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20 澳門古蹟(T)

1997-20 澳門古蹟(T)

1997-20 澳門古蹟(T),屬於收藏品、郵票,印製機構北京郵票廠。發行機構郵電部。

郵票圖案

1997-20 澳門古蹟(T)1997-20 澳門古蹟(T)

郵票信息

名稱 澳門古蹟(T)
版別 膠版
全套枚數 4
全套面值 5.00元
發行機構 郵電部
志編號 1997-20
發行日期 1997-11-11
全套售價 5.00元
印製機構 北京郵票廠
整版枚數 42(6×7)
設計者 任國恩
圖序 票圖名稱 面值(元) 票規格(mm) 齒孔度數 發行量(萬)
4-1 澳門媽閣廟 0.50 50×30 P12.5 3538.1
4-2 澳門蓮峰廟 1.00 50×30 P12.5 2767.4
4-3 澳門大三巴牌坊 1.50 50×30 P12.5 2580.5
4-4 澳門松山燈塔 2.00 50×30 P12.5 3013.1

郵票介紹

澳門位於南海之濱,,珠江口西側,背靠珠江三角洲,東隔珠江口與香港相距61公里,西與珠海市的灣仔、橫琴島隔水相望,北與珠海市的拱北接壤。現在一般所指的澳門地區包括移澳門半島和凼仔、路環兩島,總面積16.92平方公里,其中澳門半島6.05平方公里,凼仔島3.78平方公里,路環島7.09平方公里。澳門自然風光優美,文化古蹟眾多,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幽雅,氣候宜人,建築獨具南歐風格,富有南國海島的風韻,是一個著名的國際旅遊勝地。其媽閣廟、觀音堂(普濟祥院)和蓮峰廟為澳門的三大古廟,還有大三巴牌坊、松山燈塔、西望洋主教堂、白鴿巢公園和半島南端的西灣風景區等,都聞名於世。澳門是華洋貿易最早的港埠,是東西方文化從海道上最初接觸的地方。因其地理環境和歷史背景特殊,澳門開埠400多年來,幾經滄桑,它曾是天主教最早的遠東傳教中心,後來蛻變為東方“蒙地卡洛”賭城,到本世紀60年代又成為一個小型國際城市。
澳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原屬廣東香山縣(今珠海市),舊時因有“窺環如鏡”的南灣、北灣,因此被稱為“鏡澳”,數百年間,輾轉相傳,先後用過的名稱有濠江、濠鏡、鏡海、鏡湖、海江、香山澳等。1553年,葡萄牙人以晾曬被水浸濕的貢物為名,賄賂地方官吏,登上澳門陸地借居。1557年,又把借地改為租地,開始在此長期居留。1840年鴉片戰爭後,葡萄牙人乘清政府戰敗之機,相繼侵占了澳門南面的凼仔島和路環島。1887年,葡萄牙政府又迫使清政府先後簽訂了《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北京條約》,規定“葡國永駐管理澳門以及屬澳之地與葡國治理它處無異。”此後,葡竟把澳門劃為其領土。1976年葡萄牙憲法規定澳門是在葡萄牙管轄下的特殊地區。1979年中葡兩國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雙方達成的協定指出:澳門是中國領土,目前由葡萄牙政府管理,歸還的時間和細節將在適當的時候談判解決。1982年葡萄牙修改憲法,規定澳門為葡萄牙治理下的中國領土。1987年3月26日,中葡兩國政府在北京簽訂了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宣布中國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繼香港回歸祖國之後,澳門也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這是令世界矚目的重大事件,也是炎黃子孫企盼已久的大事。為了紀念它,郵電部決定發行系列郵票,這套《澳門古蹟)是該系列的第一套。4幅畫面,均為澳門的著名景點,並以明亮的黃灰色,表現其古樸的歷史感。
