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G·威爾遜
19世紀末、20世紀初,科學家們就開始對某些特殊系統的臨界行為,例如液氣之間的相變和鐵磁性與順磁性之間的轉變,作定性描述。例如,前蘇聯物理學家朗道就在1937年發表了相變的普遍理論。然而,當人們對許多系統作更為廣泛而詳細的研究之後,便發現相變的臨界行為與朗道理論的預言有很大偏離。1971年,威爾遜(左圖)發表了兩篇有重大影響的論文,既明確又深入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威爾遜認為,相變的臨界現象與物理學其他現象不同的地方在於,人們必須在相當寬廣的尺度上與系統中的漲落打交道。所有尺度上的漲落在臨界點都是重要的,因此,在進行理論描述時,要考慮到整個漲落譜。威爾遜的臨界現象理論是在重正化群變換理論的基礎上作了實質性的修改後建立的。威爾遜的臨界現象理論,全面闡述了物質接近於臨界點的變化情況,還提供了這些臨界量的數字計算方法。隨著相變的臨界現象的研究不斷深入和發展,威爾遜創建的重正化群變換方法已不僅用來解釋臨界現象,還可用來解決其他一些尚未解決的重要問題。正如瑞典皇家科學院發布的公告中所說的:“威爾遜的理論代表著一種新的思想,它不僅圓滿地解決了相變的臨界現象這一典型問題,而且還似乎具有解決其他一些重要的,迄今尚未解決的問題的巨大潛力。”
相關信息
東平湖褶紋冠蚌東平湖鯿魚
昊天
蔡顯
北征紀略
一柱樓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