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課程

LP課程

LP課程,是由主辦方廣州市睿力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於7月29日舉辦的活動。

基本信息

從“勵進”到“睿力”

突破性領導力實踐課程LP18學員畢業典禮突破性領導力實踐課程LP18學員畢業典禮
課程手冊里寫道:“睿力課程所有培訓以活動體驗式為主導。源自歐美,課程系統以探索、突破及領導鍛鍊三個主課程為核心,配合其他工作坊,以達到開發潛能、自我提升、改善生活素質等效益。”

主辦方廣州市睿力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在廣州市林樂路的一棟寫字樓內辦公,距廣州天河區的CBD符號中信大廈只有10分鐘行程。看上去是個很普通的寫字間,在角落裡的沙發上,四五位女職員拿著花名冊正在開會,主持會議的張莉萍拿出一本藍色冊子和一個黃色信封,分別是探索課程手冊和“睿力個人才華提升之探索課程報名協定書”。她介紹,“睿力的特色就是體驗,這個課程最早開始於美國,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都很流行,後來傳到香港,再到內地”。她說,睿力在廣州、成都、上海都有分部。

“睿力”的前身是“勵進”。LP(領導鍛鍊)57期的學員鄭剛告訴記者,“它註冊差不多十年了,現在在成都、上海還叫勵進,在廣州不能叫勵進,據說是涉及到一些工商稅務等原因。人員沒變,公司也沒變,我現在還叫它勵進。”鄭的身份是廣州一家企業管理諮詢公司的副總經理。

工作人員徐文英解釋:更名發生在2007年1月,原因是“違反了教育局的‘課室和辦公室不能在一起’的教學規定”,所以從天陽路搬遷至林樂路。

張莉萍介紹,授課導師“以前是老外,後來是位香港的華人,現在已經有國內完成課程的一些學員成為導師,教起課來不會有障礙。”鄭剛說,“每個課程不止一個導師,有時有兩三個。我上探索班的第一節課是劉志偉(音),據說,他是佐丹奴以前的老闆,後來在美國投資不太順利,人生起起落落,後來,他成為勵進學員,再做小組長,又做了導師,講課很實在。”

工作人員和學員都拒絕透露課程的詳細內容,理由是課程有保密協定,而且提前知道內容會影響新學員的心理體驗。“學過的人就知道不貴,關鍵是要看對自己人生的意義。”張莉萍說,她以前做事拖拉的毛病就在幾年前的學習中得到改變,“你如果真的覺得不好,還可以退錢”,她指著協定書上的第7條:“若參加者完成五天課程後得不到任何效益,可申辦退款手續。手續需於課程的導師授課部份完成後48小時內呈交書面申請要求退款。本公司將會先安排面談,退款則會在接獲退款申請和面談後一至兩個星期內,將已付學費扣除退款手續費用人民幣1000元整後之餘額退還。”

淚流滿面的結業典禮

7月29日晚6點30分,天河北一家賓館16樓的多功能會議廳,LP61期結束“突破課程”進入“領導鍛鍊”的結業典禮正在進行。會場約100平方,聚集了100餘人,大部分席地而坐。LP61結業班的29名學員和5名小組長盤腿坐在主席台,其他的60餘位老LP學員、“感召人”和家屬則坐在會場中央,最後一排坐著的是10餘位西裝革履的導師和工作人員。

穿深紫色長裙的肖導師出來宣布:29位學員進行總結、感恩。話音剛落,便有四五名學員同時起身爭搶話筒。29個學員的總結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大家好,我是XXX,我是一個真誠、自信、冒險、負責任的男人(女人)!”台下立即齊聲呼應:“Yes!”

“以前我是一個沒有志氣,總是逃避,沒有勇氣的人,通過五天的學習,我突破了自己,現在感到很輕鬆、很快樂。”台下是整齊劃一、雷鳴般的掌聲。遠處的導師朝演講者豎起兩個大拇指。

“在這裡,我要感謝我的感召人XXX,感謝從‘探索班’到‘突破班’的各位導師,也要感謝小組長們,還有我身後的28位死黨!”許多人聲音嘶啞。“感召人”起身,雙手交叉放於胸前,朝四周作90度鞠躬表示回禮。

