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是如何控制世界的》

《Google是如何控制世界的》

在本書中,丹尼爾將向讀者揭示Google的創立與發展,以及在市場競爭中迎接挑戰、經受考驗、獲取成功的過程。

Google,這個有著數百億的網頁存儲量、每天兩億搜尋次數的搜尋引擎,最初僅僅是一個方程式。這個由拉里·

《Google是如何控制世界的》《Google是如何控制世界的》
佩奇和塞吉·布林兩位天才創造出的超級算法甚至比可口可樂的配方還要保密。

基本資料

作者: (美)丹尼爾·伊克比亞 著,李軍 譯

出 版 社: 東方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8-1

版次: 1

頁數: 216

印刷時間: 2008/08/01

開本: 16開

印次: 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06032889

包裝: 平裝

編輯推薦

揭秘Google的發展之路!

內容簡介

當廣告公司為自己網頁在搜尋結果中的排序爭得頭破血流時,Google正悠然地坐收漁翁之利,這種天才的拍賣廣告連結的商業模式給Google帶來了令人瞠目結舌的企業利潤!僅僅從1999~2003年,Google的營業額就獲得了437115%的超速增長,由最初的220000美元投資變成了驚人的10億美元。

然而,此時的Google還是沒有引起信息產業巨頭們的注意,他們仍然還在關注哪家公司能夠率先從不景氣的網路經濟中掙脫出來:是IBM微軟思科還是雅虎

2004年的夏天,Google似乎在一夜之間成功上市,悄無聲息地登上巔峰,無可爭議地成為了信息產業新紀元的代表。而這時的布林和佩奇卻提出了一項宏偉的充滿人道主義願景的美妙計畫:將全世界文學遺產數位化。不幸的是,如今的Google卻正因此面臨著侵犯智慧財產權和信息安全的指控!

Google,這個免費的地球搜尋引擎最終會帶給世界怎樣的代價或驚喜呢……

作者簡介

作為一名記者兼作家,丹尼爾·伊克比亞(Daniellchbiah)曾撰寫過多部關於科技革新的作品:《比爾·蓋茨與微軟傳奇》(Pocket出版社,1995年出版)、《MP3一代》(一千零一夜出版社,2000年出版)、《電子遊戲傳奇》(Pocket出版社,1998年出版;Vuibert出版社,2004年出版)以及《機器人——人造人的起源》(Minerva出版社,2005年出版)。

在本書中,丹尼爾將向讀者揭示Google的創立與發展,以及在市場競爭中迎接挑戰、經受考驗、獲取成功的過程。

目錄列表

前方
第一部分 谷歌之謎
 一、基於免費服務的壟斷 
 二、為何未曾引起注意 
 三、完美的奶牛
 四、谷歌是與眾不同的 
 五、不作惡 
 六、沉默的世界
 七、神秘的公司
第二部分 歷史上最能賺錢的公司是如何建立的
 一、這兩個小伙子是誰
 二、知己密友
 三、PageRank
 四、沸騰
 五、從崩潰中倖存
 六、新興企業的總裁
 七、AdWords的無限好處 
 八、自選新聞
 九、上市
 十、世界圖書館
 十一、比光更快
第三部分 別的敵人我能應付,請幫助我抵御谷
 一、全球範圍內的泄密
 二、向微軟進攻
 三、出版領域的地震
 四、決定生死的權力
 五、老虎機的弱點 
 六、所有危險免費
 七、有這樣一個搜尋引擎

書摘插圖

第一部分 谷歌之謎
  一、基於免費服務的壟斷
雖然谷歌從未表示過有類似壟斷的願望,但其提供服務而不索取任何回報的運作模式,對其他軟體和信息產業公司的潛在威脅卻是實實在在的。

在過去的10年中,谷歌逐漸體現出的實力是毋庸置疑的。它的創始人之一拉里·佩奇總喜歡標榜谷歌的搜尋服務已經像刷牙一樣成了廣大網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對於大部分網民而言,谷歌已經成了“搜尋”的代名詞。在美國,Google這個詞甚至已經進入了日常生活語言當中。在電影《全民情敵》(2005年)中,威爾.史密斯就曾使用過這個詞——當電影中的人物面臨難題時,他們立即就能找到解決方法:“給我一分鐘,讓我Google一下”。這個詞已經可以用來表達一個實際的意義,就如同“北極”(Frigidaire)牌冰棒和“開迪”(Caddy)牌糖果一樣。

