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在M-113步兵戰車裝備之後,提出了發展新型機械化步兵戰車的要求,並先後出現過3種試驗樣車。
第一種為1965年美國太平洋汽車與鑄造(Pacific Car and Foundry)公司研製的XM701型,亦稱MICV-65型,一共制出5輛樣車。經過試驗,發現潛力不大,且不能用C-141軍用運輸機空運,故停止發展。
第二種為1967年美國食品機械化學公司(FMC)軍械分部研製的XM765型,共制出2輛樣車,也沒被美軍採用。但該公司決定自行投資,繼續發展並命名為AIFV裝甲步兵戰車。不僅在荷蘭、菲律賓和比利時軍隊中裝備,而且還被土耳其選中授權生產。
第三種為XM723型,系美軍於1974年4月提出,參與競爭的公司有克萊斯勒(Chrysler)公司、食品機械化學公司(FMC)和太平洋汽車與鑄造公司等3家企業。
1974年11月,美軍決定選定食品機械化學公司軍械分部並簽訂了工程與預生產契約,包括設計、研製和製造3輛樣車、1輛彈道試驗車和12輛生產試驗車以及有關係統工程、生產保障和試驗設施等費用在內,所有樣車均於1975年夏完成 。
研製歷程
1976年8月,美軍機械化步兵戰車特別小組對整個XM723計畫進行了單獨驗證,以確定該樣車是否符合未來美軍的要求。經過驗證,特別小組提出了許多建議,1976年10月,美軍採納部分建議,主要包括:
研製目標為一種既供步兵作戰又能作為偵察搜尋使用的通用車輛;應採用“TBAT-Ⅱ型陶式/叢林之王”雙人炮塔,炮塔裝備陶式反坦克飛彈和25毫米機關炮;戰車需具備水陸兩用能力;裝甲防護力與XM723型相同等。
美國計畫將新步兵戰車裝備陸軍,配備方案為每排4輛,每連13輛,每營41輛。
FMC公司根據改進建議,將整個研製項目改名為FVS戰鬥車輛系統,由兩種車輛組成,即XM2步兵戰車和XM3偵察戰車。
1978年12月,FMC公司向美軍交出2輛XM2樣車,後續6輛於1979年3月完成。
1978年12月,美國軍方將XM2和XM3正式命名為M2步兵戰車和M3偵察車,又統稱為布雷德利(Bradley)戰車。
1981年5月首批生產型M2步兵戰車交付使用,1983年3月M2步兵戰車正式裝備美軍。
美軍步兵戰車總需求量為6889輛,其中M2步兵戰車(含M3型)2300輛,M2A1型和M3A1型1371輛,餘下3218輛為M2A2型和M3A2型。當時確定M2步兵戰車月產量為60輛,但不會一對一地更換在機械化步兵營中的M113型裝甲人員輸送車。
從1984年財政年度起,M2步兵戰車(含M3偵察車)每財政年度的產量、金額與每輛價格表:
財政年度 | 產量(輛) | 總金額(萬美元) | 每輛價格(萬美元) |
1984 | 600 | 81550 | 135.9 |
1985 | 655 | 102270 | 156.1 |
1986 | 716(包括備件) | 98600 | 137.7 |
1987 | 662 | 82680 | 124.9 |
1988 | 586 | 71650 | 122.3 |
1989 | 581 | 71400 | 122.9 |
M2步兵戰車與M1主戰坦克一起曾在沙特拉伯進行了試驗。1988年國會收到建議,要求批准向沙烏地阿拉伯出售200輛M2A1型步兵戰車。此外,1985年美軍也曾向國會提出向約旦提供32輛M3型的議案,但未獲準 。
技術特點
總體布局
