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雜交

DNA雜交是指具有互補鹼基序列的DNA分子,可以通過鹼基對之間形成氫鍵等,形成穩定的雙鏈區。在進行DNA分子雜交前,先要將兩種生物的DNA分子從細胞中提取出來,通過超聲或者其他物理方法,將DNA剪下成片段,再通過加熱或提高pH的方法,將雙鏈DNA分子分離成為單鏈,這個過程稱為變性。

DNA雜交的基礎

然後,將兩種生物的DNA單鏈放在一起雜交,其中一種生物的DNA單鏈事先用同位素進行標記。如果兩種生物DNA分子之間存在互補的部分,就能形成雙鏈區。由於同位素被檢出的靈敏度高,即使兩種生物DNA分子之間形成百萬分之一的雙鏈區,也能夠被檢出。

DNA雜交的意義

分類學上不同物種的DNA分子之間可以進行分子雜交,但是,遠緣物種的DNA分子之間進行雜交分子的可能性遠比近緣物種的要小得多。例如,細菌與真核細胞DNA分子之間形成雜交分子的可能性很小;不同細菌的 DNA分子之間雜交時,能形成某些互補片段;人的DNA分子與小鼠的 DNA分子之間雜交時,只有少量的人DNA單鏈和小鼠DNA單鏈能形成雜交分子,而且只是部分鹼基配對。但是,人與鼠之間的DNA 雜交分子的形成,比人與酵母之間DNA雜交分子的形成要容易。在生物進化過程中,DNA中的鹼基序列也發生了變化。兩種生物的DNA單鏈之間互補程度越高,通過分子雜交形成雙螺旋片段的程度也就越高,二者的親緣關係就越近;反之,親緣關係就越遠。所以,可以通過DNA分子雜交技術來鑑定物種之間親緣關係的遠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