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製背景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為提升反艦飛彈的攻擊力度,西方國家開始研製具有突防能力的第四代新型掠海超音速飛彈。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法德合作的ANS,英國的“海鷹”,義大利的“奧托馬赫2”等。我國的C-101超音速反艦飛彈便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的。
與同類型的國外超音速反艦飛彈相比,中國的C-101飛彈有幾個顯著的特點:一是突防能力較強。C-101選用50米高度做巡航飛行,且距目標3千米左右俯衝至5米高度,並始終保持2馬赫的超音速飛行,直至命中目標。以法國的“海響尾蛇”、英國的“海狼”末段攔截飛彈抗擊C-101飛彈為例,即使在理想狀態下由紅外跟蹤器發現和跟蹤C-101,並以應急反應速度進行攔截,也只有一次攔截機會,且交匯點還是在C-101俯衝之處。若用艦面炮火攔截系統攔截,則時間更短,只有1-2秒,很顯然,硬式武器對C-101的攔截幾乎是無效的。二是抗干擾能力極強。該飛彈選用2厘米單脈衝末端制導雷達,且又有超音速掠海飛行技術,即使敵方實施電子對抗,因只有十幾秒的對抗時間,難以見效。三是命中機率很高,還能“發射後不用管”。因此,C-101是一種先進實用的高技術反艦飛彈。
功能
該飛彈由彈體、固體火箭助推器、固體火箭主發動機、末制導雷達、戰鬥部等組成。戰鬥部重165公斤,艦艦型飛彈射程8-40公里,空艦型飛彈射程10-50公里,平飛高度20-30米,平飛速度0.9馬赫,飛彈可靠性80%,命中機率90%,命中一發可使3000噸級驅逐艦受重創或喪失戰鬥力,其制導方式是自控加自導,發射方式為單發或齊發。C-101飛彈具有多種抗干擾性能、超低空飛行、攻擊隱蔽、突防能力強等特點。它重量輕、體積小,全重僅815公斤,全長5.814米;採用兩級固體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裝置,使用維護簡便、彈上末制導雷達採用單脈衝體制,抗干擾性好、採用高精度無線電高度表,可掠海巡航飛行,不易被發現,故攻擊隱蔽、空防能力強;採用半穿甲爆破型戰鬥部,能穿入船舷在艙內爆炸,威力極大;採用箱式發射裝置,即可貯運,又可發射,並可重複使用,無須對準目標,能進行扇面發射。每座發射箱裝一枚飛彈,在小艇上裝4座,大艇上裝6或8枚,在護衛艦和驅逐艦上裝載8座,裝在甲板上。
C-101飛彈由艦艇上的火控系統控制。飛彈發射後,先是固體火箭助推器工作,數秒後助推器脫落,飛彈飛行馬赫數達0.9,此時固體火箭主發動機工作,飛彈開始等速掠海巡航.彈上駕駛儀是使飛彈在一定距離內按預定的航向飛行後,彈上末制導雷達開機捕捉並跟蹤目標,導引飛彈向目標機動飛行,接近目標時飛彈作俯衝攻擊,在水線附近命中目標。機載C-101飛彈不帶助推器,飛彈發射後,主發動機點火工作,飛彈迅速降低高度後轉入掠海平飛,直至攻擊目標。
型號延伸
C-101K是C-101的機載型,取消了助推器。
C-101A是出口型於2005年首先出現在國外展會上,在2006年珠海航展上以模型形式亮相。
C-101KD是C-101A的機載空地型號,也是在2006年珠海航展上首次露面(不過只是展板形式),主要用於打擊陸地固定目標。
C字頭反艦飛彈
主要包括C-601,C-611,C-201、C-101、C-301、C-801、C-802、C-8O2K、C-801K、C-803、C-802A、C-802KD、C一701、C-704、C-602這些以C標記的反艦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