M2步兵戰車車體為鋁合金焊接結構,雙人炮塔上安裝1門鏈式炮、1具飛彈發射器和1挺並列機槍。火炮採用雙向供彈方式,可以單發或以100發/分、200分/分的射速射擊。炮手配備晝夜合一瞄準鏡,其夜視部件為紅外熱成像裝置。炮塔的轉動、火炮和飛彈發射架的俯仰採用電動式,並配有雙向穩定系統。發動機為水冷渦輪增壓柴油機,動力通過靜液機械式傳動裝置傳遞。行動裝置採用高強度扭桿、液壓減振器。車內裝有氣體過濾裝置、自動滅火裝置。炮塔前部火炮兩側各裝一組4具煙幕彈發射器。車體外面可安裝反作用裝甲,戰鬥室 內部也加裝“凱芙拉”防彈襯層。該車的改進型有M2A1、M2A2型,M2A2炮塔和車體上採用附加裝甲後,防護能力由14.5毫米機槍彈增大為防30毫米機關炮彈。M2A2的改進項目還有:駕駛員採用熱成象夜視儀;採用導向儀;採用較低矮的電台天線;改進核、生、化防護裝置;改進保養及故障診斷設備。變型車有:M3騎兵戰車、多管火箭發射車、防空車等 。M2步兵戰車可用C141運輸機空運。空運時,需將炮手瞄準鏡和車體裙板卸下,所有負重輪需用鋼絲繩拉緊。
防護系統
M2步兵戰車車體為鋁合金裝甲焊接結構。車首前上裝甲和頂裝甲採用5083鋁合金,炮塔前上部和頂部對車首前下裝甲均為鋼裝甲,側部傾斜裝甲採用7039鋁合金,車體後部和兩側垂直裝甲為間隙裝甲。間隙裝甲由外向內,第一層系6.35毫米厚的鋼裝甲,第二層為25.4毫米的間隙,第三層為6.35毫米厚的鋼裝甲,第四層系88.9毫米的間隙,最後一層為25.4毫米的鋁裝甲背板,總厚度152.4毫米。車底底裝甲採用5083鋁合金,其前部三分之一掛有一層9.52毫米的鋼裝甲,用以防地雷。整個裝甲能防14.5毫米槍彈和155毫米炮彈破片。
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左側,有4個潛望鏡,3個在前部,1個在左側。中間1個可換成AN/VVS-2微光駕駛儀。
戰車炮塔能旋轉360°,位於車輛中央偏右。炮塔內,炮手的位置在左,車長居右,兩人各有1個向前開啟的單扇窗蓋。炮手有晝夜合一瞄準鏡,夜間採用熱像儀。車長有光學中繼顯示裝置,放大倍率為4×和12×。此外,生產型車輛均有固定電源和備份晝間瞄準鏡,一旦晝夜合一的主瞄準鏡失靈,可供炮手或車長應急瞄準使用。炮手和車長均有用於前方和側部觀察的潛望鏡 。
武器系統
M2步兵戰車的主要武器為1門25毫米的M242鏈式機關炮,俯仰範圍為-10°~+60°,系麥克唐納·道格拉斯直升機(McDonnell Douglas Helicopters)公司生產,採用雙向單路供彈, 可以選擇不同的彈種,該炮既可發射厄利空25毫米炮彈,也可發射美國M790系列彈藥,其中包括M791曳光教練彈,可單發也可連發。連發的射速有兩種:一種為100發/分鐘;另一種為200發/分鐘。廢彈殼可自動拋出炮塔外。正在研製的新彈種還有XM919和XM881曳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後者採用貧鈾彈芯。
輔助武器有1挺7.62毫米的M240C並列機槍,位於主炮右側。
車載武器還有陶式坦克飛彈,採用雙管箱式發射架,內裝待發彈2枚。發射架為升降式,行軍時撤收放在炮塔左側,俯仰範圍為-20°~+30°。該飛彈可3750米距離上擊毀對方裝甲。
為便於炮塔旋轉、武器俯仰與操作,採用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公司的炮塔驅動和穩定系統,該系統能使武器在越野時行進間射擊。整個系統由炮塔定位和控制用的旋轉驅動總成、武器定位和控制用的武器俯仰驅動總成、陶式反坦克發射架定位和控制用的俯仰驅動總成、陶式反坦克發射架的升降裝置、電子控制總成、3個陀螺裝置、炮手和車長用的各種儀表和電纜等組成 。
動力系統
M2步兵戰車的動力艙在駕駛員右側,與發動機匹配的為通用電氣公司的HMPT-500液壓機械傳動裝置,有2個液壓泵和馬達總成。利用徑向球形活塞和獨特的齒輪排列保證所需要的轉向比和傳動比。HMPT-500有3個速度範圍,在此範圍內均能無級變速。艙內有3個固定式的哈隆(halon)滅火器。
戰車行動部分採用扭桿懸掛。每側有6個雙負重輪、2個單托帶輪和1個雙托帶輪,單托帶輪僅僅用於支撐履帶內側。履帶為單銷式,有可更換的橡膠襯墊。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六負重輪處均有液壓減振器 。
