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的診斷常有賴於不同部位多次血培養獲陽性結果或其他嚴格的診斷標準。 近年來CNS所致血流感染在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中的發生率明顯增加。許多低體重或者患有 急症的嬰兒需要持續的靜脈導管給藥,雖然這一治療方式已經成熟,但卻在很大程度上導致 了導管性血流感染。血流感染給臨床所帶來的影響已不容忽視。其診療路徑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即經驗治療階段、獲得初級檢 驗報告後的治療階段以及獲得正式檢驗報告後的治療階段

基本信息

臨床表現

目前將敗血症和菌血症統稱為血流感染(bloodstreaminfection)。敗血症(septicemia)是由各種病原微生物(細菌或真菌)和毒素侵人血流所引起的血液感染,主要臨床表現為:驟發寒戰,高熱,心動過速,呼吸急促,皮疹,肝脾腫大和精神,神志改變等一系列嚴重臨床症狀,嚴重者可引起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和多臟器功能衰竭。若細菌僅短暫人血,而無臨床明顯的毒血症狀(如血管相關性感染)則稱為菌血症(bacteremia)。近年來,隨著創傷性診療技術的廣泛開展以及廣譜抗生素,激素的廣泛套用,血流感染的發病率有逐年增高趨勢。血流感染病死率高,且延長住院時間,增加住院費用,危害嚴重。因此,血流感染的控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危險誘因

①機體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受到破壞,如手術,創傷,燙傷,靜脈留置針,動,靜脈導管,氣管插管等;

②引起機體免疫力下降的因素,有醫源性因素,如激素,化療,免疫抑制劑等的使用,非醫源型因素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此外,昏迷,營養不良,高齡等也是血流感染的危險因素。

病原學及變遷

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菌隨著各種操作技術的開展及抗感染藥物的套用而不斷變化,病原菌的耐藥性亦逐漸增加。近20年來,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CNS),金黃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腸球菌和真菌引起的血流感染髮病率增加,革蘭陰性桿菌引起的血流感染相應減少[[2-$1。近年來較大規模的研究結果顯示血流感染居前幾位的病原菌為金葡菌,CNS,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念珠菌屬,腸球菌屬和腸桿菌屬,見表1[2,6,9-11]。念珠菌屬占醫院血流感染的第4位,與20世紀80年代相比,發病率增加了2^-5倍。引起血流感染病原菌的耐藥性亦不斷增加,甲氧西林耐藥的葡萄球菌(MRS),萬古黴素耐藥的腸球菌(VRE),產ESBLs的革蘭陰性桿菌及其他耐藥菌株不斷出現〔'一2,'一,0,12J。據報導,在血流感染中,甲氧西林耐藥金葡菌(MRSA)約占300o,產ESBLs的革蘭陰性菌約占2%,耐碳青黴烯類的銅綠假單胞菌約占12%[1-41。['-380C或低體溫500p[2,12]。耐藥性較高的大腸埃希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應選用R內酞胺酶抑制劑的複方製劑,頭抱毗肪若為產ESBLs菌株所致感染應選用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碳青黴烯類等。

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血流感染占醫院血流感染的8%左右,常見原發灶為靜脈導管,尿道,下呼吸道,膽道,手術創面和氣管插管[63。體外藥敏資料結果顯示,100YO的肺炎克雷伯菌對亞胺培南,美羅培南敏感,97%一100%的肺炎克雷伯菌對頭抱毗厲敏感[27。肺炎克雷伯菌對喳諾酮類藥物也具良好抗菌作用,細菌敏感率>90%。對氨基昔類敏感率>90%。對廣譜青黴素及其酶抑制劑複方製劑的敏感率均預後

血流感染的預後與基礎疾病,基礎情況,原發病灶,病原菌,是否正確及時選用有效藥物治療等因素有關。據報導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預後較好。在各類病原菌引起的血流感染中,CNS引起的血流感染預後相對較好,病死率約為20。8%o。腸桿菌屬,念珠菌屬血流感染預後較差。研究表明,若去除基礎情況等因素的影響,病原的耐藥情況並不是影中國抗感染化療雜誌2005年4月30日第5卷第2期ChinJInfectChemother,Apr。2005,Vol。5,No。2響預後的主要因素。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去除誘發因素,正確及時的抗菌藥物治療是影響預後的關鍵。

預防措施

血流感染是臨床上重症感染性疾病之一,由於近年來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對常用抗感染藥物的耐藥性增加,使血流感染的治療面臨嚴峻挑戰。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去除可能的誘發因素,注意無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是減少血流感染髮生率,提高治癒率的關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