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年
801年,唐德宗神武聖文皇帝貞元十七年
本年年表
國外大事記 公元 801 年,摩爾人被查理大帝趕走。
巴塞隆納於公元 801 年主動投降於查理大帝的軍隊,因此而得到大赦,查理大帝封當地的望族為卡洛林王朝的伯爵,把加泰隆尼亞北區 (南區仍在摩爾人的勢力範圍內)分成幾個郡 (伯爵領地) ,由受封的伯爵管理,伯爵的管治基本與國王無異,只是身份頭銜與土地財富有所不同而已。
公元801年查理曼大帝之子路易將其占領並使之成為加洛林王朝的西班牙邊疆區,由巴塞隆納伯爵統治。
國內大事記 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春,“渡瀘之役”唐俘獲吐蕃、大食聯軍二萬餘人。
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因文氏貞女升仙,德感民間,始易名貞山。
唐貞元年(公元801年),李願歸隱盤谷,盤谷寺因韓愈作序送之而負盛名。盤谷寺位於濟源市城區北12公里的太行山南麓盤谷口。寺以谷名。創建於北魏太和三年(公元479年)。
唐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自貞元十五年至本年,中書舍人高郢知貢舉,始用經義為進退,明確以對策而非雜文之詩賦為進士錄取的主要標準,而對策又主要看策文的內容而非詞藻華麗。由於進士科對策切中時弊,以後逐漸成為選拔高級官吏的主要途徑。
公元801年杜佑撰成中國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通典》。
唐代賈耽(公元801年間)首創‘古郡國題以墨、今州縣題以朱’的古今地名對照方法。
維州之戰 唐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至十二月,在唐與吐番的戰爭中,唐為減輕吐蕃對西線邊境的壓力,命劍南(治四川成都)軍主動出擊,在維州(治薛城,今四川理縣東北)等地與吐蕃軍重要作戰。
是年七月十八日,吐蕃攻打唐鹽州(治今陝西定邊)。二十九日蕃軍攻克麟州(治新秦,今陝西神木北10),殺刺史郭鋒,毀壞城郭,並掠城內居民及党項部落屬民後退兵。唐德宗李适遣使敕命劍南節度使韋皋從東南線向吐蕃縱深進軍,迫使其兵力分散,減緩西北邊地的軍事壓力。韋皋即派部將率步騎兵2萬9路並進,向吐蕃所屬維、保(治今四川理縣北孟屯河中下游)、松州(治嘉誠,今四川松潘)、棲雞、老翁城等地發起進攻。九月,韋皋派鎮靜軍兵馬使陳洎等統兵1萬人出三奇路,威戎軍使崔堯臣率兵1000龍溪石門路南,維、保兩州兵馬使仇昱和保、霸兩州刺史董振等率兵2000進逼吐蕃維州城中,北路兵馬使邢砒並諸州刺史董懷愕等率兵4000進攻吐蕃棲雞、老翁等城,都將高倜、王英俊等率兵2000進逼故松州,隴東路兵馬使元膺並諸將郝宗等復分兵8000齣南道雅、邛、黎等路。又令邛州鎮南軍使、御史大夫韋良金髮鎮兵1300續進,雅州經略使路惟明與三部落主趙日進等率兵3000進攻吐蕃偏松(即維州)等城,黎州經略使王有道率三部落主郝全信等兵2000過大渡河,深入吐蕃界,儁州經略使陳孝陽與行營兵馬使何大海、韋義等率兵4000進攻昆明(今四川鹽源)、諸濟城(今四川西昌境)。自八月至十二月,兩軍多次交戰,擊潰蕃軍16萬,先後攻取城池7座,軍鎮5座,焚毀堡壘150個,斬殺萬餘人,俘6000餘(一說6000)人,受降3000餘(一說3000)戶。
歷史大事
韓全義歸夏州
韓全義為蔡州四面行營招討使,討吳少誠屢敗無功,朝廷只得赦少誠罪。貞元十七年(八0一)正月二十一日,韓全義至長安,左神策軍護軍中尉竇文場掩其敗跡,德宗禮遇甚厚。並說:“全義為招討使,能招來少誠,就是立了大功,何必殺人才算立功呢!”閏月十一日,全義復歸夏州。
邠寧軍亂以高固為節度使