《Google是如何控制世界的》《Google是如何控制世界的》

回想1996和1997年,當拉里·佩奇和塞吉·布林還在實驗室中嘗試完善搜尋技術時,有誰能相信網民對高效搜尋工具的需要是如此強烈且具有決定性意義呢?諸如雅虎、AltaVista、HotBot以及Lycos等公司提供的服務在當時看來已經是足夠令人滿意的了。然而,隨著網路信息的迅速增長,搜尋結果不夠精確的缺點很快就使這些公司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谷歌兩位創始人的目標就是不斷研發先進技術,將一台普通計算機打造成能夠迅速搜尋到與某一詞條相關信息的資料庫終端。

那么谷歌成功的最關鍵之處是什麼呢?在於它懂得在合適的時間出現在合適的地點……

一種新媒體、新技術的出現都必然引發一場變革。毫無疑問,一些公司能夠從這種變革中獲利,但另一些甚至更早進入相同領域的公司卻往往沒能抓住機遇。例如,20世紀80年代頭號微型計算機軟體公司Lotus的掌門,就因為未能及時意識到其競爭對手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的重要性而被歷史所淘汰。與其同時期的遊戲卡製造商任天堂,則通過周密細緻的研究開發出了後來大放異彩的娛樂方式:電子遊戲。在其後的12年裡,任天堂一直在遊戲機領域占據著不可動搖的領導地位。

一種新型產品的發明也會促使一些新興公司急切而迅速地成長為強者:它們的出發點是必須在一塊處女地上占有一席之地。然而由於它們缺乏經驗,這些“幼苗”的存活期往往都不長。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夠巧妙地適應環境變化,成長為商業社會裡的巨人。

舉幾個例子:電影的發明從1910年開始一直刺激著好萊塢這個位於洛杉磯旁的小鎮的建設與發展,也促使了諸如派拉蒙、米高梅、華納兄弟以及哥倫比亞等電影公司的迅猛發展;20世紀50年代後期,電吉他的發明和不斷完善將Fender、西BSON等品牌推向了前台;1977年,史蒂夫·賈伯斯和他的搭檔史蒂芬·沃茲尼克充分利用微處理器被發明的機會,研製開發出Apple2型計算機以及後來的Macintosh計算機。

對一種新型服務的喜好也會引發新的壟斷。1876年2月24日,在2個小時內,兩位美國青年格拉漢姆·貝爾和埃利薩·格雷先後宣布發明了電話,最終由格拉漢姆·貝爾贏得了專利權。1881年,電話用戶已經發展至132000位,而與此同時,貝爾公司也在該行業建立起了壟斷地位,並最終引發美國政府提出了歷史上第一個反壟斷訴訟。這使得貝爾公司逐漸受到限制,並最終導致貝爾(現AT&T公司)於1984年被拆分為多個獨立的公司。

計算機是現今國際網際網路上不可或缺的基礎設備,而這種高速運算機器的發明最遠只能追溯到60年前。1943年才誕生了第一台真正意義上的計算機——MarkI,這台在哈佛大學研製成功的機器最初目的只是為了幫助盟軍破解德軍的密碼信息。1946年,賓夕法尼亞大學研製出了l'Eniac,它是一台30噸重、占地140平方米、包括18000個真空管的龐然大物。這個鋼鐵怪物激發了當時不少科幻作家的靈感,但他們沒有一個人預見到這個怪物後來會不斷微型化。計算機的出現給當時一家生產計算器的企業帶來了機會,使它迅速發展成為行業巨頭……

這家企業就是IBM。IBM公司於1948年開發製造出了自己品牌的計算機。1956年,它的營業額達到了神話般的10億美元,在50年代的最後幾年內,IBM成為了名符其實的計算機帝國。1969年1月17日,美國法務部在7家計算機製造商的要求下向IBM公司提起了反壟斷訴訟。