感謝中充滿了溫情,丈夫感謝妻子,妹妹感謝姐姐,母親感謝兒子,兒子感謝父親。一個中年女子說:“我已經放下了多年放不下的一些痛苦的事情,現在我活了。”一個酒吧歌手經紀人說:“媽媽,下輩子我還做你的兒子”,他的母親正舉著DV,臉上堆滿笑容。一個年輕女子說:“我老公以前老說我頂多是個小學生,現在我覺得我是個大學生!”一個稱自己以前膽小的男子,當眾擁抱並親吻了自己的妻子,流下了熱淚。一個七八歲的孩子跑上台,給父親送上一束鮮花。

感恩結束,肖導師的聲音再次響起:“請給我們29位學員掌聲,嘉許他們的胸襟和開放度。摯愛的親朋們,他們真的非常棒。”5名坐在一旁“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的小組長接著上台總結和感恩,一位女組長說:“看到他們一天一天變化,真的好像比拿到黃金還要開心!”

肖導師重新站回會場中央,身後跟著一位提籃子的女工作人員,“我們有幾份禮物送給小組長,禮物本身沒有多大價值,但它是會發光發熱的東西,代表的是一個世界,因為有你,這個世界發光、發亮。”聲音里有了哭腔。肖導師每發完一份禮物,都會雙手交叉放於胸前,90度鞠躬,然後再進行擁抱,輕輕耳語幾句,接下來的29位學員也排隊重複進行。在人群中,身材墩厚的組長鄭剛在一次次擁抱中淚流滿面。

這場持續一個多小時的結業典禮,以老LP的抱團激勵和小組長們的及時小結劃上句號。在一樓的大廳,那個酒吧歌手經紀人熱情不減,“我告訴你,對個人自信,絕對有百分百的提升。”

“你會錯過一次改變人生的機會”

課程手冊里寫道:“我的朋友不斷向我推薦,甚至說服我參加課程,是否有金錢回報?是否涉及傳銷?——不,只是因為他們在課程中得到效益及探索到所有的力量!他們急於與你分享,他們真正的好處是,當您完成課程後,他與您共同擁有新的力量。

結業典禮上,鄭剛成為了記者的“感召人”。7月30日,鄭剛為“感召”記者參加課程,約在一家咖啡館見面。他穿著一件橙色LP隊服,左胸繡著大大的“愛”字、右衣袖繡著“4”、後背印著“LP57”。

鄭剛說小組長純粹是做“奉獻”,他還“感召”了妹妹參加課程,完全沒有利益關係。“我有自己的公司,賺自己的錢,沒必要給別人做業務員。”他邊解釋邊拿出一份報名材料放到桌上,“別再猶豫了,對你來說確實是冒一個小風險,但為了你未來的生活,這點投資是微不足道的。”

8月1日,是“嘉賓分享會”,同樣在賓館16樓的多功能會議廳,同樣是晚上6點半。

“分享會”被定義為老LP學員的“自發行動”,被“感召”來的嘉賓將有機會體驗到探索班的部分內容。多功能會議廳里整齊擺下了80張椅子,被“感召”到場的嘉賓約有50餘人,其餘則是LP61學員和工作人員。到場者的身份被區分為“導師”、“老LP”“小組長”、“感召人”、“死黨”和“嘉賓”。他們來自廣州、深圳、東莞、香港、溫州、長沙各地,有服裝店老闆、音響店老闆、私企副總、企業高管,還有大學教師和醫院護士長,年齡在三四十歲之間。

分享開始前,鄭剛帶記者去見工作人員徐文英,以解決就讀前的一些疑惑。問:“我看有報導說你們的課程有穿丁字褲跳艷舞,模仿性姿勢的內容?”答:“我不能說媒體說的屬不屬實,但我可以告訴你,眼睛看到的東西有時候不一定是真的,要怎樣使我們的心也能看到。關鍵是你有沒有需要,想要超越自己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

“探索課程”體驗正式開始,LP61班的兩位男學員擔任主持。第一項體驗:跟人打招呼時,將自己比喻成一種動物,體驗時間兩分鐘。會場裡開始熱鬧起來。

A:你好,我是一隻可愛的小狗。

B:你好,我是一頭勤勞的黃牛。

A:你好,我是怪獸。

B:你好,我是一條狼。

A:你好,我是老虎。

B:你好,我是一頭大肥豬。

主持人將體驗人的心態分為“主動式”、“被動式”、“古板式”(從頭至尾稱自己是一種動物)、“強權式”(從頭到尾所稱的動物要大過對方)——“這其實也就是我們對待人生、對待生活的一種心態。”主持人說。

