiki的概念時,桑格立即發現wiki可能是創建一個更開放的百科全書計畫的技術。在此之前幾個月,桑格和他的老闆威爾斯,Bomis, Inc. 的總裁兼CEO,討論過如何通過建立一個更開放、輕鬆的計畫來協助Nupedia的發展。因此桑格立即說服威爾斯在Nupedia中建立一個wiki。Nupedia的第一個wiki 於1月10日上線,不過在Nupedia的編寫人員中遇到極大阻力。因此,一個新的以“維基百科”(Wikipedia)命名的新計畫於1月15日在 wikipedia.com正式啟動。位於美國加州聖地牙哥的伺服器和電纜都由威爾斯捐獻。在科技站點Slashdot的三次報導後,維基百科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此外Google一天也會帶來上千人的新流量。英文維基百科在2001年2月12日達到1,000頁,9月7日達到10,000條條目。在計畫的第一年,有超過20,000條條目被創建,平均每月 1,500條。2002年8月30日,已經有40,000條條目。成長的速度從計畫之初就在平穩增長。隨之而來的就是國際化的維基百科,2001年5月,13個非英語維基百科版本計畫開始(包括了阿拉伯語、中文、荷蘭語、德語、世界語、法語、希伯來文、義大利語、日語、葡萄牙語、俄語、西班牙語和瑞典語)。到九月,又有三個語言版本加入了維基百科大家族。到了該年度末,挪威語等另外三個語言版本也宣布成立。 2002年2月,由Edgar Enyedy(http://enciclopedia.us.es/wiki.phtml?title=Edgar+Enyedy)領導,非常活躍的西班牙語維基百科突然退出維基百科並建立了他們自己的自由百科(Enciclopedia Libre)(http://enciclopedia.us.es/);理由是未來可能會有商業廣告及失去主要的控制權。同年十月,在維基百科參與者 Daniel Mayer(maveric149)及其他參與者試圖重新整合兩個計畫,但是Enciclopedia Libre的參與者投票決定,在維基百科能夠提出一個團圓提案之前,反對重新整合。然而,Enciclopedia Libre的用戶不排除在未來重新合併的可能性,並且希望繼續與維基百科保持聯繫。這場紛爭也引起了關於非英語維基百科版本的角色的廣泛討論,並且直接導致了非英語維基百科的幾項重大改革。也經常有破壞者訪問維基百科並大肆破壞該計畫,通常這些破壞都很快被修復,但是對英文維基百科首頁的不斷破壞最終導致首頁被“保護”,以確保只有管理員可以對其進行修改。2002年3月,用戶ID24開始在英文維基百科發表許多極左文章,關於他的激烈討論最終導致嚴重的人身攻擊,吉米•威爾斯最後於2002年4月禁止 ID24對維基百科進行編輯(但允許繼續瀏覽)。而經常在德國歷史相關的文章中發表親右翼觀點,並且導致多次爭論的用戶「Helga」,則在2002年9 月被禁止編輯維基百科。2002年8月,在吉米•威爾斯宣布他將不會在維基百科上刊登商業廣告之後不久,維基百科的網址從wikipedia.com變為 wikipedia.org。 同年10月, Derek Ramsey(Ram-Man)(http://www.wikipedia.org/wiki/User%3ARam-Man)使用機器人軟體(bot)自動添加有關美國城市的信息。這些文章都是自動從人口普查報告中產生的。同時,類似的程式還用於部分其他議題。2002年12月,姐妹計畫Wiktionary(維基辭典)正式開始;它的宗旨是建立一個所有語言的詞典。它與維基百科在同一個伺服器上運行,使用同樣的軟體。 2003年1月,維基百科開始支援TeX數學公式顯示,代碼由Taw編寫。2003年1月22日,英文維基百科達到了10萬條條目的里程碑,並再次被Slashdot報導,兩天之後,當時第二大的維基百科,德文維基百科,也達到了1萬條條目里程碑。
【維基特點】
http://www.wikipedia.org 是維基百科多語言入口頁,這裡列出所有的維基百科語言版本。維基百科本身有三個引人注意的特點。正是這些特點使維基百科與傳統的百科全書有所區別:首先,維基百科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包含人類所有知識領域的百科全書,而不是一本詞典,線上的論壇或其他任何東西。其次,計畫本身也是一個wiki,這允許了大眾的廣泛參與。維基百科是第一個使用wiki系統進行百科全書編撰工作的協作計畫。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那就是維基百科是一部內容開放的百科全書,內容開放的材料允許任何第三方不受限制地複製、修改,它方便不同行業的人士尋找知識,而使用者也可以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從而充實自己!