戰車載員7人,1人坐炮塔前部左側,面向後;1人在炮塔左側,面向前;1人在車體後方左側,面向車內;還有4人位於炮塔後方,2人面向前,2人面向後。
戰車內載員通過車後跳板式大門出入,大門用液壓裝置操縱。大門的左側還開有小門,以備應急出入。載員艙頂部有1艙口,兩側和後部各有2個射孔,每個射孔上方均有潛望鏡,便於車內步兵射擊。
M2步兵戰車在水上採用履帶划水推進。浮渡時,如果由受過訓練的乘員操作,裝在車輛四周的摺疊式圍帳5分鐘即可升起 。
特殊裝置
M2步兵戰車披掛附加裝甲時會使車輛過重,影響浮渡。為提高浮渡性能,在車輛每側裙板上增掛3個氣囊,平時裝在用鋁裝甲板製成的箱中。浮渡前由乘員從車內乘用簡易的壓氣機充氣,充氣所需時間不到4分鐘。浮渡時,所有氣囊均潛入水下,如果有的被輕武器擊中,還可立即重新充氣。
在炮塔前部火炮兩側各有1組電操縱的煙幕彈發射器,每組4具。戰車裝有熱煙幕施放裝置,與蘇聯坦克裝甲車輛上的相似。還裝有故障診斷裝置,可用以檢測發動機、傳動裝置、電氣設備和火控系統中的故障,以便於及時排除 。
性能數據
M2步兵戰車參考數據:
基本參數 | ||
乘員 | 3+7人 | |
戰鬥全重 | 22670千克 | |
淨重 | 195005千克 | |
單位功率 | 16.20千瓦/噸 | |
單位壓力 | 52.97千帕 | |
車長 | 6.453米 | |
車寬 | 3.200米 | |
至履帶 | 2.972米 | |
車高 | ||
至炮手瞄準鏡 | 2.972米 | |
至炮塔頂部 | 2.565米 | |
降低尺寸型 | 2.634米 | |
車地距地高 | 0.432米 | |
履頻寬 | 533毫米 | |
彈藥基數 | ||
履帶著地長 | 3.912米 | |
最大速度 | 公路 | 66千米/小時 |
水上 | 7.2千米/小時 | |
燃料儲備 | 662升 | |
最大行程 | 483千米 | |
浮渡能力 | 有 | |
爬坡度 | 60% | |
側傾坡度 | 40% | |
攀垂直牆高 | 0.914米 | |
越壕寬 | 2.540米 | |
動力裝置 | ||
發動機 | 生產公司 | 康明斯發動機公司(Commins Engine Company) |
型號 | VTA-903T | |
類型 | 8缸渦輪增壓柴油機 | |
功率/轉速 | 368千瓦/2600轉/分鐘 | |
傳動裝置 | 生產公司 | 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公司 |
型號 | H米TP-500 | |
類型 | 液壓機械 | |
轉向裝置類型 | 液壓 | |
懸掛裝置類型 | 扭桿 | |
武器系統 | ||
主要武器口徑/型號/類型 | 25毫米/M242/機關炮 | |
並列武器口徑/型號/類型/數量 | 7.62毫米/M240C/機槍/1挺 | |
煙幕彈發射器數量 | 2×4具,另外還有熱煙幕施放裝置 | |
反坦克制導武器類型/數量 | 陶式反坦克飛彈雙管箱式發射架/1具 | |
彈藥基數 | 主炮彈 | 300發(待發),600發(備份) |
機槍彈 | 800發(待發),1540發(備份) | |
飛彈型號/枚數 | 陶式/2枚(待發),5枚(備份) | |
炮塔驅動方式 | 電動 | |
炮塔旋轉範圍 | 360° | |
武器俯仰範圍 | -10°~+60° | |
炮塔最大迴轉速度 | 60°/秒 | |
武器最大俯仰速度 | 60°/秒 | |
陶式飛彈發射架 | 外置 | |
俯仰範圍 | -20°~+30° | |
火炮穩定器 | 有 | |
裝甲配置/類型和材料 | 頂部和前部 | 5083鋁合金 |
垂直側部和後部 | 間隙裝甲 | |
底部 | 5083鋁合金並有防地雷會加裝甲 | |
側部傾斜部位 | 5083鋁合金 | |
電氣系統電壓 | 24V | |