朔方邠寧慶節度使楊朝晟帥軍防秋於寧州,貞元十七年(八0一)五月二十四日卒。先前,渾瑊遣兵馬使李朝寀帥兵戍定平(今甘肅寧縣東南)。渾瑊卒後,朝寀請以其軍隸神策軍,詔許之。楊朝晟病重之時,召僚佐說:“我死以後,可以寧州刺史劉南金攝行軍司馬,知軍府事。”又以手書授監軍劉英倩,英倩以之奏聞。軍士私下議說:“朝廷如果命劉南金為帥,我們事奉之;如果所命帥是來自他軍,我們決不受其節制。”五月二十八日,德宗遣中使來察軍情,軍中多同意南金為節度使。五月三十日,德宗又遣宦官薛盈珍持詔至寧州。六月三日,盈珍至軍,宣詔說:“朝寀所帥兵本出朔方軍,現在合併之,以壯軍勢,以李朝寀為節度使,南金為副使,軍中不知同意否?”諸將聽後皆奉詔。六月五日,都虞候史經煽動士卒,說朝寀將以自己所帥兵為腹心,士卒遂欲奉南金為節度使,南金拒之,士卒即詐稱監軍命召南金而殺之。六月七日,制以李朝寀為邠寧節度使。而此時寧州告變者也至,德宗即追還制書,又遣薛盈珍往察軍情。十一日,盈珍至軍,軍中請以兵馬使高固為帥,盈珍即以德宗旨命固知軍事。有人傳以李朝寀為節度使制書至邠州,邠州軍士惑而不知所從,時有亂者欲為變,留後孟子周悉收兵器於府庭,然後日饗士卒,以悅軍心。所以邠軍無變。十八日,以高固為邠寧節度使。高固是朔方軍老將,以寬厚得軍心,所以前節度使皆忌之,置於散地,同列亦多輕侮之。及起為節度使,無所報復,因此軍中遂安。
李錡擴兵謀割據
李錡既為浙西觀察使及諸道鹽鐵轉運使,執天下之利權,以貢獻固皇帝之恩,以饋贈交結權貴,恃此驕縱,無所忌憚,所部官屬無罪受戮者甚多。浙西布衣崔善貞至朝上封事,言宮市、進奉及鹽鐵之弊,因言李錡橫行不法事。德宗命械善貞送錡。貞元十七年(八0一)六月八日,錡遂活埋善貞。左右之人皆不寒而慄。李錡又增擴兵眾,選有材力善射者稱為“挽強”,胡奚雜類稱為“蕃落”,給賜高於其他士卒十倍,以之為心腹。
王武俊死
貞元十七年(八0一)六月二十六日,成德節度使王武俊死。七月二十一日,以其子成德節度副使士真為節度使。武俊,契丹人,入居薊。幼善騎射,為李寶臣裨將,德宗時授恆冀觀察使,怨望,與朱滔同叛,屢敗王師,自稱趙王。後為李抱真說服,歸朝,任恆冀趙節度使,進太尉,以臣節終。
韋皋屢敗吐蕃
貞元十七年(八0一)七月,吐蕃入寇鹽州、麟州(今陝西神木)等地,德宗遣使敕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出兵深入吐蕃以分其勢,紓北方邊患。皋遂遣兵二萬分九道攻吐蕃維州(今四川理縣東北)、保州(今四川理縣西北)、松州(今四川松潘)。貞元十七年(八0一)九月,韋皋奏大敗吐蕃於雅州。韋皋屢敗吐蕃,轉戰千里,共拔七城五軍鎮,焚堡一百五十,殺萬餘人,俘虜六千,降戶三千,遂圍維州及昆明城(今四川鹽源)。十月十一日,加皋檢校司徒兼中書令,賜爵南康郡王。南詔王異牟尋俘虜吐蕃尤多,德宗遣中使獎之。
杜佑撰成《通典》
唐玄宗開元(七一三至七四二)末年,劉秩仿《周禮》六官所職,根據經史文獻資料,撰成《政典》一書,共三十五卷。杜佑以是書為基礎,增加資料,擴充規模,撰成《通典》二百卷,於貞元十七年(八0一)進呈。是專門記載典章制度的專書。全書共分九門,分別為:食貨、選舉、職官、禮典、樂典、兵典、刑典、州郡、邊防。子目一千五百餘條。記述唐天寶(七四二至七五六)以前歷代經濟、政治、禮法、兵刑等制度。書中大量引用古代文獻資料,其中許多文獻今已佚失,賴《通典》得以保存。書有關唐代內容約占四分之一以上,多取自當時官方文書、籍帳、大事記等,均屬第一手資料。
賈耽繪成《海內華夷圖》
賈耽於貞元十七年(八0一)繪成《海內華夷圖》。此圖長三丈三尺,寬三丈。套用晉裴秀製圖六法,比例尺以一寸折合百里。中國部分本之於《禹貢》,外國部分本班固《漢書》。用朱墨兩種顏色分注古今地名,開創沿革地圖製法先例。原圖已佚,現僅存仿製的《華夷圖》及《禹跡圖》。
史料記載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十一貞元十七年(辛巳,公元八零一年)