1990年5月,微軟公司發布了新一代作業系統Windows3.0,使個人計算機具有了可以與蘋果公司的Macintosh計算機相媲美的易操作性。用戶對這種圖形界面作業系統的巨大需求直接刺激了微軟公司為Windows量身定做的其他軟體的銷售,這些軟體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短短的三四年內,那些曾經對Windows沒有信心,而自己又開發不出更好軟體的微軟競爭者不得不相繼面臨失敗的命運。試想一下,在CD唱片迅速發展的時候,唱片業的其他商家如果不採用CD格式,它們的下場會怎樣。

與Windows的迅猛發展一樣,微軟公司的創始人也已經成為了美國最富有的人。目前Windows占據著軟體產業95%的市場份額,面對這種近乎壟斷的局面,眾多的軟體開發商開始聯合起來反對微軟。美國政府已於1998年提起了一項引起轟動的訴訟程式,但時至今日該項訴訟仍然沒有實質性的結果。

1993年底,網路在國際網際網路(WorldWideWeb)的迅猛發展下開始走進大眾生活。隨著國際網際網路各種技術創新的不斷發展,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網路簡直就是在以光速前進。雖然最初的設計只是為了張貼文字和圖片,但網路這種嶄新的媒介很快就融入了音樂、動畫以及視頻,同時還創造了許多新型服務:網路遊戲、網路競價、折扣機票預訂等等。

如今,網際網路與電話以及收音機一樣,已經成為了一種非常普遍的工具。對於大部分城市居民,甚至居住在鄉村的人來說,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了他們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在網路事業蓬勃發展的過程中,谷歌無疑是眾多公司中發展最為成功的一家了。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有九成以上的網民在使用谷歌的搜尋引擎,這使它獲得了與當年的Bell/AT&T、IBM以及微軟相似的幾近壟斷的市場地位。
谷歌的經營模式是史無前例的,這家由佩奇和布林創建的公司提供了一種完全免費的服務產品——搜尋引擎。然而,這種無需付費的服務卻創造出了驚人的利潤,而且每年都在成倍增長!

除了一些被剝離出的單項服務,谷歌不向使用者出售任何東西,但它卻比巔峰時期的IBM和微軟更令人畏懼。谷歌在網際網路領域近乎壟斷的地位使它有可能對大部分網路通信實施控制:包括電子郵件、電話、新聞、電視廣播、軟體發行、電子商務……

用戶在谷歌進行的每次搜尋都會被記錄,無論他使用的是谷歌的哪種服務(搜尋、繪圖、新聞閱讀……)。為其招來非議的還有谷歌的郵件系統Gmail,它除了分析電子郵件的內容,還會保存所有收到和發出的郵件,甚至在用戶刪除郵件後仍然會保存——以免用戶某天忽然後悔,希望重新閱讀。在不久的將來,谷歌將能夠建立起一個在重視市場的同時也重視社會價值的企業形象,網民們對此深信不疑。

誠然,谷歌從未表示過有類似壟斷的願望,但其潛在的威脅卻是實實在在的,就如同一個信奉和平主義的國家從不會試圖聚集任何戰爭實力一樣。

谷歌的出現和發展引起了許多軟體和信息產業公司的擔憂,其理由非常簡單。谷歌的利潤如此之高,以至於它可以免費發行那些競爭對手正在出售的產品:文字處理軟體、繪圖軟體等等。通過不斷宣揚信息產品的免費化,谷歌給用戶們留下的印象就如同一個純真的好朋友。

矛盾在於,一方面谷歌是一個賺取了大量利潤的上市公司,而另一方面,它又或多或少地保持著與後嬉皮士主義類似的無私風度。公司的每一個決議——包括極具爭議的世界文學遺產數位化計畫——都伴有充分的理由和論據以平息外界的批評。這種靈活的方式已經贏得了不少美國學者的認可。

致力於維護反傳統文化價值觀的矽谷學者霍華德·萊茵戈德,對谷歌的“商業模式”給予了毫無保留的讚揚,將其稱為“神奇的商業模式”:“他們實現的創意是絕妙的,他們向你提供服務,卻只從廣告服務中獲取收入,其中最令人讚賞的是,沒有一絲的強迫要求你點擊他們的廣告!”
……

相關詞條

Google 丹尼爾·伊克比亞《比爾·蓋茨與微軟傳奇》 搜尋引擎 拉里·佩奇塞吉·布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