蓄電池數量/電壓/型號 | 4個/12V/6TN |
衍生型號
系列型號
1、M2A1
M2步兵戰車投產後曾不斷改進,第一期改進型命名為M2A1型,於1985年開始生產,1986年年中交付使用。改進項目主要有能發射各種型號的陶式反坦克飛彈,包括新型的陶2反坦克飛彈;採用集體三防裝置;為便於步兵下車作戰。每個步兵還配有三防衣和防毒面具;新增柯爾斯曼(Kollsman)公司的AN/TAS-5夜間瞄準鏡,用於車上5枚FGM-77龍式反坦克飛彈夜間瞄準射擊;增加煙幕彈的數量,減少照明彈的數量;改進了火災報警和滅火裝置以及燃料系統等。
2、M2A2
M2步兵戰車第二期改進型編號為M2A2型,1988年開始生產。主要改進項目有炮塔和車體外部披掛附加裝甲,使該車能防30毫米炮彈;車體表面有能安裝反應式裝甲的連線點,每塊反應式裝甲重約25千克,平時只作為儲備,作戰時裝上;戰鬥艙周圍有芳綸襯層,用以防炮彈的二次效應;改變車內25毫米炮彈和陶式坦克飛彈的存放位置與方式,使不易被擊中和引爆。由於防護能力的提高,M2A2的戰鬥全重增到29.5噸,最大速度由66千米/小時降到57.6千米/小時。為此,該車發動改用康明斯(Commins)公司VTA-903改進型柴油機,功率由原來的368千瓦(500馬力)提高到441千瓦(600馬力)。傳動裝置、空氣濾清器和排氣管也相應改進。行動部分則採用高強度扭桿。
3、M2A3
M2步兵戰車的進一步改進計畫型,主要是增強火力,技術途徑是增大主炮口徑與改進火控系統,以便有效地對付未來防護性能增強的敵方步兵戰車和空中目標。擬用的火炮,已經試驗過的有30毫米、35毫米和45毫米3種,其中45毫米機關炮是阿雷斯(Ares)公司生產的,射速為600發/分鐘,採用埋頭彈。1990財政年度將再次進行驗證試驗,然後於1993財政年度轉入全尺寸研製,預計1996財政年開始小批量生產。該車可能採用霍尼韋爾(Honeywell)公司研製的AAWS-H重型反坦克飛彈。全求解式火控系統由食品機械化學公司設計。車體有可能採用非金屬複合材料。其他改進項目還有熱像駕駛儀、導航裝置和新式電台等。一旦上述改進項目實現將命名為M2A3型 。
改型型號
M2步兵戰車已經採用和正在試驗的變型車有:
1、MLRS多管火箭炮
該車系利用M2步兵戰車的通用部件研製的FVS戰車系統運輸車的底盤改裝而成,改裝的底盤還用於研製前方地埯域裝甲供彈車、裝甲保養車和電子戰車等。其中前方地域裝甲供彈車用於向前方地域的主戰坦克和其他裝甲戰鬥車輛供應彈藥,後兩利變型車仍處於樣車階段。
2、M2防空車
1987年,美軍選用M2步兵戰車底盤改裝厄利空-比爾勒(Oerlikon-Buelhrle)公司的阿達茨(ADATS)防空飛彈系統。此外,還可選裝各種高炮和防空飛彈的炮塔,例如通用電氣公司的防空炮塔。
3、裝35毫米機關炮的步兵戰車
這是美國戰鬥車輛武器系統技術試驗車,利用M2步兵戰車底盤改裝阿雷斯公司的炮塔,炮塔上裝有1門35毫米塔龍(Talon)機關炮。1984年進行了試驗,但並未投產。
4、裝複合材料車體的M2步兵戰車
1986年9月,美軍材料技術研究所與食品機械化學公司軍械分部簽訂了為期4年的契約,契約總金額為1300萬美元,利用M2步兵戰車底盤研製多層複合材料車體,選用歐文斯-柯寧斯(Owens-Cornings)公司的S-2玻璃纖維增強樹酯複合材料模壓而成。如採用3塊該模式複合材料可取代原來M2步兵戰車上23塊焊接的鋁裝甲板,另外使用一些鋁合金增強件以提高車體強度。該車還處於試驗車階段,主要為美軍下一代戰鬥車輛的材料技術提供依據,不久將進行野外耐久性試驗 。
5、裝複合材料炮塔的M2步兵戰車
該車系食品機械化學公司根據1983年與美軍簽訂的契約研製的,1986年年中交付美軍,並於同年底完成了大規模的野外試驗 。
服役動態
首次參戰
