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魚”飛彈

“飛魚”飛彈

飛魚飛彈是法國研製的超低空掠海飛行的空艦飛彈。主要裝備在直升機、海上巡邏機和攻擊機上,用以攻擊各種類型的水面艦船,也可從陸地、艦上和水下不同地點發射。飛彈長4.7米,彈徑0.35米,射程50~70千米,制導方式為慣性加主動雷達制導,戰鬥部為半穿甲爆破型,同時兼有破片殺傷能力,入射角為60°擊中目標時,能穿透12毫米厚的鋼板在艦內爆炸。飛魚飛彈曾在1982年的英阿馬島之戰和1991年海灣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基本信息

簡述

“飛魚”飛彈飛魚飛彈飛魚飛彈
飛魚”飛彈是法國航宇公司研製的亞音速近程掠海飛行的艦對艦飛彈。1970年開始研製的,1978年定型投產,隨後開始交付使用。這種反艦飛彈以體積小、重量輕、精度高、掠海飛行能力強並具有發射後不管和全天候作戰能力為優勢,型號包括AM39、SM39、MM40型。
MM40岸艦飛彈其射程增加到70千米。“飛魚”艦對艦飛彈彈長5.78米,直徑350毫米,翼展1.13米,最大射程70公里,馬赫數0.93,戰鬥部系半穿甲爆破型。它具有超視距攻擊能力,先由直升機探測目標,然後將測得的目標數據轉發給發射艦。由於扇面發射角大,所以如果艦的兩端都裝有發射架,不管目標出現在什麼方位都可以及時發射飛彈實施攻擊。它採用摺疊彈翼和圓柱形儲運發射箱,減少了飛彈的外廓尺寸,提高了艦上載彈量,從而增強了作戰火力。

技術參數

“飛魚”AM38/39空艦飛彈

該彈是法國宇航公司在其MM38艦艦飛彈基礎上研製的“飛魚”反艦飛彈系列中的新一代超低空掠海飛行的空艦飛彈,裝備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攻擊海上各種艦船目標。1972年開始研製MM38機載型,名稱和代號為“飛魚”AM38,1973年由“超黃蜂”直升機進行投放和發射試驗,驗證了其機載使用的可行性,並作為過渡型號於1977年7月進入現役。

隨後,對該機載型在設計上進一步修改,主要是:1)修改控制舵面,以適應超音速懸掛。2)用薄鋼殼體的固體火箭

“飛魚”飛彈“飛魚”飛彈
發動機取代薄合金殼體的固體火箭發動機,裝藥燃燒時間相同,但推力增大,射程更遠。3)飛彈內部各系統均加強防護,以適應艦載飛機在艦艇甲板上的懸掛環境和飛行中的高空、低壓條件。由於該改進型在性能上較MM38/AM38有很大提高,故給予其新代號AM39。1978年完成該彈的試驗定型並投產,1979年進入法國海軍服役,到1985年初訂購458枚,交付404枚,其中74%出口。在1982年的英阿馬島衝突和隨後的兩伊戰爭中,阿根廷和伊拉克使用AM39飛彈均取得引人注目的戰果。該彈目前仍在生產並不斷改進之中,到1992年已訂購1350枚,1982年單價由20萬美元漲到28萬美元,1983年為60.528萬美元。其第2批(block 2)改進型,已於1994年服役,裝備法國海軍改進的“大西洋”2反潛巡邏機和“超軍旗”攻擊機。

結構和性能特點

“飛魚”飛彈飛魚飛彈

該彈採用與MM38相同的正常式氣動外形布局,4片固定式前緣後掠、後緣前掠的梯形大彈翼位於彈體中部稍後處,4片全動式小切梢後斜三角形舵面位於彈體尾部,彈翼和舵面處於同一平面。彈體頭部呈尖錐形,其後為圓柱形,外部有4根長邊條,作為4片彈翼的安裝支座。飛彈採用模組化艙段結構,從前到後分為5個艙段:導引頭艙,儀表艙,戰鬥部艙,發動機艙,舵機艙。

導引頭艙內裝與MM38相同的、由法國達索電子公司研製的ADAC單脈衝主動雷達導引頭,用於飛彈的末制導。該導引頭長840mm、直徑344mm、重32kg,作用距離超過12km。儀表艙內裝慣導系統,用於飛彈的中段制導。該艙內裝垂直陀螺、3個加速度計、航向陀螺、AHV-7雷達高度表和制導計算機等。戰鬥部艙內裝重165KG的CPI半穿甲爆破戰鬥部,能穿透12mm厚艦艇甲板,在其內部爆炸。戰鬥部採用機械、慣性和氣壓三級保險,引信有觸發引信和近炸引信,後者由導引頭髮出指令。自炸裝置位於彈體尾部艙內。

