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63衝鋒鎗

pm63衝鋒鎗

1980年代,單兵自衛武器(PDW)在西方各國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其實早在20年前,波蘭就出現了一支完全符合PDW設計理念的衝鋒鎗-PM63衝鋒鎗。該槍具有質量輕,外形緊湊,火力持續性好,攜行方便等特點,具有獨特的優勢。

由來

1980年代,單兵自衛武器(PDW)在西方各國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其實早在20年前,波蘭就出現了一支完全符合PDW設計理念的衝鋒鎗-PM63衝鋒鎗。該槍具有質量輕,外形緊湊,火力持續性好,攜行方便等特點,具有獨特的優勢。

1950-1960年間,世界各國軍隊開始換裝中口逕自動步槍,這一舉動使得使用手槍彈的衝鋒鎗的裝備數量大為下降,這似乎預示著衝鋒鎗的發展走到了盡頭。然而隨後幾年,在一股"為指揮官、炮手、駕駛員、巡邏兵配備專門的PDW的思潮下,世界各國又重新掀起研製衝鋒鎗的風潮。但此時,重新使用老式的、體積較大的衝鋒鎗或是將1950-1960年代流行的將步槍截短的方式顯然是不合時宜的,因此迫切需要研製一種新型的PDW。

威利耶維茨其人

華約組織成立後,波蘭作為華約的成員國之一,其武器也隨之蘇式化,波蘭陸軍初期使用的就是PPs43(波波斯43)衝鋒鎗。1953年,波蘭才開始自行研製PM63衝鋒鎗。

皮奧特.威利耶維茨是波蘭著名的輕武器設計師,M1935 9mm手槍(也稱拉多姆手槍或Vis M35手槍)和Wz39衝鋒鎗均出自其手。

二戰後,威利耶維茨在羅茲技術大學教授輕武器結構方面的課程,同時還出版了幾本關於輕武器設計方面的書,這些書構成了波蘭輕武器專業的主要框架。1957年,威利耶維茨開始設計他在戰後的第一支小型自動手槍,即Wz57手槍,該槍使用9X18mm槍彈,最後的型號定為P64軍用手槍。

在完成Wz57手槍的同時,威利耶維茨也在考慮研製一種適於近戰使用,且緊湊、質量輕、使用手槍彈的武器。該武器的設計初衷是用於自衛,而不是用來裝備軍隊。這一設計思想得到了上層領導、基層軍事指揮員、空降兵和內務部官員的大力支持。1956年底到1957年初,他完成了該武器的初步架構:彈匣裝在握把內,採用包絡式槍機,使用蘇制9x18mm馬卡洛夫手槍彈,火力介於衝鋒搶和半自動手槍之間。這個初步的架構實際上是把威利耶維茨昔日的一個下屬Jerzy.Podsendkowski的設計思想具體化了,後者於1944年在英國研製出了MCEM-2衝鋒鎗(Machine Carbine Experimental Model)。MCEM-2衝鋒鎗是二戰後衝鋒鎗的雛形:彈匣裝在握把內,採用包絡式槍機。

1957年,威利耶維茨衝鋒鎗的試製型研製出來。其設有降低射頻的裝置,槍機的外形結構是該武器最突出的特點,也有人甚至說是最古怪的一點。一般衝鋒鎗的槍機都在機匣里運動,而該槍類似於半自動手槍,槍機/套筒為外置式,在機匣頂部沿著機匣導軌做前後運動,開膛待擊。該武器與斯捷奇金自動手槍恰好相反,斯捷奇金自動手槍也有一個外置式套筒,但採用閉膛待擊方式。

當時,人們賦予該武器"Rak"這個名稱。有幾個關於這個名稱來歷的說法,其中最有說服力的是"Rak"是"Reczny Automat Komandosow"(英文意為突擊隊員使用的自動武器)的三個首字母縮寫。但後來,Stanislaw Kochanski教授(威利耶維茨的學生,與威利耶維茨的關係很密切)卻對這一說法持有不同意見,他認為,單詞中的"Automat"是蘇聯用語,僅僅是指自動步槍。

1960年11月,威利耶維茨因癌症去世後,Maian Wakalski、Grzegorz Czubak和Tadeusz Bednarski接手了Rak的設計並開始著手完善該設計。

別出心裁的設計

一年後的1961年,三人的工作初見成效,他們將許多別出心裁的非傳統的設計思想融入到了Rak中。Rak可以進行單發、連發射擊選擇,當輕扣扳機時為半自動射擊(單發),當扳機扣到底時為全自動射擊(連發)。這一點在捷克斯洛伐克的Sa23/25衝鋒鎗上已有體現。不久後的1969年,奧地利的斯太爾MPi69衝鋒鎗也採用這一原理。1977年以前,這一原理都是比較獨特的,1977年以後,斯太爾AUG步槍才使這一原理變得大眾化。

