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和羅森為論證量子力學不完備性而提出的一個佯謬。它提出了實在性的判據和物理理論完備性的判據,涉及到對微觀物理實在的理解問題。
EPR認為,在對體系沒有干擾的情況下,如果能確定地預言一個物理量的值,那么此物理量就必定是客觀實在,對應著一個物理實在元素;一個完備的物理理論應當包括所有的物理實在元素。對於兩個分離開的並沒有相互作用的體系,對其中一個的測量必定不能修改關於另一個的描述,也就是說,自然界不存在超距的相互作用,上述觀點被稱為定域實在論。
根據定域實在論,EPR分析了由兩個粒子組成的一位體系,指出雖然每個粒子的坐標與動量算符不對易,但是兩個粒子的坐標算符之差和動量算符之和卻是對易的,因此就會存在一個兩粒子態是坐標算符之差和動量算符之和的共同本徵態,那么在這個態上,若測得粒子1的坐標為x,則粒子2的坐標就是x-a(a是坐標算符之差的本徵值),同樣,若測得粒子1的動量是p,則粒子2的動量就是-p。當a的數值足夠大時,對粒子1的測量必然不會干擾粒子2的狀態。EPR認為,這兩個粒子的體系可以有四個獨立的物理實在元素,即x1、x2、p1、p2能同時確定。而量子力學認為,x1與p1以及x2與p2都不對易,故而,x1(x2)與p1(p2)不能同時確定,能夠具有的獨立物理實在只有兩個,所以EPR得出結論,在承認定域實在論的前提下,量子力學的描述是不完備的,這就是EPR佯謬的基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