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圖案
郵票信息
名稱 嵩山(T) 版別 影雕套印 全套枚數 4 全套面值 2.30元 發行機構郵電部 雕刻者 呼振源/閻炳武/李慶發/姜偉傑 | 志編號 1995-23 整版枚數 28(4×7) 發行日期 1995-11-10 全套售價 2.30元 印製機構北京郵票廠 設計者 李德福、楊文清 |
圖序 票圖名稱 面值(元) 票規格(mm) 齒孔度數 發行量(萬) 4-1 中嶽古廟 0.20 54×40 P11 3146.7 4-2 嵩門待月 0.50 54×40 P11 3041.1 4-3 嵩林晴血 0.60 54×40 P11 2615.5 4-4 嵩山如臥 1.00 54×40 P11 2769.5 |
郵票介紹
嵩山,古稱外方,屬伏牛山系,是方山山脈的一部分,東西橫臥,綿延約60餘公里。地跨新密、登封、鞏義、偃師、伊川等地,主體部分位於河南登封市西北。在先秦時代,嵩山被認為是座溝通天地的神山,夏、商、周三代的帝王,都曾在嵩山祭祀天帝,以宣示自己是受命於天的天子,祈求神靈的福佑。認為嵩山是神山,古籍中多有記載。《國語·周上》:“昔夏之興也,融降於崇(嵩)山。”融,即祝融,傳說中的火神。《詩·大雅·崧山》也有“維岳降神”之說。《漢書·武帝紀》載道:漢代元封元年春,武帝登嵩山,吏卒們聽到三呼萬歲的聲音,後來詩文中祝頌帝王,高呼萬歲稱“嵩呼”,又叫“山呼”。嵩山還有許多名稱,除“外方”外,夏商時稱崇山、崇高山、崧山、崧高山;西周時稱岳山,周平王東遷洛陽後,因“嵩位中央,左岱(泰山)右華(華山)”;為“天地之中”,稱之“中嶽”;秦漢時稱嵩高、嵩岳;三國時稱嵩陵;晉時稱嵩丘;唐時稱嵩室,武則天天冊萬歲元年(公元695年)封禪時改中嶽為神岳;北宋以來,均稱中嶽嵩山。嵩山包括太室山、少室山、八風山、安坡山、君子山、萬金山、馬鈴山、薈萃山、講山和箕山等,但主要由太室山(1440米)和少室山(1512米)組成。兩山巍然高聳對峙,直插雲霄,兩山各有36峰,主要有太陽、少陽、明月、玉柱、萬歲、鳳凰、懸練、臥龍、玉鏡、青童、黃蓋、獅子、雞鳴、松濤、石幔、太白、羅漢、白鹿等。嵩頂又名峻極峰,《詩·大雅·崧高》就說:“崧高維岳,峻極於天”,是中嶽嵩山的最高峰。登臨峰頂,極目遠眺,北望黃河,明滅一線;鳥瞰山麓,名勝古蹟星羅棋布。 這套《嵩山》特種郵票,以4個主要景點為畫面,概括地反映出嵩山的特徵和全貌。
第1圖【中嶽古廟】位於太室山南麓黃蓋峰下。嵩山原有太室祠,始建於秦。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游嵩山時,下詔擴建,約在北魏時改今名。廟址屢有變遷,唐代中葉始定於現址。唐宋年間盛極一時,現存為清代重修後的規模,為河南最大的寺廟建築。整個廟宇構築在坦緩的山坡上,座北向南,由低到高,山巒環拱,翠柏掩映,紅牆綠瓦,金碧輝煌,氣勢巍然。廟門南有太室闕,是我國現存最古的廟闕。門前有漢代石翁仲雕像一對,為象徵性的守門人;月台上有清代石獅一對,張牙舞爪,虎視眈眈。從中華門起,經遙參亭、天中閣、配天作鎮坊、崇聖門、化三門、峻極門、崧高峻極坊、中嶽大殿、寢殿到御書樓共11進,長達1.3公里,面積10餘萬平方米。有樓、閣、宮、殿、台、廊、碑樓等建築400餘間。特別是中嶽大殿,計45間,方圓120米,面積920平方米,紅牆黃瓦,氣勢雄偉,廟內有唐宋以來的古柏300餘株,金屬鑄器和石刻碑碣百餘座。尤以北魏的中嶽嵩山高靈廟之碑最為馳名,是古代書法藝術的珍品。廟前石翁仲刀法古拙。北宋鑄造的四大鐵人,氣勢威嚴,堪稱漢代石刻藝術和宋代鑄造藝術的佳作。
第2圖【嵩門待月】嵩山南麓有座法王寺,建於漢代(公元71年),寺東玉柱峰西壁下,有兩座山,山巒對峙,嶙峋崛突,其狀如門,故稱“嵩門”。每逢仲秋月夜,一輪銀盤似的皎月,從這半圓形的門中緩緩升起,皎潔月光,猶如水銀瀉滿山頭,使群山披上一層銀裝。而從法王寺往北,不遠處還有巍然屹立的四座古塔,其中西南角一座,即為“法王寺塔”,平面正方形,高約40米,密檐式,外廊呈拋物線形,塔身以上為15層密檐,檐間有假門窗,通體用白灰敷皮一層,塔身南面辟圓券門,門內有室,室內供奉著漢白玉雕阿彌陀佛一尊,是明代周王朱有嫩因生子還願所獻。據《嵩書》記載,此塔建於隋文帝仁壽二年(公元602年)。賞月之人,登上山坳,坐在法王寺月台上;或登臨塔內,憑欄遠眺,高談闊論,指點江山,或頌酒歡歌,觀賞秀景,直待日出“嵩門”,常常時過三更,銀月西斜,仍遲遲不願離去。
第3圖【少林晴雪】少林寺是馳名中外的佛教寺院,是中嶽嵩山最負盛名的名勝古蹟。在它的門前,有一塊巨大的斜石板,每逢夏季中午,雨後初晴,映著日光,銀光反照,遊人站在少林寺方丈室前面的月台之上,舉目南眺,可看到綠色山巒之中,閃著一片銀光,恰似白雪一般,故稱之為“少林晴雪”,也叫“少室晴雪。”
第4圖【嵩山如臥】“嵩山天下奧”,“橫臥九州五嶽之中”。登臨聳立於層巒疊嶂之巔的嵩山最高峰,即海拔1492米的峻極峰,放眼四望,群峰起伏,橫亘天地,萬山蜿蜒,逶迤連綿,如猛虎蹲伏,似金剛醉臥,穩定厚重,氣勢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