【版權資訊】
維基百科所有的文本內容在GNU自由文檔許可證下發布,它受到自由軟體基金會的領袖、自由軟體運動的先驅理察•斯托曼博士的大力支持;斯托曼博士是少數幾個在維基百科或Nupedia(另一個內容開放的百科全書)計畫開始之前就提出編撰一個自由的百科全書的人士(參見他的論文,The Free Universal Encyclopedia and Learning Resource)。隨著人類信息傳播途徑日益暢通,知識過度保護還是共享一直是關於智慧財產權的爭論的核心問題。維基百科所遵循的CNU自由文檔許可證(GFDL)就是一個反著作權的內容開放協定。GFDL是一種copyleft許可證。Copyleft是指將一個程式變成自由軟體,同時也使得這個程式的修改和擴展版本變成自由軟體,與它對應的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copyright(著作權),後者保護著作權只能被其他人在一定條件——通常是付費的條件下使用。“GFDL所代表的文檔開放運動,是1990年代初原始碼開放運動的延伸”,中文維基百科的管理員之一時昭說。我們可以將它們都稱之為內容開放運動。在中文維基百科中,有一條條目“內容開放(open content)”,條目中說“內容開放的作品是指任何在比較寬鬆的條件下發布的創造性作品”,這些作品允許公眾在不受傳統著作權的苛刻條件約束下,自由地複製和傳播它們。維基百科還允許第三方在不侵犯智慧財產權的前提下自由修改和發布修改版本的作品。這樣做的前提條件是你必須遵循GFDL的另一個條款:你必須保證自己允許公眾對你的作品擁有同樣的自由。自由獲得,自由複製,甚至自由銷售維基百科,不能獨占所有的權利 ——維基百科因而被稱為“公眾的百科全書”。除維基百科之外,內容開放運動包含更多內容。它還包括了從1971年就開始的由米切爾•哈特發起的古登堡計畫,這是歷史最悠久的免費提供網路圖書下載和閱讀的開放運動;以及最近幾年影響頗大的麻省理工學院的開放式課程網頁,這個計畫讓麻省理工的所有大學部或研究所的課程教材都能夠上網,免費提供給世界各地的任何使用者,開放分享教育資源、教育理念和思考模式。
【參與人員】
百科是由全球無數志願學者、玩家、學生等等有知識的人共同建築的。計畫的參與者叫作維基百科人。參與者的人數在不斷增加,特別是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士。全計畫中沒有所謂的主編。兩個創立維基百科的人,吉米•威爾斯(Jimmy Wales,一個小型網際網路公司Bomis的CEO)和拉里•桑格(Larry Sanger),喜歡將自己看作是負責防止計畫走回頭路的普通參與者。在計畫的最初幾年,桑格是一個受僱傭的帶薪職員。他的工作是管理維基百科(和Nupedia);當有意見分歧時,他可以在聽取各種意見後作出最終決定。但是隨著資金的短缺,桑格最終不得不辭職,不過他依然參與維基百科計畫。吉米•威爾斯及全體維基百科人,現在負責桑格之前的部分工作。為維基百科作出過貢獻的其他現在和過去Bomis的雇員包括了Tim Shell,Bomis的創辦人之一,和程式設計師Jason Richey以及Toan Vo。
【審核機制】
維基百科是個民主制、精英制、獨裁制的混合。通常大部分的內容,由一般的維基人討論、修改,通常為民主的形式。維基百科的系統里同時有資深的維基人擔當管理員,負責清除破壞及封鎖惡意破壞者之帳戶。非常敏感的議題,則由吉米•威爾斯最後把關。
【語言版本】
各個語言版本的運作都是獨立進行的,編輯條目時並不受到其他語言版本的牽制,相同主題的條目也沒有強制要從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中翻譯過來,使用機器或網路自動翻譯的文章是不被允許的,但是鼓勵跨語言的編輯者利用人工來進行翻譯,不同的語言版本具有相同政策規範,例如「中立的觀點」,但其中可能有部份細節上的差異,條目文章和圖片在不同語言版本間可供分享,早期是以跨語言連結(InterWiki)的方式分享,後來轉為使用“維基共享資源 ”(Wikimedia Commons),在大部分的語言版本中,翻譯過來的文章僅占條目總數的一小部份。 根據ALEXA INTERNET於2007年10月的網路流量測量服務,全部維基百科版本的編輯次數已達到4億次編輯,而英語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的流量就占了維基百科總流量的45%(超過2億次編輯),其餘的55%則由其他各語言的維基百科分占。 以下列出條目數超過100,000的維基百科語言版本(最後更新:2008年4月4日 12:00UTC,最新數據請參見Wiki Stats 統計(http://s23.org/wikistats/wikipedias_html.php?sort=good_desc)#英語 (2,317,290) #德語 (732,176) #法語 (642,831) #波蘭語 (486,575)#日語 (481,548) #義大利語 (435,593) #荷蘭語 (425,974) #葡萄牙語 (369,627)#西班牙語 (348,794) #瑞典語 (281,716) #俄語 (255,245) #中文 (171,446)#挪威語 (159,885) #芬蘭語 (157,451) #沃拉普克語-世界語 (115,522) #加泰羅尼亞語(110,872) #羅馬尼亞語 (106,675) #土耳其語 (104,622) #烏克蘭語 (100,863)請注意,條目數僅是比較不同語言版間的規模的一個範疇,質素和條目量同樣重要,例如某些維基百科版本中,超過半數以上的條目都是由機器人創建的小作品,某些語言版本雖然條目量多,但參與編輯的人數卻比其他版本來的少,例如波蘭語等維基百科的條目數比西班牙語維基百科來得多,但參與者卻較少。
【中立的觀點】 
