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年
南朝宋元徽三年
本年年表
宙斯神像被毀
公元475年,奧林匹亞的宙斯神像(Statue0fZeusatOlympia)被焚毀.
該神像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它原在奧林匹亞的宙斯神廟(theTemple0fZeusatOlympia)里,由古代希臘著名雕刻家菲狄亞斯(Phidias,雅典人,主要活動時期在公元前448-前432)雕成。雕像為木質,高約10米,全身飾以象牙、金箔和寶石等昂貴材料,眼睛也是用寶石雕琢而成。公元5世紀,這座神像被移到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在奧林匹亞的宙斯神廟裡仍可看到這座神像的底座,以及菲狄亞斯當年雕刻神像時所用的工具。
法獻佛牙
佛牙舍利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西山靈光寺內的遼代招仙塔及全寺建築物均被炮火所毀。寺僧大清除瓦礫時。得到塔頂的露盤,文曰:“大遼國公尚父令公承相大王燕國太夫人鄭氏造鹹雍七年(公元1071年)八月工畢”鏇於塔期下地宮獲一石函,啟視有沉香匣,內貯佛牙舍利一顆。匣上書有:“釋迦佛靈牙舍利天會七年(公元926年)四月二十三日記比丘善慧書”。這些內容,完全與《遼史道宗紀》所載:“鹹雍七年八月置佛牙舍利於招仙浮屠”之說相符。按佛教經典《大般涅槃經》後分卷下所載。世尊荼毗後唯留四牙不曾沮壞,帝釋天於佛口上頷取兩枚即還夫上,起塔供養。而餘下兩顆,一顆傳至錫蘭(今斯里蘭卡)坎底市的馬拉葛瓦寺供奉至今,而另一顆傳至於闐烏萇國,在劉宋元徽三年(公元475年)由南齊僧法獻請回中國,故史稱“法獻佛牙。”
大事記
記載中的高句麗王城
1、高句麗銳意南進,專心與百濟、新羅爭奪朝鮮半島。在北魏延興五年(公元475年),長壽王一舉攻克了百濟國都城漢城(今首爾),殺其王,迫其南遷遷都熊津(今韓國公州,也是如今韓國研究遷都的最佳候選城市),高句麗國的勢力推進到漢江流域。面對這樣的形勢新羅百濟只得結成聯盟,方能與高句驪對抗。
2、普庵寺始建於公元475年,迄今已有千餘年的歷史。一千多年來,無數高僧大德都來此求法、護法。中國歷史上最具法益的普庵祖師、日本歷史上法益極為殊勝的慧鍔和尚等都來此感悟觀音思想、弘揚觀音法益。千餘年來,普庵寺因其觀音祖庭的特殊地位和殊勝法益而馳名中外、享譽四海。
3、公元475年左右,西方的封建社會開始,比中國晚了整整千年。
4、魏晉南北朝文獻關於白鹿出現的記載,最晚時間是公元475年。據《宋書》卷28《符瑞》中所載,可確認屬於本區者共11次,時間起於曹魏文帝黃初元年(公元220年),終於劉宋後廢帝元徽三年(公元475年)。
5、鎏金銅佛立像
鎏金銅佛北魏延興五年(公元475年)立像,1967年滿城縣孟村出土。該銅佛通高35.2厘米,通體鎏金,高肉髻,面相豐圓,著袒肩式袈裟,左手下垂,右手施無畏印。蒲有貼體,跣足立於蓮座上,有舟形火焰背光。背光後面陰刻坐佛像,並刻有火焰紋背光。座下有一四足方床,北面刻銘“延光五年 (475年)四月五日張次戴為佛造釋迦門佛台軀。
出生
亞里士多德,著名科學家博伊西斯,A.M.S.出生。古羅馬哲學家、數學家。約公元475年(另一說480年)生於羅馬,524年(另一說525年)卒於義大利帕維亞。
博伊西斯,曾用拉丁文翻譯並注釋亞里士多德等希臘學者的著作,受到東哥德王西奧多里克的重用。後因被控謀反罪被捕入獄,在獄中寫就名著《哲學的安慰》(523~524)。他還編有《算術入門》和《幾何學》等著作,主要取材於尼科馬霍斯(約100年)和歐幾里得等人的同類書籍,內容上缺乏創新,還略去一些原書證實的精華,但因其通俗易懂而廣泛流傳,長期被用作經典教本,影響頗大。他將科學分為四門:算術、音樂、幾何、天文,稱之為“四道(quadrivium,四條道路)”。希臘文化通過羅馬人傳到中世紀的很少,其大部分體現在博伊西斯的著述之中。
大事
(1)春,正月,辛巳,帝祀南郊、明堂。
(1)春季,正月,辛巳(十五日),劉宋皇帝劉昱到南郊祭天,並在皇家明堂舉行全國祭祀大典。
