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5 里耶秦簡(T)

郵票圖案

2012-25 里耶秦簡(T)2012-25 里耶秦簡(T)

郵票信息

名稱:里耶秦簡
志編號:2012-25
設計者:陳景異方軍
類別:編年郵票
題材:文化藝術歷史文物
全套枚數:2
整版枚數:12枚(連印)
責任編輯:乾止戈
發行機構:國家郵政局
發行日期:2012-09-13
印刷機構:北京郵票廠
齒孔度數:P13.5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形齒孔螢光噴碼
版別:影寫版
備註:版張邊飾設計者:陳景異。
資料提供: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鹹陽博物館、先秦磚漢瓦博物館

郵票介紹

里耶,位於湖南省武陵山腹地,湘、鄂、渝、黔四省市在此交界,隸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里耶古城遺址的規模在2萬平方米左右。2002年6、7月間從里耶古城的一口古井中發掘出3萬7千餘枚秦簡的。這批埋藏了2200多年的秦代簡牘,紀年從秦王政二十五年至秦二世元年,記事詳細到月、日,十幾年連續不斷。而在此之前,中國古代正史中關於秦朝的記錄不足千字。簡牘絕大多數是木質,以杉松類木材為主,極少數是竹質。字數超過20萬,均為毛筆墨書,字型主要屬古隸,少數標籤類簡牘以篆書書寫。簡牘長度多為23厘米,合秦制一尺,牘占相當數量,寬達4-5厘米,簡寬1厘米或稍寬。內容是秦朝洞庭郡所轄的遷陵縣政府檔案,涉及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各個層面,已解讀的里耶秦簡中記載了完整的“九九口訣表”、寄往洞庭郡的郵政文書、軍糧的月消耗量、律法的實施……是極為重要的百科全書般的日誌式實錄,極大地增添和充實了秦代的歷史文獻和檔案資料,對研究秦的統一和秦文化的傳播有著很重要的意義,也是研究秦王朝地方政權的一個標本。同時,它也將改寫和填補《史記》、《漢書》中有關秦代的歷史空白,從根本上改變幾千年來戰國秦漢學術史的面貌。

里耶秦簡中乘法九九口訣木牘長23厘米,寬4.5厘米,雙面均有文字,是我國最早的乘法口訣實物,為算術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秦曆日簡文為陽陵縣向洞庭郡發出的公函,為研究、恢復戰國秦漢時期曆法、日朔提供了難得的原始資料。

該套郵票分別選取了“九九乘法口訣”、“秦曆日”,所反應內容代表了當時的科技文化水平,在里耶秦簡中最具研究價值。該套郵票設計典雅,質地古樸,印製精美,充分表現了秦代簡牘的風采。

因為里耶秦簡的材質多為木質,本來是極不容易保存的,但它歷經這么久的歲月居然能保存完好,實屬不易。為此,在這套郵票的設計中,設計師釆用了寫實的手法,以達到刻意凸顯里耶秦簡質地、肌理的目的,強化秦簡的物質真實感,並通過光影呈現的明暗變化,加強畫面的空間感。而郵票圖案古樸柔和的曖色調,讓人有歷史的氣息撲面而來的感覺。背景圖案中採用的是鹹陽宮壁畫和秦代瓦當這兩個具有代表性的秦代文化符號,並以此強調里耶簡牘所處的年代。

第一枚郵票背景圖選用的是“秦夔龍紋半瓦王”,其收藏於中國西安(杜陵)秦磚漢瓦博物館,1977年出土於秦始皇陵北面的建築遺址中,大半圓形,高48厘米,徑61厘米,背有筒殘長32厘米。是迄今考古工作者發現的最大的瓦當。俗稱瓦當王。“秦磚漢瓦”是後世為紀念和說明秦漢時期建築裝飾的輝煌和鼎盛,而對這一時期磚、瓦的統稱。秦磚漢瓦在考古、歷史文化、古文字和美術、書法藝術,以及思想文化方面的研究中,有著其它文物遺蹟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秦磚漢瓦作為中國秦、漢盛世鮮明的文化符號和重要代表,真實再現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瓦當的圖像和文字,如實反映了中國古代文化、生活和歷史場景。

 第二枚郵票背景圖選用的是“秦駟馬圖壁畫”,現收藏於陝西鹹陽市博物館。秦駟馬圖壁畫發現鹹陽市區以東15公里的渭城區窯店鎮秦都城遺址內,揭取於1979年的駟馬圖共有三幅,這是其中之一,高86.7厘米,寬166厘米,畫面為四匹馬同駕一輛車。一車所駕之四馬,謂之駟。四匹馬皆為棗紅色,均作奮蹄賓士狀;車為單轅,方形車箱,黑色傘狀蓋,這種形狀的車在古時稱為“安車”。車馬形狀及系駕方式與秦始皇兵馬俑坑出土的車馬相似。

秦人善養馬,與馬有不解之緣,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因馬而改變了自身的命運。相傳秦人的先祖非子居犬丘時因善養馬而聞名一時,後為周孝王“養馬於汧渭之間(今陝西省寶雞市一帶),馬大蕃息”,因養馬有功而被封賜秦地。戰國時,秦國的養馬業已相當發達,作為負責作戰車馬飼養管理工作及其機構的馬政也已較為規範和完備。秦中央御廄制趨於成熟,訓養出諸如追風、白兔、奔電等許多能駕善跑的知名駿馬。正因為歷代秦人對馬的獨特情感和高度珍視,秦國才得已建立起強大的騎兵部隊,戰馬和騎兵都經過嚴格遴選和良好訓練,秦軍“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騎兵成為秦國軍隊中的一支不可小視的勁旅,在剪滅六國的統一戰爭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