 維基百科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則是中立和不偏不倚。維基百科的創始人之一吉米•威爾斯說,必須保持中立觀點(NPOV)這個原則在維基百科中是絕對的和不可爭辯的的編輯原則,維基百科的章程是,“中立觀點意味著應努力讓支持者和反對者都同意某種觀點或事實……”因此全球化等爭議問題的文章也得益於維基百科這種開放的全球屬性。過去2年中,“全球化”這一條目已經有90多種解釋,參與者來自荷蘭、比利時、英國、澳洲、巴西、美國、馬來西亞、日本和中國。維基百科的管理員這樣解釋中立政策,“我們應該把爭論中各方面的聲音都公平地表達出來,而不是在文章中指出或暗示任何一方的觀點是正確的”,“中立的立場,中性的描述”。維基百科採用中立觀點的原因是,維基百科的管理員和參與撰寫者都認為維基百科是一個關於人類知識的綜合性百科全書,並且由於維基百科的條目撰寫是由集體來完成,因此在撰寫過程中不可能不出現爭論。避免無休止的“編輯戰”的最好方式,就是相信自己所要編寫的“人類的知識”囊括了關於一個話題的所有不同觀點和不同事實,同時這些觀點和事實還會隨著人類認知能力的改變和知識積累程度的改變而在人的觀念中發生變化。因此,維基百科的工作就是把這些不同的觀點和事實,以及它們的變化都記錄下來,而不是加上“正確”和“錯誤”的判斷,或根據這種判斷來隱藏“錯誤”的觀點和事實。中立性曾是被傳統媒體、尤其是報紙推崇至上的新聞原則。但自亨利•盧斯創辦《時代》周刊以來,中立性原則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被傳統媒體拋棄。最常見的指責是,媒體在選擇報導什麼不報導什麼時,就已經背棄了中立和不偏不倚的原則。《時代》周刊從未標榜自己能夠不偏不倚地報導世界,它只是忠實地反映出自己眼中的世界,即使有時帶著強烈的偏見。事實上,由於傳統媒體所能提供的容量、空間、時間的限制,讓傳統媒體去展現關於某個事件的所有事實、觀點是不現實的,因此傳統媒體的記者和編輯必須充當“把關人”的角色。而對於維基百科來說,則不存在這種限制,網路似乎為不偏不倚呈現各種事實和觀點提供了可能性。維基百科的管理員強調,維基百科的中立原則並不標榜自己的客觀,而是指維基百科應該試圖去描述爭論,而不是參與爭論。不管怎樣,歷史是客觀的,不會改變,當技術能夠使更多的人參與歷史構建從而替代少數精英的分析時,歷史應該更能迴避主觀。
【維基管理】
截至2007年11月,中文版共有90位管理員(北京6個、上海5個、廣東7個、台灣19個、香港15個、澳門4個、其他地區34個)。在各地,也有相關的維基聚會。管理員是擁有“系統操作員許可權”的維基人。目前的維基政策是將此許可權慷慨地授予任何人,只要此人已經活躍地在維基百科貢獻了一段時間,在一般情況下也是為大家熟知並信任的維基社群成員。總體上,遴選標準已隨實踐變難。 “不應該有什麼大不了的。”吉米•威爾斯曾如是說。管理員並沒有絲毫特殊權威的光環,在編輯責任方面,他們與其他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部份維基人認為“管理”或“站長”是一種誤稱,因為管理員只是一群維基百科的用戶,由於他們看起來值得信任並提出了善良請求,而將基於正常運作及安全考量的某些功能限制從他們身上解除。應當指出的是,管理員沒有任何高於其他用戶的特權,唯能實現社群討論所得的共識。維基百科運作之初,所有的用戶都能做管理員的事情;現在,原則上,大家仍應這樣。即使未被賦予額外的管理功能,任何用戶都可以如管理員般行事,只要他們不冒稱是管理員。這樣的用戶更有可能被社群成員提名為正式管理員,並且若被提名,更有可能被選為管理員。社群的確期待管理員行使必要的清潔整理雜務,這就要求管理員被信授額外許可權。這些雜務包括(但不限於):監視刪除投票和請求,並按照社群的共識保留或刪除有關條目;監視新建與更動的文章並迅捷地刪除明顯的破壞;套用戶請求,完成需要管理許可權的任務。因為管理員被認為是社群的經驗成員,需要幫助的用戶經常也會尋求管理員的建議與資訊。
【維基守則】 
 守則所有參與維基百科工作的參與者都遵守一些基本的守則。這些守則使整個計畫能夠平穩並卓有成效地展開。其中一些守則包括。首先,由於參與者擁有不同的意識形態與背景,來自於世界不同的角落,維基百科試圖使它的文章客觀、公正。這並不是說要以“一種”客觀的觀點來表述,而是公平地呈現一個議題所有的觀點。 第二,有一些所有參與者都要遵守的重要的命名常規。第三,維基百科人使用“討論頁”來討論如何修改文章,而不是在文章中討論。至於一些會影響到很多條目的議題則放在元維基中討論。第四,有一些不受歡迎的文章,因為它們嚴格地來講並不是百科全書的條目。第五,維基百科社群有許多受廣泛支持的規則必需遵守。其中最受支持的一條規則是:“如果規則讓您感到緊張和有壓力,讓您不想再參與維基,那么就忘掉這些規則,做您自己的事兒吧!”("If rules make you nervous and depressed, and not desirous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wiki, then ignore them entirely and go about your business.)但令人驚奇的是,雖然如此,維基卻至今依然是一個很有組織、很規範的系統。
【處理破壞】 
 與此同時,一些惡意的修改行為也會被限制。對破壞行為進行監督和糾正也並不是什麼難事,用戶只需查看近期修改的清單就可在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內發現這些破壞行為,然後點擊撤銷按鈕就可以回到被破壞之前的狀態,這就比較利於wiki社區對質量的掌控。2004年11月1日前一期的《新聞周刊》引用英國艾塞克斯一位維基百科迷(他曾對1000多個詞條的正確性進行網上監督)的話說:“合著百科全書的想法也許是有些瘋狂,但它的自控卻很好。”
【軟體硬體】