改進後的Rak的套筒仍然為外置式,套筒兩側銑有斜肩,便於拉套筒向後,使槍待擊。一個延伸到膛口前方的舌狀突出物可防止槍口跳動,當火藥燃氣向前運動的過程中對該突出物產生向下的壓力,從而抑制槍口跳動。另外,當持槍者單手持槍時,將舌狀突出物抵在硬物上向前推武器即可實現待擊。波蘭士兵將這個舌狀突出物命名為"勺子"。這個"勺子"是Rak最有特色的結構,而這一點是一般衝鋒鎗所不具備的。

威利耶維茨傾向於希買司衝鋒鎗的裝彈方式,他採用希買司的雙排單進彈匣。但是該彈匣與短而粗的9X18mm槍彈不相配,反而雙排雙進的斯捷奇金彈匣比較適合Rak。

Rak的另一個特殊之處是內置式減速器,可以有效地降低射速。該減速器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位於套筒裡面的可以來回滑動的慣性體;頤個是位於機匣後部的減速阻鐵。當套筒後坐過程中,慣性體也隨之向後運動,後坐到位後,減速陰鐵在簧力的作用下上抬,將套筒鎖住。此時慣性體依靠慣性繼續向後運動,壓縮減速簧,隨後減速簧伸張,又推動慣性體向前運動,當慣性體到達前方位置時,將減速阻鐵壓下,解脫套,套筒復進。

最初,威利耶維茨將減速器重的慣性體設計位圓柱形,材質選用比較昂貴的鎢。初期的慣性體有一個導桿,導桿壓縮減速簧。這種慣性體設計只是出現在最早的圖紙中,沒有見過到實物。後期的慣性體也有一個導桿,只是比早期的稍微長一些,導桿的前方為細長形。波蘭軍方、技術人員、使用者都很欣賞這個導桿。但是在一年以後出版的一篇軍事評論中對該槍提出了幾點改進意見,目的是要降低Rak的單支價格,其中一點就是要去掉鎢制慣性體,用加長的鋼製慣性體來替代。1970年代初期,慣性體變為兩部分,由鋼製成。原理上,這兩部分像一個整體一起運動,但實際上它們是各自分開的。採用兩個慣性體後,Rak的射速從1000發/分降到了600-650發/分。

Rak另外一個有代表性的設計是其可以摺疊的前握把。將前握把打開,可以用雙手持槍、不抵肩的方式發射,但採用這種方式的射擊精度不如抵肩射擊的好,而且這種發射方式會使雙手承受過大的後坐力。為了抑制槍口上跳,設計者便設定了舌狀突出物來抑制膛口跳動,同時舌狀突出物還可以阻止膛口高溫高壓燃氣對射手的傷害。

1962年1月,該槍的設計方案被送到拉多姆工廠作進一步改進。1963年底~1964年初,共生產了20支原型樣機,都採用了新設計的槍托。托底板為上折式,前握把及護木由塑膠製成。雙手握持Rak、不抵肩時,精度與可控性都得到提高。新式的槍托和前握把都是拉多姆工廠的兩位工程師設計的,現代的MP7的前握把從外觀及功能上都與其極其相似。

PM63衝鋒鎗及其改進

在完成部隊鑑定試驗後,Rak被正式命名為PM63衝鋒鎗。同年,拉多姆工廠開始了該槍的生產準備工作。

PM63的批量生產始於1967年,但是直到1960年代末期,PM63衝鋒鎗才正式發放到波蘭軍隊中。此後不久,PM63衝鋒鎗成為波蘭坦克部隊、偵察部隊、反坦克部隊的標準裝備。但是,在部隊使用過一段時間後,一些問題逐漸暴露出來。這些問題主要源於部分工程設計人員武器設計經驗的缺乏,一些新式的結構並未考慮到實際需要和人機工程。例如,彈匣扣的按鈕凹陷於握把平面之下,這使得戴手套操作時非常困難。另一缺點源自設計者對武器安全性及安全設計準則的忽視和缺乏了解。該槍的減速器較為複雜,一旦在裝配的過程中未能與套筒正確裝配,減速器必然在射擊時損壞。後來,PM63在生產時安裝了一個保險裝置,以確保全裝時減速器能精確到位。

其他改進包括:套筒增加了一個慣性簧導桿座,最初的全鍍鉻槍管改為表面發藍,內膛鍍鉻;復進簧改為由4部分組成,即復進簧體、復進簧前導桿、復進簧後導桿、堵頭。

PM63衝鋒鎗還有兩種特殊用途的槍管。一種是專供訓練及演習時用於發射空包彈的槍管。該槍管與標準槍管從外觀上看別無二致,區別在於為保證發射空包彈時套筒具有足夠的後坐能量,該滑膛槍管的直徑要比標準線膛槍管的小。另一種槍管是專用於PM63微聲衝鋒鎗的槍管。這種槍管較標準槍管更長、槍管壁更厚,槍管口部設有消聲器接口。由於該消聲器外徑尺寸較大,使得原有的瞄準基線被其遮擋而無法使用,因此消聲器上設有一套獨立的機械瞄具。PM63衝鋒鎗發射馬卡洛夫手槍彈時的槍口初速為亞音速,因此當使用該消聲器時,消聲效果還是比較理想的。

