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揭秘Google的發展之路,揭示Google的創立與發展,以及在市場競爭中迎接挑戰、經受考驗、獲取成功的過程。
內容簡介
Google,這個有著數百億的網頁存儲量、每天兩億搜索次數的搜尋引擎,最初僅僅是一個方程式。這個由拉里·佩奇和塞吉·布林兩位天才創造出的超級算法甚至比可口可樂的配方還要保密。
當廣告公司為自己網頁在搜尋結果中的排序爭得頭破血流時,Google正悠然地坐收漁翁之利,這種天才的拍賣廣告連結的商業模式給Google帶來了令人瞠目結舌的企業利潤!僅僅從1999~2003年,Google的營業額就獲得了437115%的超速增長,由最初的220000美元投資變成了驚人的10億美元。
然而,此時的Google還是沒有引起信息產業巨頭們的注意,他們仍然還在關注哪家公司能夠率先從不景氣的網路經濟中掙脫出來:是IBM、微軟、思科還是雅虎?
2004年的夏天,Google似乎在一夜之間成功上市,悄無聲息地登上巔峰,無可爭議地成為了信息產業新紀元的代表。而這時的布林和佩奇卻提出了一項宏偉的充滿人道主義願景的美妙計畫:將全世界文學遺產數位化。不幸的是,如今的Google卻正因此面臨著侵犯智慧財產權和信息安全的指控!
Google,這個免費的地球搜尋引擎最終會帶給世界怎樣的代價或驚喜呢……
作者簡介
作為一名記者兼作家,丹尼爾·伊克比亞(Daniel lchbiah)曾撰寫過多部關於科技革新的作品:《比爾·蓋茨與微軟傳奇》(Pocket出版社,1995年出版)、《MP3一代》(一千零一夜出版社,2000年出版)、《電子遊戲傳奇》(Pocket出版社,1998年出版;Vuibert出版社,2004年出版)以及《機器人——人造人的起源》(Minerva出版社,2005年出版)。
目錄
前方
第一部分 谷歌之謎
一、基於免費服務的壟斷
二、為何未曾引起注意
三、完美的奶牛
四、谷歌是與眾不同的
五、不作惡
六、沉默的世界
七、神秘的公司
第二部分 歷史上最能賺錢的公司是如何建立的 一、這兩個小伙子是誰
二、知己密友
三、PageRank
四、沸騰
五、從崩潰中倖存
六、新興企業的總裁
七、AdWords的無限好處
八、自選新聞
九、上市
十、世界圖書館
十一、比光更快
第三部分 別的敵人我能應付,請幫助我抵御谷歌 一、全球範圍內的泄密
二、向微軟進攻
三、出版領域的地震
四、決定生死的權力
五、老虎機的弱點
六、所有危險免費
七、有這樣一個搜尋引擎
前言
谷歌是個謎。
從表面上看,這好比一個美國人樂於向全世界宣揚的“成功故事”。兩個酷酷的神童創建了一家公司,而他們這樣做僅僅只是基於一個簡單而又偉大的構想:創設智慧型搜尋引擎。如果有人輸入“維克多·雨果”,它就會列出與這位作家相關的所有網站,甚至還會有維克多·雨果大街上比薩店的折扣額度……
作為一部現實版的企業管理教科書,谷歌以一種柔和而不張揚的方式彰顯著自己的成功,並且他們始終重視搜尋的質量,從而使搜尋結果逐步改進。網民們接受這個來自加利福尼亞的搜尋引擎大多是通過口口相傳,他們選擇谷歌完全是出於自願,因為他們切實感受到了通過谷歌獲得的服務明顯要優於其他的競爭者,這些競爭者包括大名鼎鼎的雅虎、美國線上、微軟以及Alta Vista。
谷歌的高效、準確對所有的競爭者都產生了切實的壓力,幾乎所有的對手都無法與之匹敵。經過幾年的發展,這家曾經是業界“小老弟”的公司已經逐步占領了市場,而且如果它的服務不是免費的,甚至可以將它對市場的占有稱之為壟斷。
谷歌獲得了令人羨慕的巨大成功:它已經成為數億網民進入網路海洋和瀏覽各種網頁的必經之路。這種近似主宰的特殊能力無疑會吸引更多網民的注意,所有的大型信息服務提供商都曾夢想掌握這樣的特權,比爾·蓋茨肯定會責問自己為什麼沒有抓住這個擴大微軟帝國的絕好機會。
谷歌的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和塞吉·布林擁有“大善人”的良好形象:他們大公無私、熱心環保、代表知識分子而非新保守主義者的價值觀。更難能可貴的是,這兩位創始人都懂得運用過人的智慧和優良的品德來管理企業。
那么,寫這本書的目的何在呢?這是因為谷歌所創新的運作模式很值得作為範例來加以研究。佩奇和布林實際上創造了一種異常高效、而且幾乎完全自動的贏利模式,這種模式的內容十分簡單:世界上幾乎沒有任何一項商業活動不會成為谷歌的潛在客戶。無論你處於哪個行業,無論你是在中國的偏遠山區製造竹瓶,還是在巴黎主持一個國際招聘諮詢會議,抑或是在製造幹線飛機的座椅或手工畫筆,你都有充分的理由在谷歌購買“關鍵字”,或者是AdWords。當一位網民輸入“竹瓶”、“招聘諮詢”、“飛機座椅”或者“手工畫筆”時,你就有機會出現在谷歌搜尋結果頁面左側的顯示欄中。