春,正月,甲寅,韓全義至長安,竇文場為掩其敗跡,上禮遇甚厚。全義稱足疾,不任朝謁,遣司馬崔放入對。放為全義引咎,謝無功,上曰:“全義為招討使,能招來少誠,其功大矣,何必殺人然後為功邪!”閏月,甲戌,歸夏州。韋士宗既入黔州,妄殺將吏,人心大擾。士宗懼,三月,脫身亡走。夏,四月,辛亥,以右諫議大夫裴佶為黔州觀察使。
五月,壬戌朔,日有食之。
朔方邠、寧,慶節度使楊朝晟防秋於寧州,乙酉,薨。
初,渾瑊遣兵馬使李朝寀將兵戌定平。瑊薨,朝寀請以其眾隸神策軍;詔許之。
楊朝晟疾亟,召僚佐謂曰:“朝晟必不起,朔方命帥多自本軍,雖徇眾情,殊非國體。寧州刺史劉南金,練習軍旅,宜使攝行軍,且知軍事,比朝遷擇帥,必無虞矣。”又以手書授監軍劉英倩,英倩以聞。軍士私議曰:“朝廷命帥,吾納之,即命劉君,吾事之;若命帥於它軍,彼必以其麾下來,吾屬被斥矣,必拒之。”
己丑,上遣中使往察軍情,軍中多與南金。辛卯,上復遺高品薛盈珍齎詔詣寧州。六月,甲午,盈珍至軍,宣詔曰:“朝寀所將本朔方軍,今將並之,以壯軍勢,威戎狄,以李朝寀為使,南金副之,軍中以為何如?”諸將皆奉詔。
丙申,都虞候史經言於眾曰:“李公命收弓刀而送甲冑二千。”軍士皆曰:“李公欲內麾下二千為腹心,吾輩妻子其可保乎!”夜,造劉南金,欲奉以為帥,南金曰:“節度使固我所欲,然非天子之命則不可,軍中豈無它將乎!眾曰:“弓刀皆為官所收,惟軍事府尚有甲兵,欲因以集事。南金曰:“諸君不願朝寀為帥,宜以情告敕使。若操甲兵,乃拒詔也。”命閉門不內。軍士去,詣兵馬使高固,固逃匿,搜得之。固曰:“諸君能用吾命則可。”眾曰:“惟命。”固曰:“毋殺人,毋掠金帛。”眾曰:“諾。”乃共詣監軍,請奏之。眾曰:“劉君既得朝旨為副帥,必撓吾事。”詐稱監軍命,召計事,至而殺之。戊戌,制以李朝寀為邠寧節度使。是日,寧州告變者至,上追還制書,復遣薛盈珍往詗軍情。壬寅,至軍,軍中以高固為請,盈珍即以上旨命固知軍事。或傳戊戌制書至邠州,邠軍惑,不知所從。奸人乘之,且為變。留後孟子周悉內精甲於府廷,日饗士卒,內以悅眾心,外以威奸黨。邠軍無變,子周之謀也。
李釒奇既執天下利權,以貢獻固主恩,以饋遺結權貴,恃此驕縱,無所忌憚,盜取縣官財,所部官屬無罪受戮者相繼。浙西布衣崔善貞詣闕上封事,言宮市、進奉及鹽鐵之弊,因言錡不法事。上覽之,不悅,命械送錡。錡聞其將至,先鑿坑於道旁。己亥,善貞至,並鎖械內坑中,生瘞之。遠近聞之,不寒而慄。錡復欲為自全計,增廣兵眾,選有材力善射者謂之挽強,胡、奚雜類謂之蕃落,給賜十倍它卒。轉運判官盧坦屢諫不悛,與幕傣李約等皆去之。約,勉之子也。
己酉,以高固為邠寧節度使。固,宿將,以寬厚得眾,節度使忌之,置於散地,同列多輕侮之;及起為帥,一無所報復,由是軍中遂安。
丁巳,成德節度使王武俊薨。
秋,七月,戊寅,吐蕃寇鹽州。
辛巳,以成德節度副使王士真為節度使。
己丑,吐蕃陷麟州,殺刺史郭鋒,夷其城郭,掠居人及党項部落而去。鋒,曜之子也。僧延素為虜所得。虜將有徐舍人者,謂延素曰:“我英公之五代孫也。武后時,吾高祖建義不成,子孫流播異域,雖代居祿位典兵,然思本之心不忘,顧宗族大,無由自撥耳。今聽汝歸。”遂縱之。
上遣使敕韋皋出兵深入吐蕃以分其勢,紓北邊患。皋遣將將兵二萬分出九道,攻吐蕃維、保、松州及棲雞、老翁城。
河東節度使鄭儋暴薨,不及命後事,軍中喧譁,將有它變。中夜,十餘騎執兵召掌書記令狐楚至軍門,諸將環之,使草遺表。楚在白刃之中,操筆立成。楚,德棻之族也。八月,戊午,以河東行軍司馬嚴綬為節度使。
九月,韋皋奏大破吐蕃於雅州。
左神策中尉竇文場致仕,以副使楊志廉代之。
韋皋屢破吐蕃,轉戰千里,凡撥城七,軍鎮五,焚堡百五十,斬首萬餘級,捕虜六千,降戶三千,遂圍維州及昆明城。冬,十月,庚子,加皋檢校司徒兼中書令,賜爵南康王。南詔王異牟尋虜獲尤多,上遣中使慰撫之。
戊午,鹽州剌史杜彥先棄城奔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