發動機艙內裝由法國火炸藥公司研製的1台長噴管固體火箭主發動機和1台雙噴管固體火箭環形助推器,前後串聯,共用1個整體外殼。主發動機殼體與澆注的藥柱之間有隔熱層,另外還有藥柱包覆層,助推器殼體與澆注的藥柱之間也有隔熱層。主發動機/助推器的重量分別為170/80kg,總沖34000/17500dNs,推力240/7400dN,工作時間150/2.5s。

基本戰術技術性能

最大射程 42~56km(AM38)
 50~70km(AM39)
最小射程
最大速度
使用高度 50~10000m
最大過載
制導系統 中段慣導加末段主動雷達制導

飛魚mm38艦艦飛彈

飛魚MM38艦艦飛彈是法國航空航天公司戰術飛彈部根據法軍需求,在軍方支持下於1967年開始開發的一種亞音速近程掠海反艦飛彈。在研發過程中,1967年10月中東戰爭中,埃及用蘇制冥河飛彈擊沉以軍驅逐艦的戰例極大的促進了飛魚飛彈的發展。1971年7月~1972年廠方進行了研製核定形試驗,1972年~1974年法海軍和英國及聯邦德國分三階段共同進行了測試,總計發射40枚,38枚獲得成功。

“飛魚”飛彈飛魚飛彈
飛魚飛彈採用正常氣動布局,彈頭呈圓柱形,頭部為尖卵形,長細比為15。彈體中後部安置4個X形大後掠燕尾式彈翼,尾部裝配4個X形梯形操控尾翼,彈體兩側各有一流線形側鰭。彈體採用鋁合金加工製造。,飛彈由導引頭艙、前設備艙、戰鬥部艙、發動機艙和後設備艙組成。飛魚MM38艦艦飛彈系統以單艦為獨立作戰單位,攻擊目標為雷達視距內的中型艦隻,同時也可以攻擊小艇。在70年代初法航空海天公司在基本形MM38艦艦飛彈上又研發了AM39空艦飛彈、MM40艦艦飛彈、SM39潛艦飛彈以及MM40岸艦飛彈,至今飛遇飛彈已發展成為具有不同射程的多系列反艦飛彈。飛魚飛彈在多次實戰中使用過,特別在82年5月英阿馬島戰爭中,阿根廷用1枚AM39空艦飛彈擊沉了英國的謝菲而德號驅逐艦,隨後擊沉大西洋運輸者號運輸艦;用MM38擊傷了格拉摩根號巡洋艦,顯示了飛魚飛彈的作戰能力。自1967年開始研製,1972年開始服役,研製費用約10億法郎。觸發國裝備外,還出售給英國、德國等20多個國家。我國的YJ-8系列飛彈在設計研發中也借鑑了飛魚飛彈的一些成功經驗。
MM38艦艦飛彈
戰術指標
目標:中型水面艦隻,小型艦艇

射程:動力射程37km,4~42km巡航高度:15m,末端2.5m、4.5m、8m視海情而定巡航速度:M0.82(280m/s)
可靠性:0.93,裝箱1年不用維修
命中機率:95% 發射方式:+/-30度扇面發射
作戰環境:全天候 做戰海情:0~4級;最高5~6級
壽命:10年9G彈長:5.21m彈徑:348mm

翼展:1.004m尾翼展:750mm

發射重量:735kg

系統總重:14.7t(4枚飛彈)/5.7t(2枚飛彈)
動力裝置:固體火箭助推器+固體火箭發動機
制導:慣性+主動雷達制導戰鬥部:半穿甲研延時爆破型,重165kg(裝高爆炸藥42kg)引信:觸發延時+近炸引信春秋中文網0l+_MM38岸艦飛彈
是在MM38艦艦飛彈基礎上研發而來的岸上機動型反艦飛彈,系統由飛彈、雷達、指揮車等構成。以飛彈連為做戰

“飛魚”飛彈飛魚飛彈
單位,每個連有一部雷達指揮所,四個發射排,一個運輸排和一個維修班組成。所有電子控制設備均裝在車輛上;每個發射排配備兩輛發射車,每車裝2枚飛彈,發射裝置和儲存裝置一樣;運輸排由兩輛運輸車,每車裝載4枚飛彈;維修班配備一輛維修車。AM39 空艦飛彈

AM39是在MM38基礎上於1972年開始研製,1978年投產,1980年裝備部隊。AM39外形基本和MM38一樣,彈體呈圓柱形,頭部為尖卵形,正常氣動布局,彈體略減短,四片小尾翼由燕尾式改成不規則四邊形,控制尾翼也有所變化以適應機翼下懸掛。戰術指標
目標:各型水面艦艇 射程:50~70km
發射高度:50~10000m
巡航高度:2.5~15m
巡航速度:M0.9
命中機率:約90%發射方式:+/-30度扇面發射
作戰環境:全天候彈長:4.688m
彈徑:350mm翼展:1.10m
發射重量:652kg動力裝置:固體火箭助推器+固體火箭發動機