1970年代,波蘭的Cenzin公司將PM63衝鋒鎗做了一些改進,改進後命名為PM70衝鋒鎗,並將其出口。為了使用高初速、高能量的9X19mm巴拉貝魯姆彈,PM70衝鋒鎗在PM63衝鋒鎗的基礎上更換了槍管、套筒、彈匣和握把。在性能方面,PM70衝鋒鎗的射擊精度、動作可靠性都有不錯表現,但其後坐力較PM63衝鋒鎗偏大。

據統計,在1967年-1977年的10年間,大約生產了7萬支PM63衝鋒鎗。

難以迴避的缺點

儘管PM63衝鋒鎗在設計上有不少亮點,但其結構複雜,零件加工較困難,生產成本較高,而且PM63衝鋒鎗的前握把及槍托的設計著實不能令使用者滿意。

PM63衝鋒鎗最受詬病的是其套筒尾部的設計,由於在後坐時,套筒尾部會凸出於槍身尾端面,因此當抵肩瞄準射擊時,可能會對射手的面部造成傷害,已經有不止一例的此類傷害事件發生過了。儘管如此,設計者對其做的改進也僅限於瞄具的改動,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嚴重問題。

托底板的設計初衷是為了在摺疊槍托時能夠正好貼合在機匣下方,故其長度只有50.8mm,寬度也過窄,在抵肩射擊時非常不舒服。當需要使用時,必須將槍托展開,將托底板旋轉270度。另外,槍托伸展時長度有限,對高個子士兵不太適用;瞄準時,射手頭部向下貼近槍身,當套筒後坐到位時距射手的鼻子較近,不利於操槍;前握把的設定也是多餘的,前握把打開時定位不可靠,在射擊中經常自動折回。由於上述設計的缺陷,許多警察和軍人在射擊使用時,根本就不抵肩射擊,他們習慣於直接抓住護木進行射擊。

PM63衝鋒鎗的外形尺寸和全槍質量體現了單兵自衛武器短小精悍的特點,但是最早為PM63衝鋒鎗設計的25發彈匣卻不能體現其短小精悍的特點,原因就在於25發容彈量的彈匣過長,士兵在攜槍時不得不將彈匣從槍上取下單獨攜帶。這個缺陷可以說是致命的,當敵我雙方同時發現目標時,該槍不能立即轉入戰鬥狀態。

令人扼腕命運

在PM63衝鋒鎗服役的40年中,它的角色僅僅是戰士手中的一個工具,而不是一個運用到戰爭中的武器,因此有人評價PM63衝鋒鎗是一支"不幸"的槍。但值得肯定的是,在蘇制武器在華約國家大行其道的背景下,PM63衝鋒鎗的出現體現了波蘭在武器研製生產方面的能力,為波蘭贏得了尊重。

PM63衝鋒鎗不具備精確射擊單個目標的能力,它所具備的緊湊、射擊穩定的特點很適合作為單兵自衛武器使用,但即使是一個神槍手想要用它打出精確的點射也是非常困難的。從這一點上來說,PM63衝鋒鎗用作反恐部隊執行特殊任務是非常不合適的。

PM63衝鋒鎗以獨特設計及外觀吸引了許多國家的關注,但這些國家的軍隊並沒有正式將其列裝。只有東德曾採購一批PM63衝鋒鎗,將其裝備於警察部隊用於反恐作戰,他們將PM63衝鋒鎗稱為"克萊因PM63自動手槍"。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如越南、古巴也曾批量採購過PM63衝鋒鎗。

我國82式衝鋒鎗的原型就是PM63衝鋒鎗。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我軍偵察兵捕獲一名越南特工人員,並繳獲了一支PM63衝鋒鎗。1981年,我國專家對該槍進行了測繪仿製,仿製的產品命名為82式9mm衝鋒鎗,該槍曾經少量裝備於特種部隊及警察部隊。

PM63衝鋒鎗在恐怖分子手中使用的有不少。1970年代的人們經常會從電視上看到手持PM63衝鋒鎗的巴勒斯坦人在貝魯特街頭閒逛。1980年,伊朗大使被本國反政府武裝分子綁架,其中就有匪徒使用PM63衝鋒鎗。另外,從新聞圖片中我們還可以看到,阿拉法特的桌子上經常放著一支PM63衝鋒鎗,他將其作為自己的隨身武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