第二項體驗:叫一名女子將手放在一名男子的手心處,目的是讓兩者“用身體感覺一樣東西,體驗緊張和不知所措”。

第三項體驗:“開放式的坐姿”。兩人相向端坐,手放在膝蓋處,兩人膝蓋間隔兩個拳頭的距離,用眼神默默注視對方一分鐘。100餘人端著凳子找搭檔,會場裡再次鬧騰起來。一位男嘉賓在體驗結束後說:“這樣看人是特別不禮貌的事,我老師這樣教我,我父母也這樣教我,今天,我對面坐著一個靚女,我確實不敢看她,我倒是想看看滿場的其他人都什麼眼神,大家都這么看著,我感覺特別可樂。”一個女嘉賓則覺得“好像是回到了童年”。

接下,老LP學員開始宣講。

一名LP57女學員,自稱是拿到了“最高學歷”的大學教師,之後又回來任LP59小組長,“三個晚上兩個白天,讓我徹底對自己有了360度的認識。我今天誠心誠意請大家敞開你的心扉,相信今天帶你來的朋友或親人,為你自己負責,為你的生命負責,放下你的看法,接受一些跟你未來有非常非常重要關係的一些事,可以嗎?”另一名自稱50歲、來自香港的男學員說,“1998年,我在香港上這個課,那時我欠銀行20多萬,上了課後一年時間,我把欠債都還光,然後重建生意,現在,我有15家店。”

主持人趁熱打鐵,介紹了將於8月15日開班的探索課程,包括上課時間、費用等等,並建議每四到六人組成一個小組,與老LP們進行交流,而工作人員則在後排準備好報名材料,隨時準備接受報名。“一般報滿120人就截止,招得差不多就開班,最短一個月一班。”鄭剛說他上探索班時是72人,到突破班剩下42人,到領導鍛鍊班剩下39人。

與記者在同一小組的一位LP61女組長,說自己是東莞一家醫院的醫護人員,坐了兩個多小時車才到廣州,“我三年前讀的,如果真是人家洗腦,也不會洗三年吧。三年了,我賺到一群很好的死黨,無論什麼事情,他們都第一個跑出來支持我。想想,我畢業十多天舉行了婚禮,40多個死黨都來喝我的喜酒,陪我出嫁,多幸福的事!”

時間已近10點,記者起身向鄭剛告辭。他堅持把記者送到一樓大廳,“我感覺你在逃離,一刻都不想呆。你是個謹慎過頭的人,你不報名,你不去,就會錯過一次改變人生的機會。”

可不可以不成功,不成功,便成人

和所有成功學講師一樣,電影<陽光小美女>中的爸爸信奉的是這樣的信條:“人只有兩種,成功者和失敗者。”這也是這個社會的普世價值觀:所有的企業,不管是本土企業還是國際化企業,都削尖了腦袋要擠進世界500強;所有的父母,不管是還沒離婚還是已經離婚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No.1;所有的勵志圖書,不管是原版還是引進版,都在教你怎樣一步一步爬上成功的頂峰;所有的選秀活動,不管是電視上還是網路上的,都在宣揚一夜成名、從此名利雙收的神話……你成功了,你就是這個世界的主宰;失敗?對不起,你不但是個Loser,還是個連自己也無法原諒的罪人,罪名就是:你居然還沒有成功!陽光小美女

但是,人生真的非如此不可嗎?是誰斷定了不成功的人生就是沒有價值的人生?是誰告訴我們“求上進”才是人生正道?成功人生除了成功或者失敗,就沒有其他的路可走了嗎?

如果所有人都被置於“成功/失敗”二元對立的語境下,這個社會肯定出了問題。當那么多人被“榜樣”和“導師”教導著踏上漫漫“成功”的時候,還有誰會真正按照自己個人的意願來生活、依循自己獨立的標準來選擇?