制導:慣導+末端主動雷達制導
戰鬥部:半穿甲研延時爆破型,重165kg(裝高爆炸藥42kg)
引信:觸發延時MM40反艦飛彈

在MM38基礎上1973年開始研製,1980年進行鑑定試驗,共試射110枚,102枚獲得成功,1981年開始服役。MM40布局和結構和MM38基本相同,但彈長、彈徑和翼展有所增大,最大的區別採用摺疊彈翼。
戰術指標
目標:各型水面艦艇射程:大於70km巡航高度:15m,末端3~5m視海情而定巡航速度:M0.93
可靠性:1年內不用維修命中機率:約95%春秋中文網s7|*d"z a
發射方式:+/-90度扇面發射
反應時間:平靜海平面情況下,60s可以發射4枚

作戰環境:全天候

彈長:5.78m彈徑:350mm

翼展:1.135m

尾翼展:760mm

發射重量:855kg

動力裝置:固體火箭助推器+固體火箭發動機

制導:中段簡易,末端主動雷達制導,超視距由直升飛機導引

戰鬥部:半穿甲研延時爆破型,重165kg(裝高爆炸藥42kg)

引信:觸發延時引信

MM40岸艦飛彈
是在MM40艦艦飛彈基礎上研發而來的岸上機動型反艦飛彈,系統由飛彈、TRS3410陸海雷達、指揮中心、發射

“飛魚”飛彈飛魚飛彈
裝置和電源等組成。發射和儲存裝置一樣。標準部署以連為單位:一個指揮所(1部TRS3410雷達、1輛指揮車和電源拖車);3個發射排(每排一輛發射車,每車4枚飛彈);1個運輸排(六枚飛彈/車);兩個飛彈連一個維修排。另外還有特殊配置共15輛車:指揮所和雷大車8輛,4輛發射車,2輛運輸起重車(每車8枚飛彈),1輛維修車。
SM39 潛艦飛彈
“飛魚”飛彈飛魚飛彈
AM39,中:SM39,下:SM39及發射裝置?DPSq$t c cQ'M0
SM39是法國戰略核部隊主管,航空航天公司研製的潛艦飛彈,也是飛魚系列的最後一個型號。由MM38發展而來。SM39採用動力運載器,從標準魚雷管發射,水下可機動轉彎,出水角度為45度。自1977年開始研製,1982年12月首次試射,1984年9月~1985年5月進行定型試驗,1985年正式服役,總計定購150枚,開始不允許出口,後面對北約國家解禁。
SM39和AM39基本相似,但外形方面彈長縮短40cm,翼展減少2cm。制導部分採用了MM40的技術,飛彈具備發射深度大、出水速度快、抗海浪性能好的特點。出水便可降低彈道,水下可作大角度機動。不利之處在於發動機點火時爆然音大容易暴露潛挺位置

目標:各型水面艦艇 射程:5~50km 巡航高度:3~15m

巡航速度:M0.93

命中機率:約90% 發射方式:水下發射

作戰環境:6級海情
彈長:4.288m 彈徑:350mm 翼展:980m 尾翼展:880mm
發射重量:652kg
力裝置:固體火箭助推器+固體火箭發動機春秋中文網Y C4F K\ QZ^.Km
制導:簡易導+末端主動雷達制導
戰鬥部:GPI黑索金高能炸藥,重150kg 引信:延時+近炸引信

實戰套用

使用國家

“飛魚”飛彈飛魚飛彈
目前還在使用飛魚飛彈的國家,包括了法國,德國,巴基斯坦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根廷,新加坡,南非,巴西,阿曼埃及,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亞,卡達與秘魯等有在使用法制裝備的國家。英國海軍也曾使用過飛魚飛彈,其中最後幾艘配備此型飛彈的船艦之一的拳師級護衛艦
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海軍首次使用“飛魚”飛彈作戰, 擊沉3艘伊朗海軍艦艇。1982年英阿馬島海戰期間, 阿根廷海軍使用“飛魚” AM39空艦飛彈擊沉英“謝菲爾德”號驅逐艦, “大西洋者”號運輸艦, 又使用“飛魚”MM38 飛彈重創“格拉莫根”號驅逐艦。 1987年5月伊拉克海軍使用“飛魚”AM39空艦飛彈誤擊中美國護衛艦“斯塔克”號。“飛魚”飛彈戰果一時震驚世界。

相關條目

軍事 武器 飛彈 裝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