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DM-1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

NDM-1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是一種幾乎對所有抗生素具有抗藥性的細菌,故被也稱為“超級細菌”,各國衛生部門對NDM-1均已嚴密監控。

命名

NDM-1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NDM-1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

最早報導的NDM-1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為肺炎克雷伯菌,於2008年在一位印度裔瑞典尿路感染患者中發現,對所有β-內醯胺類抗生素耐藥,對環丙沙星也不敏感,僅對粘菌素敏感,深入研究發現這株細菌攜帶一種新型金屬β-內醯胺酶,根據患者可能感染地點命名這種為NDM-1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

菌種

NDM-1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占所監測細菌的1.2%-13%,主要菌種為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其他細菌還有陰溝腸桿菌、變形桿菌、弗勞地枸櫞酸菌、產酸克雷伯菌、摩根摩根菌、普羅威登菌等。

傳播途經

NDM-1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主要通過密切接觸感染。易感人群包括疾病危重、入住重症監護室、長期使用抗菌藥物、插管、機械通氣等患者。在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比利時以及中國香港、台灣地區等都已經有感染病例報導。

臨床特點

NDM-1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感染患者臨床表現與敏感菌感染沒有差異。主要感染類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傷口感染、醫院獲得性肺炎、呼吸機相關肺炎、血流感染、導管相關感染等。感染患者抗菌治療無效,特別是碳青黴烯類治療無關,需要考慮NDM-1細菌感染可能,及時採集臨床樣本進行細菌檢測。

治療

治療原則

1、依據臨床微生物檢測結果,合理選擇抗菌藥物。

2、臨床微生物室應擴大抗菌藥物敏感性測定範圍,包括範圍更廣的非β-內醯胺類抗菌藥物(如氨基糖苷類、喹酮諾類、替加環素、米諾環素、磷黴素、多粘菌素等)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

3、去除感染危險因素,儘量減少對患者的侵性操作,及時拔出導管、膿腫引流等。

4、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5、根據臨床特徵進行中醫辨證治療。

抗菌藥物

1、替加環素:四環素類衍生物,超廣譜抗菌藥物,對產NDM-1細菌MIC90值為2-8㎎/L,敏感率56%-67%。臨床研究單用或聯合用藥治療產碳青黴烯霉細菌感染有一定療效。

2、多粘菌素:屬多肽類抗菌藥物,包括多粘菌素B和粘菌素兩種。粘菌素對產NDM-1細菌MIC90為2-32㎎/L,敏感率89%-1005n小樣本研究提示單用治療效果差,需要和其它藥物聯合用藥。口服不吸收,需要靜脈注射給藥,腎毒性明顯。

3、碳青黴烯類:產NDM-1細菌對碳青黴烯類耐藥,但體外MIC值差異較大,個別研究發現,對MIC值低(<4㎎/L)的菌株感染有一定療效,需要和其它藥物聯合使用。

4、氨基糖苷類:不同藥物間呈部分交叉耐藥,我國臨床分離的產金屬β-內醯胺霉腸桿菌科細菌對阿米卡星、異帕米星具有一定敏感性。對輕、中度感染可以單用,重度感染需要與其它藥物聯合套用。用藥期間注意藥物耳腎毒性。

5、氟喹酮諾類:腸桿菌科細菌對喹酮諾類耐藥突出,需要根據藥物敏感性測定結果選擇藥物。

6、磷黴素:體外研究表明對部分耐藥有效,但缺乏臨床研究數據。

治療方案

1、輕、中度感染:敏感藥物單用即可,如氨基糖苷類、喹酮諾類、磷黴素等,也可聯繫用藥,如氨基糖苷類聯合環丙沙星、環丙沙星聯合磷黴素等。無效患者可以選用替加環素、多粘菌素。

2、重度感染:根據藥物敏感性測定結果,選擇敏感或相對敏感抗菌藥物聯合用藥,如替加環素聯合多粘菌素、替加環素聯合磷黴素、替加環素聯合氨基糖苷類、碳青黴烯類聯合氨基糖苷類、碳青黴烯類聯合多粘菌素、喹酮諾類聯合碳青黴烯類等。應嚴密觀察患者治療反應,及時根據藥物敏感測定結果以及臨床治療反應調整治療方案。

預防和控制

一、加強產NDM-1細菌的監測。

發現產NDM-1細菌後及時加以確認,並反饋相關科室,指導治療與感染控制,同時按規定報告;各醫療機構應定期回顧耐藥檢測結果,如有產NDM-1細菌被遺漏,及時採取補救措施。

二、加強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管理

嚴格執行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管理規定,將碳青黴烯類按照特殊用類抗菌藥物進行管理。

三、加強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

1、加強醫務人員感染控制教育、培訓、強化對NDM-1細菌等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預防、控制的認識。

2、在進行各種侵性操作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3、嚴格執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WS/T313-2009):醫療機構必須提供充足的收衛生設施。醫務人員在接觸病人前後、進行侵入性操作前、接觸病人使用的物品或處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後,必須洗手或用含醇類速乾手消毒劑擦手。

4、加強對重點部門尤其是ICU物體表面的清潔、消毒。對醫務人員和病人頻繁接觸的物體表面,如生命監護儀、微量輸液泵、呼吸機等醫療器械的面板或鏇鈕表面、計算機鍵盤和滑鼠、電話機、病人床欄和床頭桌等,採用適宜的消毒劑,每天必須仔細擦拭、消毒、疑似或確認有產NDM-1細菌感染或帶菌者,所處病室需增加消毒次數。

5、隔離確診產NDM-1細菌感染或定值者,預防耐藥菌傳播。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採用接觸隔離的方法,將病人安置單獨房間,接觸患者時需要穿隔離衣、戴手套,相關醫療器械或物品如聽診器、血壓計等專用,不能專用的物品,需用後嚴格消毒。隔離期間需要定期檢測耐藥菌情況。

相關病例

據中新網訊息,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公共衛生化驗服務處2013年10月16日證實一名25歲男子含NewDelhimetallo-β-lactamase-1(NDM-1)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10月7日去世。

病人的肛門採樣樣本經公共衛生化驗服務處證實,含NDM-1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他的同行者及家居接觸者均沒有出現感染病徵。個案已交由死因裁判官跟進調查。這是香港發現的第34宗NDM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個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