成功學,還是“偽成功學”

事實上,在“成王敗寇”的價值觀已經滲透到社會各個角落的美國,人們已經開始在反思。《紐約時報》前著名記者亞歷山德拉·羅賓斯出版了《過度追求成就者:身不由己學子的秘密生活》一書提醒人們,現在全世界的學生處在比以前更為強大的成功壓力之下。她以中學母校的優秀學生為個案,他們承認自己已經努力到了極限,感到孤獨、無奈、惶恐、無法形容的痛苦和心力交瘁;有的學生為了彌補精力上的不足,甚至用毒品來提神,而這也得到了父母的默許。羅賓斯說:“如果孩子們過度追求成功,那么,無論他們獲得多大成就都感到遠遠不夠。”

人們對成功的普遍焦慮,成就了成功學這門產業,同時也由於過於渴望、過於焦慮,使得人們對成功學的缺陷視而不見。首先,在目前流行的成功學話語中,只存在成功/失敗的二元對立,對成功者捧得越高,對失敗者的唾棄則越狠:都30歲了,男的還沒房沒車、女的還沒釣到一個金龜婿,你徹底完了!——在這樣的語境下,還沒有成功的人只會日益感到壓抑;其次,“成功”的概念被置換為“發大財”、“出人頭地”,“成功人士”被塑造為住洋樓、養番狗、開名車、穿名牌,並且基本排斥除此之外的其他價值觀,淡泊名利、閒雲野鶴、滿足現狀、小情小調,通通都屬浪費生命。——難道過有趣味的生活不算成功?其三,成功學鼓吹成功有捷徑,可以複製、可以速成,“成功”仿佛成了流水線上的工業產品,人人唾手可得。——有幾個人是通過學習這些所謂“成功法則”成功的?販賣“成功法則”的人倒真的賺大錢了。其四,成功學宣揚只要目標、計畫明確,就一定能達到目的,“要成功先發瘋,頭腦簡單往前沖”;“如果我不能,我就一定要,如果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這不是現代版的“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嗎?還真有人相信每天背誦“成功語錄”能發達的,不過此人後來得了強迫症。

不靠譜的成功學導師

《陽光小美女》中的爸爸,身為成功學講師,到處演講推廣“成功九步法”,自己卻從未體驗過成功的滋味。

北京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王文元撰文提及,為了搞清成功學的奧秘,曾專門去聽一個名氣沒有陳安之響、但也屬重量級的台灣成功學大師的授課。他說這位成功學大師講的,無非是“去掉我執”、“返璞歸真”之類的禪言或道論,而且錯漏百出。他的觀感是:“明明授課者在‘我執’,卻要聽者去掉‘我執’;明明授課者是在進行‘現代化’運營,卻讓聽者去銅臭,歸璞真;明明授課者自己並未真正成功,卻要喋喋不休地大講成功之道……好一副霸道相。聽後令我絕倒:原來不過如此如此。這哪裡是成功學,分明是一種舌辯術,完全是效法蘇秦、張儀故技,憑藉成稔於胸的騙人說辭,翻手為雲,復手為雨。”

有人評論陳安之的演講煽動能力確實很強,“但就是因為太強了才是真正的致命之處”。他的演講、培訓費動輒成千上萬,只要有人來聽他演講,他就算成功,因為賺到錢了,而且還不少。至於聽眾成不成功,他不必打包票,因為成功了是可以解釋為他激勵有效,不成功則是你自己不夠認真、努力。這就是成功學大師的賺錢之道。他們也許稱得上“成功”,但這個“成功”是建立在更多渴望“成功”的人身上的。

什麼樣的成功才叫成功

如果一個社會只允許有“成功/失敗”的二元對立語境存在,這個社會是有問題的。事實上,本來就不應該用這種武斷的二元對立模式來進行價值判斷,有人願意成功向上、出人頭地,這無可厚非;但也要允許一些人發發獃、做做夢,過點沒有多少追求的小日子。每個人的性格、成長經歷都各自不同,不是非得每個人都得走不是成功就是失敗這兩條路,在這兩條路之間,還有N條路通向各人所理解的成功。

比如說,男人和女人的價值判斷會有所不同。有調查顯示,9成香港專業女性認為成功的定義是擁有快樂家庭,其餘依次為能夠發展個人興趣、經濟獨立和健康;多數受訪者並未將子女成績優異、到了某特定年齡要在工作上達至某個薪酬或級別,看作主要的成功指標。給身邊的人帶來快樂,同時自己也得到快樂;如果機遇和運氣都不錯,有錢也不壞,但這並非體現成功的唯一方式——這個網友的看法頗具代表性。

“他是個徹底的失敗者,一生沒工作,情事不斷還是個同性戀,花20年寫了一本沒幾個人看的小說。但晚年回首人生,他發現那些難熬的日子才是一生中最好的時光,因為那些日子造就了他。而快活的日子全是浪費時間,沒有任何收穫。”這是《陽光小美女》結尾的一段台詞,說的是普魯斯特。什麼叫成功,什麼又叫失敗,其實並不絕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