維基百科所採用的Wiki軟體版本是由Clifford Adams編寫的UseModWiki(第一版)。2002年1月,維基百科開始在PHP wiki軟體上運行,並使用MySQL資料庫。Magnus Manske還特別為維基百科專門寫了很多功能(第二版)。之後不久,隨著人流的增加,網站速度明顯下降,到了幾乎無法編輯文章的地步。對軟體的一些修改只能應付暫時之需。然後Lee Daniel Crocker從頭開始重寫了整個程式;從2002年6月開始,一個新的程式開始運行(第三版)。Brion Vibber從此開始負責修補及維護程式以及資料庫。目前所用軟體稱作MediaWiki。2005年1月,維基百科運行在佛羅里達州的39個伺服器。直至2005年9月,伺服器的數量已增至100多個,分布全球四個地方。
【姊妹計畫】
維基媒體標誌維基百科是由非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運作。維基媒體基金會同時還擁有其他幾個多語言、內容開放的維基計畫:元維基:協調各維基計畫 http://meta.wikimedia.org(http://meta.wikimedia.org/wiki/%E9%A6%96%E9%A1 %B5) 維基詞典:多語言字典和詞典 http://www.wiktionary.org(http://zh.wiktionary.org) 維基教科書:教科書和手冊 http://www.wikibooks.org(http://zh.wikibooks.org) 維基語錄:名人名言的集錦 http://www.wikiquote.org(http://zh.wikiquote.org)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http://www.wikisource.org(http://zh.wikisource.org) 維基物種:自由的物種資料庫 http://species.wikimedia.org(http://species.wikimedia.org/wiki/%E9%A6%96 %E9%A0%81) 維基共享資源:共享的多媒體資料庫 http://commons.wikimedia.org(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E9%A6%96 %E9%A0%81) 維基新聞:自由的新聞資源 http://www.wikinews.org(http://zh.wikinews.org) 維基學院:自由研習社群 http://www.wikiversity.org(http://beta.wikiversity.org/wiki/%E9%A6%96%E9 %A1%B5) 維基孵育場:測試新的維基媒體 http://incubator.wikimedia.org
【其他語言】
條目數量在250,000以上的語言版本: Deutsch (德語) - English (英語) - Español (西班牙語) - Français (法語) - Italiano (義大利語) - 日本語 (日語) - Nederlands (荷蘭語) - Polski (波蘭語) - Português (葡萄牙語) - Svenska (瑞典語) 條目數量在80,000以上的語言版本: 中文 - Català (加泰羅尼亞語) - Česká (捷克語) -- Esperanto (世界語) - Suomeksi (芬蘭語) --- Norsk (bokmål) (書面挪威語) - Română (羅馬尼亞語) - Русский (俄語) - Slovenčina (斯洛伐克語) -Türkçe (土耳其語) 條目數量在40,000以上的語言版本: العربية (阿拉伯語) - Bahasa Indonesia (印度尼西亞語)-Български (保加利亞語) -Dansk (丹麥語) -Eesti (愛沙尼亞語) -עברית (希伯來語) -한국어/조선말 (韓語/朝鮮語) -Lietuvių (立陶宛語) -Magyar (匈牙利語) -slovenščina(斯洛維尼亞語)-Српски (塞爾維亞語) -Українська (烏克蘭語) 條目數量在20,000以上的語言版本: Bahasa Melayu (馬來語) -Bosanski (波士尼亞語) -Ελληνικά (希臘語) -Euskara (巴斯克語) - فارسی (波斯語) -Galego (加利西亞語) -Hrvatski (克羅埃西亞語) -Norsk (nynorsk) (新挪威語)- ไทย (泰語) -- Tiếng Việt (越南語) 。 【相似計畫】維基百科常常被拿來與以下的計畫做比較: 1、Nupedia:已停止的百科全書計畫。2、Everything2:範圍更廣的計畫,性質不限百科全書,內容屬於不開放。3、大眾百科:由維基百科創辦人之一的拉里•桑格(Larry Sanger)成立於2006年,試行階段需註冊,註冊自由,要求用戶真名與個人簡歷,用戶分作者與編者,編者多為專業人員,有權“贊同”某次編輯。4、h2g2:英國廣播公司發起的有時候十分幽默的百科全書,基於Douglas Adams的小說中虛構的百科全書《銀河系漫遊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5、大英線上百科全書:屬於大英百科全書的網路線上版,但需付費使用。6、偽基百科:與維基百科相似,但以搞笑及惡搞為主,較幽默怪誕。7、其它相似中文計畫:百度百科、維庫、維客、香港網路大典(http://evchk.wikia.com)、天下維客(http: //www.allwiki.com)、中華維客(http: //www.cnwikis.com)、互動維客(http://www.hoodong.com)、MBA智庫百科(http: //wiki.mbalib.com)、搜比旅遊百科(http://www.soobb.com)、加拿大中文百科(http: //www.qidian.ca/baike/)等。
【相關問題】