第1圖【澳門媽閣廟】是澳門開埠以來的第一座廟宇,始建於明弘洽元年(1488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原名媽祖閣,又名正覺禪林、海覺寺,俗稱天后廟、媽閣娘娘廟。位於澳門半島東南部,依山就勢,沿崖而建,面向滄海,殿閣幽森。廟前--3;tJ石階,供作上下船的“埠頭”之用;山門石坊上橫刻“媽祖閣”三字,兩側刻“德周化雨”、“澤潤生民”門聯,門上有鯉魚嘴、定海針等瓷飾物;門前石獅一對,形態生動,極富民族特色。廟內主要由大殿、石殿、弘仁殿、觀音閣等4幢建築組成,其中以大殿最具規模,最初即稱其為“正覺禪院”,為盛極一時的佛寺。石殿為一座以石料砌築的方形殿宇,建於明萬曆年間(1605年),橫額刻有“南國波恬”4字,殿四周奇石如林,尤以蛤蟆石、洋船石、海覺石最著,合稱“媽閣三奇石”。弘仁殿則建於1488年,歷史最為悠久,殿內中央供奉著名揚天下的護海女神,即源自福建莆田湄洲島的媽祖神像,四壁雕刻著輔助媽祖天后的天將神兵,還有一隻色彩繽紛的中國帆船石刻浮雕,傳說當年媽祖即是乘此船由莆田出海,歷經驚濤駭浪而安抵澳門,由此升天成仙的。觀音閣位於山頂,供奉觀音塑像,意寓保佑四方平安。整個廟宇,極具中國古代建築之特色,再加上終年紫煙繚繞,香火不絕,不僅成為澳門的一大勝景,也已作為澳門的象徵。據說當年葡萄牙人登岸詢問當地名稱,居民以為問廟宇,答日:“媽閣”,葡人即以其音譯成“MACAU”,成為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
第2圖【澳門蓮峰廟】位於澳門半島北部的蓮峰山上,因此山恰似蓮花盛開而得名,初稱天妃廟,又名關閘廟,繼稱慈護宮,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現存蓮峰廟是清光緒二年(1875年)重修的,它背枕蓮峰山,前臨濠江水,遙望青洲島,風光佳勝,由天后殿、觀音殿、武帝殿、仁壽殿等組成。1839年,為查禁鴉片,林則徐曾任欽差大臣來到廣東,7月27日,在蓮峰廟內傳見了葡萄牙官員,為澳門的禁菸運動下達了指令,至今仍在正殿存放著林公辦案的木案,並在大殿正中高懸“恩光浩大”的4字金匾,以供世人永久的瞻仰和懷念。
第3圖【澳門大三巴牌坊】位於澳門半島西部座落在大炮台山崗,造型雄奇,恢宏高峻。它原是聖保羅教堂的前壁。該教堂始建於1602年,歷時35年,於1637年建成,造價高達3萬兩白銀,由義大利耶穌會教主設計,並有一批日本工匠參與,因此,教堂裝飾融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和東方建築的不同風格,布飾大量充滿宗教色彩的精美雕刻和塑像,是澳門最古老的藝術性建築之一,也是澳門的另一個標誌。但不幸的是,教堂曾經歷過3次大火,並終於在1835年1月26日的那場大火中焚毀,而僅殘留下這座類似牌坊的石砌前壁,高聳於194級石階斜坡上,歷經人生歲月的風風雨雨。牌坊共分五層,底層為原教堂的三個大門;二層壁龕中均雕有耶穌會聖人像;三層正中有童貞聖母雕像;四層雕有一耶穌聖嬰;五層則刻有一具代表聖神的鴿形銅像,在其最頂端還立有一十字架。整座牌坊既宏偉又細膩,顯示了當年聖保羅教堂的氣勢。
第4圖【澳門松山燈塔】位於澳門半島東部的東望洋山上,該山古稱琴山,海拔93米,是“澳門第一峰”,山上原來光禿無樹,後來遍植馬尾松,歷經100多年的培植,已是滿山蒼蔥,因此改名為松山。1865年在山頂上建起這處遠東地區的第一座燈塔,當年9月24日晚上開始向四周海域放射出熠熠光芒,射程可達25海里,為往來航船指示方向,通宵達旦,不停閃爍。燈塔高13米,最初使用煤油燈發光,並利用木輪繩錘的擺動使燈光循環旋轉。1874年9月,燈塔遭強颱風而毀壞。1910年6月29日晚,經修復而重放光明,此時,已採用了電動機械,煤油燈被電燈所取代。燈塔內還設有一架望遠鏡,能清晰地看到50公里以外的景物,為水警巡察、嘹望提供了條件。登上松山燈塔,澳門全景,可盡收眼底,海風吹過,松濤陣陣,別有一番景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