字典中的大部分普通名詞都由此演化成了谷歌的收入來源。谷歌的商務人員會十分熱情地向你推銷這些AdWords,而且其價格還在不斷攀升。這種超越想像的模式,也正是佩奇和布林借用其非贏利形式而不予承認的商業模式,正在使谷歌的營業額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長。2006年,谷歌的營業額超過了100億美元。如果它繼續這種勢頭,再過一年它就將超越資料庫領域的巨頭——甲骨文公司(截至到2006年6月的財務年度報表顯示其收入為144億美元);然後在3~4年內超越從1987年開始就一直穩居軟體界頭把交椅的微軟公司(截至到2006年6月的財務年度報表顯示其收入為440億美元)。而且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谷歌成為華爾街股票市值第一的公司的那一天也不會太遙遠。
谷歌不可思議的偉大之處在於,幾乎它全部的收入都來源於其出色的定位廣告連結,而且從每次付費廣告服務中只收取非常少量的費用。這簡直就是經濟史上的奇蹟!
佩奇和布林的遠見卓識在於,他們懂得如何智慧地把握企業的快速成長。他們堅信可以憑藉其良好的口碑來擴大影響,因此他們並沒有投入巨資宣傳自己的品牌。與在廣告宣傳方面的謹慎態度不同,他們堅持不懈地在技術方面增加投資,從而可以為使用者提供更高效、更優質的服務。為此他們建造完成了容量巨大的基礎硬體設備,這足以儲存海量的數據,同時還最佳化了這些數據的傳輸速度。
但在保護個人隱私方面谷歌面臨著質疑。在管理網民通過搜尋引擎進行的查詢內容以及其他涉及隱私的服務方面,谷歌的信息保護策略存在一定的缺陷,它新開發的Gmail電子郵件服務也存在相同的問題。《信息自由法》等法律從理論上保障了每位公民通過網路進行查詢和更正其在政府部門登記的相關數據的權利,這就使得谷歌這家私人公司有機會儲存大量的個人數據信息。
谷歌的發展態勢也引起了其他問題。由於通過廣告獲得了巨大的利潤,所以谷歌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免費提供軟體業賴以生存的基石——套用軟體,以保留和吸引更多的用戶,並將用戶引向它的AdWords服務。谷歌提供、贈送、傳播各種各樣的軟體:郵件和通信軟體、繪圖軟體、文字處理軟體……請盡情享用吧,全部免費!雖然值得讚賞,但這種以依附關係為代價的模式卻值得思考。這家來自加利福尼亞的公司是否會在使數以萬計的軟體從業人員失業的同時,又將知識經濟進行到底呢?長此以往,所有與信息及藝術資料製作相關的業務會不會都被這家公司收入囊中呢?
谷歌的巨大成功使它的創始人擁有了與眾不同的能力。充滿人道主義願望的佩奇和布林提出了一個宏偉的計畫:將全世界的文學遺產數位化。左拉的作品、洛桑學者的學術論文,以及眾多不方便獲取的作品或期刊都可以通過一台普通計算機上的簡單搜尋進行查詢和閱讀。如果它不是一家上市公司,這項偉大的工程將備受讚揚,但從另一個層面來說,該計畫的實施方式已經顯示出對智慧財產權的不尊重(尤其是在法國)。大西洋兩岸的眾多作家都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開始著手採取相應措施以保護他們的著作權。
20世紀90年代中期,微軟公司也曾備受爭議。當時,憑藉Windows作業系統獲得的超級統治地位使其有了凌駕於一切之上的感覺,直到自由作業系統軟體Linux出現之後,一種良性的競爭關係才得以建立並不斷發展。這種競爭最終促使微軟改變了部分經營策略,甚至喚起了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難得的謙遜態度。
在谷歌憑藉壟斷信息產業控制世界之前,我們有必要研究其成長歷史並分析其發展模式的長期影響。事實證明領導谷歌的兩位精英比其競爭者要聰明謹慎得多,因為本質上無私的佩奇和布林能夠考慮到谷歌所採用的某些策略會給他人帶來不安反應。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谷歌目前迅速發展下的一派祥和,就會發現事實並非完全如他們所想的那樣。
今天的谷歌牢牢屹立於網際網路,顯得不可動搖,整個網路都在隨之改變。但可以肯定的是,擺在這個網路領航者面前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
我們能否目睹谷歌獲得最後的勝利呢?這個由拉里·佩奇和塞吉·布林締造的帝國是否會為自己埋下衰落的種子?這就是本書即將提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