因為維基網站是24小時開放,沒有使用和編輯的時間限制,導致很多維基百科狂。有些人本來就已經有網路成癮障礙,因為有了維基,他們就更加有理由,花費大量時間在網上,好像為人類知識寶庫做貢獻,讓他們的人生更加的有意義了。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為維基免費管理的管理員也同時花費大量時間,管理各種語言版本的維基。這些人可以每天花費8小時以上的時間在維基百科上,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中文維基百科的繁簡處理】 
 中文維基百科的繁簡處理是中文維基百科的一項自動轉換,目的是以電腦程式適應不同用字模式的差異。中文維基百科的讀者和編者來自世界各地。他們所需求或貢獻的中文在性質上有許許多多的差異,像是簡化字和繁體字的差異、簡體中文和繁體中文中辭彙的差異、方言差異造成的書面語言的差異等等。本百科將這些中文性質集合在一起,稱為“用字模式”。可以說:一種用字模式就是某些中文性質的一個集合。為了整合讀者和編者多元的資源,也為了促進各方的交流,本百科並不規範讀者或編者要使用何種用字模式,而是嘗試以電腦程式的自動轉換來適應這些差異,讓編者可以以自己的用字習慣提供資料,也讓讀者可以選擇所要的資料的用字遣詞。目前的中文維基百科正在進行這樣相當特別的電腦程式試驗。因此編輯和閱讀時有特別的事項需要注意。事實上,就連本節嘗試說明的事項,也有許多模糊之處。
【關於維基百科你或許不知道的十件事】  
 以下內容均源自:http://en.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Ten_things_you_may_not_know_about_Wikipedia
【我們不供出售】
如果你正在期待維基百科會被你身邊友善的網路巨人併購的話,您可能會大失所望。維基百科是由設於美國佛羅里達州聖彼得斯堡、屬於美國國稅法中 501(c)(3)類的非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運作的非商業性網站。我們的資金來源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捐款及美國政府的補助金,而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將免費的知識提供給地球上的每個人。更進一步的資訊,請參考:維基媒體基金會網站(http://wikimediafoundation.org/wiki /%E9%A6%96%E9%A0%81)
【只要符合少許條件,每個人都可以使用我們的工作成果】 
 在自由軟體社群(包括了GNU/Linux和Mozilla Firefox)的啟發下,維基百科的內容沒有設立傳統上的著作權限制。相反地,我們採用了「自由內容授權」(更準確地來說是GNU自由文檔協定證書):所有由我們的用戶創作的文本和作品永遠都可以由任何人自由地複製、修改及散布。我們只要求你必須註明這些作品的作者,並且不得對原作或你對原作之修改賦予任何額外的著作權限制。本網站的許多圖片、影片與其他媒體也是採取自由內容授權或是屬於公有領域。你只要檢視一下那個檔案的描述頁面就能查出它的授權類型。
【我們會說爪哇語…】
…以及其他大約250種語言。沒錯,目前其中只有大約70種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擁有超過一萬篇文章──但那並不是因為我們沒有努力。每種語言版本產生與發展文章的方式都和其他語言版本有所不同,儘管有些語言版本是直接翻譯自其他語言版本,但這些翻譯都是由志願者而不是透過機器翻譯完成的。維基媒體基金會目前已經在七個國家中有各自獨立運作的地方分會,而且規模還在不斷成長,它們都在幫助我們提升地方上對此計畫的關注。在許多國家中,包括美國,維基百科都名列於前十大熱門網站之一。更進一步的資訊,請參考:維基百科語言列表和維基百科流量統計(http://meta.wikimedia.org /wiki/List_of_Wikipedias http://www.alexa.com/data/details/traffic_details?q=& url=wikipedia.org)
【事實上你無法改變維基百科裡的任何內容…】
…你只能增加內容。維基百科是一個被設計為可以保存所有修改的資料庫。今天你閱讀到的一篇文章就好像只是一份當前的草稿一樣;每當它被修改時,我們會將新舊版本都保留起來。這個做法使我們能比較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或者在需要時將文章回復到舊版本。作為讀者,你甚至可以引用其中一個特定的版本。你只要在左方控制列的「工具箱」中點下「永久連結」,就可以連結到該文章版本的網址,其內容永遠不會改變。(然而假如該文章被刪除的話,除非你是一名管理員,你的永久連結網址就會失去效用。)
【我們非常在乎文章的品質】
維基百科有一連串複雜的政策和品質管理程式。編輯者可以立即檢查其他使用者所做的每項改變、監控有興趣的議題、追蹤某個用戶的貢獻歷史、將問題文章加入監視列表以利日後回顧、回報破壞行為、與其他使用者討論每篇文章的好壞,還有更多更多。我們最好的文章會被頒發「特色條目」的頭銜,有問題的頁面則會被提名刪除。「維基專題」的目標是提升某個特定領域議題的文章品質。非常傑出的文章有可能會流通於其他媒體,或者透過Wikipedia 1.0計畫向學校散布(中文維基目前尚沒有Wikipedia 1.0計畫的籌畫)。我們真的很在乎讓我們的內容做到盡善盡美,而且我們從未停止思考達成此一目標的新方法。    
【我們並不期待你信任我們】
像維基百科這樣一部無時無刻不在改變的著作,它在本質上本來就會同時並存著兩種文章:有些文章具有極為崇高的學術價值,有些文章則可以說是完全無用的垃圾。我們完全明白這一點。當然,我們儘量將壞文章的比例降到最低,並找出有助於讓你知道某篇文章之品質狀況的方式。即使維基百科處於最好的狀態,它畢竟是一本百科全書,具有百科全書一切該有的限制。它並非原始文獻。我們請求你不要因為維基百科本身的條件限制而加以批評,而希望你在使用它時抱持著一種認知態度,知道它是什麼而不是什麼。另外,由於某些文章可能存在著錯誤,所以請不要使用維基百科來做重要決定。
