ꁰ盤

中國古代青銅器

 ꁰ盤,高12.9cm,寬45.5cm,重7.96kg。

“盤”圓形,折沿,附耳,圈足。壁飾重環紋,圈足飾環帶紋。
盤內底鑄銘文10行103字:
唯二十又八年五月既望庚
寅,王在周康穆宮。旦,王格大
室,即位。宰ꁩ(音君)佑ꁰ(音園)入門,立
中廷,北嚮。史黹授王命書。
王呼史ꁱ(音玉)冊賜ꁰ玄衣黹
純、赤市、朱黃、鑾、旂、攸勒。戈
琱戟厚彤沙。ꁰ拜,稽首。
敢對揚天子丕顯ꁲ(音霞)休命,
用作朕皇考鄭伯、鄭姬寶盤。
ꁰ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
銘文大意:在二十八年五月的日月相望的日子庚寅這一天,王在周地康王廟中的穆王廟。天剛亮,王到了大廳,坐定位子。宰ꁩ作為佑者帶領做器者ꁰ進入廟門,站於院中,面向北。史官黹將擬好的命書交到王手中。王召呼史官ꁱ將編聯成冊的命書宣布。命書宣布賞賜ꁰ的官服有帶繡邊的黑色上衣,大紅色的圍裙和紅色的帶子,車上的鑾鈴和旗子,還有一套馬籠頭。賞賜一把戈,戟部雕有紋飾,粗壯的長柄,紅色的纓綏。ꁰ拜,叩頭。為報答和宣揚天子偉大顯赫而充滿美意的任命,因而做了紀念其光榮的父母鄭伯和鄭姬的寶盤。ꁰ的子孫後代萬年永遠寶用此盤。
這篇銘文完整地記錄了事件發生的時間,有年、月、月相、乾支日,是研究西周曆法和年代的重要資料。
撰稿人:丁孟

關鍵字

重環紋

古玉器紋飾之一,由略成橢圓的內外環組成,特點是一側為橢圓,另一側為直角或銳角紋樣。也是青銅器紋飾之一,常以環內套環的形式出現,有時可多達三重環。既可作為銅器上的主體紋飾,也可作為輔助花紋。西周晚期出現。

環帶紋

外觀似起伏的波浪,又象抖動中的帶子,在銅器上出現時常圍繞器物一周,故名環帶紋。出現於西周后期。

青銅器中的盤一般為承水器,多與匜、盉配合使用。其用法據《禮記·內則》載:“進盥,少者奉槃(盤),長者奉水,請沃盥,盥卒授巾。”沃盥,即洗手,以匜或盉澆水於手,盤則用來承接棄水,宴饗前後行之,也稱“沃盥之禮”。此盤形體頗大,也可作盛水之用。青銅器中的盤最早出現於商代早期,戰國時逐漸消失。

 

古代兵器。屬“鉤兵”,用於鉤殺。由銅製的戈頭、木或竹柲、柲上端的柲冒和下端的銅鐏四部分構成,銅器銘文中的“木”就是它整體的象形。戈頭每一部分都有專名:刃部稱“援”,援末特折而下的部分稱“胡”;被木柲夾住的稱“內”;援末和胡上穿繩纏柲的小孔稱“穿”。商代戈主要有三種形式:直內戈,曲內戈,有銎可以插柲的戈,稱“銎內戈”,一般沒有胡。商末出現有胡的戈。西周的戈多短胡,多一穿至二穿。春秋戰國的戈多有三至四穿,更便於固定在柲上,同時援變得狹長而揚起。有的著作把無胡有銎的戈稱作“瞿”,把援體呈三角形的戈稱作“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