1991年2月24日“沙漠軍刀”作戰行動開始之前,美國陸軍在海灣地區共集結了大約2200輛M2/M3戰車。其中M2A1型占33%,M2A2型占48%,M2占19%。地面戰鬥開始後M2步兵戰車往往擔任快速機動部隊的先頭突擊力量,深入敵後配合正面進攻的主戰坦克擊潰伊拉克共和國衛隊,或者切斷伊軍供應線和撤退路線,使其補給困難或被圍殲 。在為期100小時的地面進攻中,M2步兵戰車由東到西在沙漠中越野行軍長達160~480千米,很少發生機械故障,其戰場完好率達到90%以上。
美軍M2步兵戰車主要採取步兵乘車高速機動的作戰方式,步兵下車作戰的機會很少。而戰車上的M242“蝮蛇”機關炮和“陶”式反坦克飛彈發揮了巨大威力,據稱“布雷德利”戰車擊毀的伊拉克裝甲車輛比主戰坦克的還要多。貧鈾彈芯的尾冀穩定脫殼穿甲彈不僅可以擊穿BMP-1/2步兵戰車的主裝甲,甚至還發生過在連續射擊時擊穿T-55坦克主裝甲的戰例。出乎意料的是,主炮還曾擊中伊軍發射的一枚AT-3反坦克飛彈。另外,戰車上的“陶”式反坦克飛彈在其最大射程內擊毀了眾多的伊軍T-72主戰坦克。
由於M2步兵戰車上的紅外熱成像瞄準鏡的探測距離和遠程目標識別能力比坦克上的同類設備還要強,所以常常發生美軍M2步兵戰車乘員向坦克乘員指示伊軍遠程目標方位的情況。戰後,美軍士兵談到“在海灣戰爭的地面作戰中,與其說用M2步兵戰車配屬M1主戰坦克作戰,還不如說是M2步兵戰車發揮了與坦克相同的作用。”
在整個第一次海灣戰爭期間美軍一共有20輛M2步兵戰車被擊毀,其中只有3輛是被敵軍擊毀,其餘17輛均是損失於友軍火力的誤傷。此外還有12輛戰車由於其他原因受損,其中4輛被快速修復 。
二次參戰
在2003年的第二次海灣戰爭中,美軍第三機步師、第四機步師和第一騎兵師的約1000輛M2步兵戰車再次投入作戰行動。
在代號為“自由伊拉克”的地面戰爭中,M1A1主戰坦克和M2步兵戰車組成的裝甲部隊再次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平均每天150千米的速度閃電突擊,只用了3周時間就橫掃伊拉克全境。第三機步師的M1A1主戰坦克和M2A20 DS步兵戰車組成的機械化分隊占領巴格達國際機場後,又迅即發動了代號“裝甲突擊”的行動。2003年4月5日和7日,美軍分別出動1個加強連規模和1個營規模的機械化分隊,兩次在白天開到處於伊軍控制下的巴格達市內伊拉克政府中樞機構所在街區發動突擊,並於4月8日占領了巴格達 。
總體評價
M2步兵戰車開始服役後,一直受到來自美國國會和輿論界的質疑。在1989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雜誌組織25位武器專家對美國現役武器評價中,它竟然排名最差武器中的第三位。這些專家認為M2步兵戰車只能搭載6名步兵,車體比M1主戰坦克還要高大,是反坦克武器的好目標。但事實是最好的回答,M2步兵戰車在第一次海灣戰爭“沙漠軍刀”地面戰鬥中的出色表現讓所有的批評者無言。時任美國國防部長切尼給予M2步兵戰車高度評價,“在過去的戰鬥中,美軍沒有任何一種武器表現得比M2步兵戰車還要好。”
M2步兵戰車在實戰中的表現證明,該戰車擁有強大戰鬥力。但是在和伊拉克反美武裝持續小斷的零星小規模衝突中,M2步兵戰車和它的裝甲車輛又遭遇了新的威脅,包括威力巨大的路邊炸彈和機動靈活的反坦克火箭筒。這些武器在無法預料的時間對戰車裝甲薄弱的側後部或者底部發動攻擊,連堅固的M1A1主戰坦克都無法抵禦,更不要說M2步兵戰車了。截至2006年初美軍在伊拉克損失了55輛M2步兵戰車 。
M2步兵戰車在實戰中還暴露出其它不足之處:由於沒有雷射測距儀,武器命中精度大受影響;沒有敵我識別裝車輛易被己方火力誤傷;沒有導航定位系統在沙漠地區作戰時判定方位困難;缺乏配合該車作戰的指揮車輛和各種支援車輛:車內布置車載步兵裝備的空間不足。針對這些缺點在後來的M2A3型戰車上做了相應的改進 。( 《現代兵器》、“網易新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