【我們並不孤單】
維基百科是一個成長中的自由知識運動的一部份,並已開始滲透入科學界和教育界。除了維基百科之外,維基媒體基金會還經營有其他八個姊妹計畫:維基詞典(多語言的字典和詞典)、維基文庫(文獻紀錄的圖書館)、維基共享資源(一個儲存有超過一百萬筆圖片、影片和聲音檔案的媒體資料庫)、維基教科書(教科書和手冊資料庫)、維基大學(互動式學習資源)、維基新聞(全民可參與的新聞網站)、維基語錄(名人名言的集錦)以及維基物種(所有生物的物種資料庫)。如同維基百科,這些計畫全都採用自由內容授權條款並開放給所有人編輯。
【我們只是一群資料收集者】
維基百科上的文章不會署名,貢獻者也都是非給薪的志願者。無論你是自稱為一名教授、使用你的本名或使用假名,你的編輯與論點都會根據其本身優劣受到評判。我們要求文章中所有重要論點都必須註明其可供查證的出處,而且我們不允許編輯者發表個人結論。所有編輯者都必須實踐「中立的觀點」原則;他們必須收集可以追蹤至可靠來源的意見。
【我們並非極權統治,也不是採取任何其他一種政治系統】
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控制者為理事會,根據規定其成員大部分必須由維基媒體社群中選出。理事會和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工作人員不會幹涉編輯事務,每項維基媒體計畫也都各自獨立管理並以輿論為導向。維基百科的創立者吉米·威爾斯偶爾會擔任英語維基百科的最終仲裁者,但是他的影響力是奠基於他的威信而非權力;他的決定只有在不牴觸廣大社群的意見下才會發揮作用。維基百科不但透明公開,也會自我檢討;所有爭議都公開辯論,甚至當某些爭議到達一定程度的重要性時,會被紀錄在維基百科本身的條目里。
【這是一個百年大計】
如果它沒有演變成更重要的東西的話,我們希望維基百科至少能存在一百年。所有關於維基百科的一切都是朝這個方向努力:我們的內容授權方式、組織與管理模式、國際化目標、基金籌募策略、開放原始碼軟體的使用以及我們為達成此目標的不懈努力。我們希望你在心中想像一個每個人類都能自由地分享一切知識的世界。那就是我們的信念──而我們需要你的幫助。
【免責聲明】
維基百科是內容開放的線上的百科全書,它是由個人和團體自發組成的,是一個發展中的人類知識的共有資源。這個組織允許任何人通過網際網路聯接和WWW瀏覽器在這裡創建和修改內容。因此,請注意您在這裡找到的內容並沒有任何相關領域的專家和專業人員在維基百科上對內容的完善性、正確性或可靠性進行必要的審查。這並不是說您在維基百科上找不到有價值的和正確的信息,但是請注意維基百科不能保證無論以什麼方式在這裡找到的信息的有效性。它可能在最近已經被修改、破壞,或者有人對它所感興趣的知識的某些陳述的看法不一致而進行了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是挑選和批准條目的“可信版本”。這些文章現在放在 Wikipedia:特色條目中,但是這些文章可能在您瀏覽前剛剛被修改過。
如果維基百科內或連結到外部網站的信息不準確或涉及誹謗,作者、參與者、贊助者、管理員或其他任何與維基百科有關的人都不會對此負責。
請確認您了解到,您從這裡所獲得的信息都是自由、免費的,而且您沒有與任何人有契約關係,無論是本站的使用者、所有者、伺服器提供商、任何維基百科參與者個人、管理員,還是其他任何與本計畫及相關計畫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的個人或團體。在一個有條件的許可之下,您可以從本站複製任何內容,但是維基百科或它的代理人、成員、組織者或其他用戶都不承擔任何責任。
在維基百科的條目中所使用或引用的商標、服務標記、圖案著作權、隱私權或其他類似的權利都歸其擁有者所有。將他們用於這裡並不意味著你可以將它們用於其它目的。
請注意您在這裡所找到的信息有可能違反了您所在國家或地區的法律。維基百科並不鼓勵任何人觸犯法律,但是由於這些信息都是儲存在一台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韓國及荷蘭亦有伺服器)的伺服器中,任何的內容都是受到諸如美國憲法修正案第一條及其他當地法律的保護。您所在國家法律所保護的言論自由範圍可能沒有像美國法律的精神那么廣泛,因此如果您使用或連結本站內的任何信息,維基百科無法為可能帶來的違法行為負責。
如果您需要具體的建議(例如在醫學、法律和風險管理方面),請諮詢一名註冊或在該領域有能力的專業人士。有關具體的免責聲明,請登入維基百科以參見 Wikipedia:風險聲明、Wikipedia:醫學建議和Wikipedia:法律聲明。並不是維基百科內所有的內容都經過同行評議;雖然讀者可能修正錯誤或刪除錯誤的內容,他們沒有法律義務必須這么做,因此在這裡的任何信息都無法保證正確。
所導致的任何傷害都不應該構成對維基百科的指控,因為維基百科是一個由自願個人所組成的鬆散組織,以創造各種內容開放的線上教育、文化和信息資源為目標。在這裡的資料是無償提供給您的,在有關您超越GNU自由文檔許可證的範圍使用或修改這些內容上,您與維基百科之間沒有協定或共識;如果其他人修改您發表在維基百科或相關計畫上的文章,與維基百科有關的任何人士也都不負任何責任
。維基百科的目標是收錄全人類的所有知識,它包含有成千上萬條的文章和主題。其中小部分的主題可能會經常被教育機構、政府、社團、父母或其他過濾機制檢查。閱讀或使用這些內容也可能會觸犯當地的法律。  
 1、維基百科中的某些文章的措辭可能會被一些讀者認為褻瀆、粗俗或無禮。
 2、維基百科中的一些圖像對於某些讀者視為不良的或無禮的。例如某些文章含有對暴力的描述,或者有人體解剖學的圖片。 
 3、許多文章對一些具有爭議性的話題作了很直接的描述,可能含有一定的危害性。 