(2)蕭道成以襄陽重鎮,張敬兒人位俱輕,不欲使居之;而敬兒求之不已,謂道成曰:“沈攸之在荊州,公知其欲何所作,不出敬兒,以表里制之,恐非公之利。”道成笑而無言。三月,己巳,以驍騎將軍張敬兒為都督雍·梁二州諸軍事、雍州刺史。
(2)中領軍蕭道成認為襄陽是北方的軍事重鎮,張敬兒地位低微,又沒有威望,不打算讓他據守襄陽。但張敬兒不斷請求,對蕭道成說:“沈攸之在荊州,你知道他將來會幹出什麼勾當,不讓我去建立內外夾攻的局勢,恐怕對你並沒有益處。”蕭道成會心微笑,不再言語。三月,己巳(初四),朝廷任命驍騎將軍張敬兒為統領雍、梁二州諸軍事,兼雍州刺史。
沈攸之聞敬兒上,恐其見襲,陰為之備。敬兒既至,奉事攸之,親敬甚至,動輒咨稟,信饋不絕。攸之以為誠然,酬報款厚。累書欲因遊獵會境上,敬兒報以為“心期有在,影跡不宜過敦。”攸之益信之。敬兒得其事跡,皆密白道成。道成與攸之書,問:“張雍州遷代之日,將欲誰擬?”攸之即以示敬兒,欲以間之。
沈攸之聽到張敬兒西上的訊息,害怕他來襲擊,暗中戒備。張敬兒到任所之後,對沈攸之十分親切尊敬,幾乎一舉一動,都向沈攸之請示,書信和禮物,絡繹不絕。沈攸之認為張敬兒果真一片真心,回報也十分豐厚。曾經幾次建議,兩人一塊出城打獵,在兩州疆界上會晤。張敬兒回信說:“只要心在一起,形跡最好不要過於親近。”沈攸之對張敬兒越發信任,而張敬兒得到沈攸之的隱密行動,都暗中報告蕭道成。蕭道成寫信給沈攸之,問:“張敬兒調職的時候,你看由誰來接替合適?”沈攸之就讓張敬兒過目,打算離間張敬兒與蕭道成之間的感情。
(3)夏,五月,丙午,魏主使員外散騎常侍許赤虎來聘。
(3)夏季,五月,丙午(十二日),北魏國主派員外散騎常侍許赤虎來訪。
(4)丁未,魏主如武州山;辛酉,如車輪山。
(4)丁未(十三日),北魏國主前往武州山。辛酉(二十七日),前往車輪山。
(5)六月,庚午,魏初禁殺牛馬。
(5)六月,庚午(初七),北魏第一次下令禁止屠宰牛馬。
(6)袁粲、褚淵皆固讓新官。秋,七月,庚戌,復以粲為尚書令,八月,庚子,加護軍將軍褚淵中書監。
(6)袁粲、褚淵都堅決辭讓新封的官職。秋季,七月,庚戌(十七日),再次任命袁粲為尚書令。八月,庚子(疑誤),加授護軍將軍褚淵為中書監。
(7)冬,十二月,丙寅,魏徙建昌王長樂為安樂王。
(7)冬季,十二月,丙寅(初六),北魏改封建昌王拓跋長樂為安樂王。
(8)己丑,魏城陽王長壽卒。
(8)己丑(二十九日),北魏城陽王拓跋長壽去世。
(9)南徐州刺史建平王景素,孝友清令,服用儉素,又好文學,禮接士大夫,由是有美譽;太宗特愛之,異其禮秩。時太祖諸子俱盡,諸孫唯景素為長;帝凶狂失德,朝野皆屬意於景素。帝外家陳氏深惡之;楊運長、阮佃夫等欲專權勢,不利立長君,亦欲除之。其腹心將佐多勸景素舉兵,鎮軍參軍濟陽江淹獨諫之,景素不悅。是歲,防將軍王季符得罪於景素,單騎亡奔建康,告景素謀反。運長等即欲發兵討之,袁粲、蕭道成以為不可;景素亦遣世子延齡詣闕自陳。乃徙季符於梁州,奪景素征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9)南徐州刺史建平王劉景素孝敬父母,與兄弟友愛,清高顯貴,日常生活節儉樸素,又喜愛文學,待人接物,謙卑有禮,受到大家一致稱讚。明帝對他也非常喜愛。此時,文帝所生的兒子已全部死去,在孫子輩中,只有劉景素年紀最大。劉昱凶暴瘋狂,毫無品德,朝廷和民間都寄希望於劉景素。然而,劉昱舅父陳家的人,都對劉景素十分厭惡。楊運長、阮佃夫等人打算長期掌握權勢,不希望擁立年紀大的君王,因此也打算剷除劉景素。劉景素的心腹將領,都勸劉景素髮動兵變,只有鎮軍參軍濟陽人江淹勸說劉景素不要這樣做,劉景素很不高興。本年,防將軍王季符昌犯了劉景素,單槍匹馬逃到建康,告崐發劉景素謀反。楊運長等立刻就要出動軍隊討伐,袁粲、蕭道成認為不能這樣做。而劉景素也派他的繼承人、世子劉延齡,到建康向朝廷說明真相。於是將王季符貶逐到梁州,免去劉景素征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的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