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來源
在超市買東西的時候,你會發現,有些商品的外觀和價格雖然看起來和以前一樣,但其實是“縮水”了。比如以前滿滿的一盒零食打開只有半盒,這就是平時我們說的“減量不加價”。商品的每單位重量或體積的總體價格提高了,因此所出售商品的重量或體積就相應減少了,這就是Shrinkflation(縮水式通脹)。這個詞用來描述事物的數量、分量減少。
顯然,你成為了shrinkflation的受害者:這一現象是指某些受歡迎的小食品在維持原價的同時,卻將大小或數量減少了。簡而言之,就是你花了同樣的錢,購買的東西卻少了。
詞語釋義
shrinkflation最早的釋義與現在的含義有很大不同。2009年,經濟史學家布賴恩•多米卓維克(BrianDomitrovic)就曾在其著作《經濟破壞者》(Econoclasts)中使用過shrinkflation一詞,用來指一個物價上漲、通貨收縮的經濟體,並將其與釋義早已明確的stagflation進行了比較。然而,直到shrinkflation被用來表示各類小吃零食的“縮水”之後,這個詞才引起了公眾注意。自2013年,shrinkflation的這種釋義被首次使用以後,其使用量有了穩定增長。
詞語使用
Shrinkflation是一個合成詞,由shrink(“縮小尺寸”)與inflation的經濟學釋義(“價格普遍上升與貨幣的購買力下降”)構成。幾個–flation構成的合成詞現已經進入了英語語言,例如stagflation:“某個國家經濟狀況出現持久的高通貨膨脹,伴有高失業率與需求停滯”。Stagflation最早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此外還有agflation:“農產品需求上漲所帶來的食品價格上漲”。Agflation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新造詞,出現在21世紀早期。Shrinkflation的用法有點特別,用來指產品的量減少了,而不是價格上漲了——畢竟,生產商要在不明顯提高產品價格的情況下,暗中維持其利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