 4、一些條目或圖像可能含有恐怖、殘酷或其他對未成年人不良的內容,這可能使未成年人模仿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和違法犯罪的行為。
5、應該注意到維基百科是對公眾完全開放的,任何人在任何時間都可以編輯。維基百科中可能含有許多錯誤、偏見和重複,我們歡迎讀者幫助我們修復這些問題。非常感謝您花時間閱讀本節,請您盡情享受在維基百科的體驗。
【請參看】
1、維基媒體基金會 2、維基媒體國際會議 3、中文維基百科
【聯繫維基百科】  
 新聞採訪可以直接致電Terry Foote,電話:(美國)+1 310 474 3223。他會轉達給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會長Jimmy Wales。您也可以通過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來採訪。中文版聯繫信箱: mailto:[email protected]
【相關新聞報導】 
 Alexa上的維基百科全球訪問率排名(目前第六位) http://www.alexa.com/data/details/traffic_details/wikipedia.org 文匯報《50網站獲<時代>評最佳,維基百科被評為生活不可或缺網站》http://paper.wenweipo.com/2007 /07/10/YO0707100018.htm 雅虎新聞《China seems to ease Wikipedia controls》http://news.yahoo.com/s/afp/20080403/tc_afp /chinainternetcensorshiprightsoly2008_080403143743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ikipedia: The know-it-all Web site》http://edition.cnn.com/2003/TECH/internet/08/03/wikipedia /index.html PC World《Chinese Build Free Net Encyclopedia》http://www.pcworld.com/article/id,116323-page,1/article.html 國際先驅論壇報《Chinese-language Wikipedia presents different view of history》 http://www.iht.com/bin/print.php?id=3718349 路透社《恭喜,你上了維基百科了!》 http://cn.reuters.com/article/oddlyEnoughNews/idCNChina-79120071023?sp=true 搜狐IT《維基媒體基金會:百度使用內容不注出處侵犯著作權》http://it.sohu.com/20070807/n251452618.shtml 聯合報《維基百科「致命的吸引力」》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MAIN_ID=1&f_SUB_ID=10&f_ART_ID=89592 聯合報《回應與挑戰》wiki共創:終結網路速食時代》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MAIN_ID=322&f_SUB_ID=2920&f_ART_ID=89631 商業周刊第960期文章《維基資料量比<大英百科>多七倍》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22395&;p=3 中時晚報《維基網路百科,大家一起寫》http://www.richyli.com/report/2004_05_16_wikipedia.htm BBC新聞《Wikipedia 'shows CIA page edits' 》http://news.bbc.co.uk/2/hi/technology/6947532.stm BBC中國《英國大學開辦維基百科課程》 http://www.bbc.co.uk/china/studyintheuk/story/2007/03/070307_wiki_course.shtml CnBeta《維基媒體基金會將成立台灣分會推廣wiki計畫》http://www.cnbeta.com/articles/35795.htm 新浪網《維基百科過去一年新增訪問者2千萬》http://tech.sina.com.cn/i/2007-07-09 /07201604526.shtml CnBeta《維基百科中文網站人氣飆升》http://www.cnbeta.com/articles/18178.htm 新華網《專訪維基百科創始人威爾斯》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5-09/01 /content_3429648.htm 新華網《維基百科:網路時代的線上多語大百科全書》http://news.sina.com.cn/o/2006-01-06/10087911220s.shtml 中國電腦教育報2003年10月20日版《我也來寫百科全書》http://media.ccidnet.com/media/cce/540/04602.htm 南方都市報《維基百科:互動的烏托邦?》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tszk/nfdsb/whzg/200403230427.asp 新華網/ 賽迪網《2007年IT領域十大搜尋關鍵字》http://product.ccidnet.com/art/3379/20071206 /1299457_1.html 新華網《查歌手資料冬粉喜歡維基百科勝過MySpace》http://news.xinhuanet.com/internet/2008-03/23 /content_7841264.htm 賽迪網《維基百科獲300萬美元捐款創建以來最大額》http://news.ccidnet.com/art/1366/20080326/1401165_1.html
【訪問方式】
1、自2008年4月1日起,因國際奧委會原因,除中文維基百科外的所有維基媒體網站均重新可通過正常方式瀏覽。 
  2、維基百科線上代理 (較易使用): http://www.miniwiki.org/ http://www.mirrorin.com/wiki/  
 3.普通http代理: http://www.dai.li/ http://www.orzin.com/
4、中文維基百科可透過普通http代理網站、SSL加密代理網站或加密代理軟體(如Tor、freegate、UltraSurf最新版等)。
5、使用FireFox的外掛程式GLADDER:https://addons.mozilla.org/firefox/addon/2864
6、維基百科瀏覽器http://code.google.com/p/wikibrowser/  
 7、海外VPN、SSH連線。
8、手提電話可使用 Opera Mini。 百度百科中的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諮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本詞條對我有幫助507 擴展閱讀: 1.Wikipedia多語言入口首頁:http://wikipedia.org/ 2.Wikipedia英語版:http://en.wikipedia.org/ 3.Wikipedia中文版:http://zh.wikipedia.org/ 4.Wikipedia法語版:http://fr.wikipedia.org/ 5.Wikipedia德語版:http://de.wikipedia.org/ 6.Wikipedia日語版:http://ja.wikipedia.org/ 7.Wikipedia義大利語版:http://it.wikipedia.org/ 8.Wikipedia波蘭語版:http://pl.wikipedia.org/ 9.Wikipedia荷蘭語版:http://nl.wikipedia.org/ 10.Wikipedia西班牙語版:http://es.wikipedia.org/ 11.Wikipedia葡萄牙語版:http://pt.wikipedia.org/ 12.Wikipedia瑞典語版:http://sv.wikipedia.org/ 13.Wikipedia朝鮮語(韓文)版:http://ko.wikipedia.org/ 14.Wikipedia泰語版:http://th.wikipedia.org/ 15.Wikipedia簡單英語版:http://simple.wikipedia.org/ 16.Wikipedia阿拉伯語版:http://ar.wikipedia.org/ 17.Wikipedia粵語版:http://zh-yue.wikipedia.org/ 18.Wikipedia客家語版:http://hak.wikipedia.org/ 19.Wikipedia閩南語版:http://zh-min-nan.wikipedia.org/ 20.Wikipedia閩東語版:http://cdo.wikipedia.org/ 21.Wikipedia壯語版:http://za.wikipedia.org/ 22.Wikipedia吳語版:http://wuu.wikipedia.org/ 23.Wikipedia藏語版:http://bo.wikipedia.org/ 24.Wikipedia俄語版:http://ru.wikipedia.org/ 25.Wikipedia維吾爾語版:http://ug.wikipedia.org/ 26.Wikipedia贛語版(即將啟動):http://gan.wikipedia.org/ 27.Wikipedia文言文版:http://zh-classical.wikipedia.org/ 28.Wikipedia中文HTTPS版:https://secure.wikimedia.org/wikipedia/zh/wiki/ 29.維基百科數據:http://stats.wikimedia.org/ZH/TablesWikipediaZH.htm 30.MediaWiki:http://www.mediawiki.org 31.中文Planet Wikimedia:http://zh.planet.wikimedia.org/ 32.贊助:http://donate.wikimedia.org/zh-hans 33.維基國際年會2008:http://wikimania2008.wikimedia.org/wiki/Main_Page 34.GOOGLE論壇上的Wikipedia中文zh.wikipedia官方群組: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 /zh_wikipedia 35.豆瓣上的維基百科小組:http://www.douban.com/group/zhwikipedia/ 36.Google ORKUT上的中文維基百科社群:http://www.orkut.com/Community.aspx?cmm=136275 37.Flickr上的中文維基百科共享相簿:http://www.flickr.com/groups/wikipedia/ 38.Twitter上的中文維基百科最新條目:http://twitter.com/zhwiki_newpages
內容來自:百度百科
jhjofcs最新編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