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臬山
又名白鴨山,位於龜山白果接壤的大坳水庫壩邊,海拔近800米。麻城“三台八景”中此山就占
有兩景:雁台和白臬飛泉。白臬山東南坡有一個長約4米、寬2米的長方形石台,平坦如席。相傳明代有禪師道一在這裡靜修,每天早晚率領徒弟們在此石台上做功課念經時,群雁紛紛落下,似在聆聽,特別是每年農曆六月初六,全國各地的高僧都要來此傳誦經文,群雁飛落,聚集在此,素有“六月六賽經,人見停走,鳥過停飛”之說,故稱雁台。雁台下
雁台下是絕壁,奇峰聳立,奇峰嶙峋,附近還有清風明月洞。懸崖上還有一石缽,長期噴流出一股泉水,泉從罅出,擊石有聲,噴玉濺珠,升到半空後,落到300餘米的崖下,此景即為白臬飛泉,十分壯觀。山南的大坳崗,相傳為伍子胥曾經過的昭關。山南半山腰,明代禪師道一曾建有三教堂,分為上院、中院、下院,中院有著名的藏經樓,內藏經書無數。在白臬山上,還有梅之煥建造的寺廟群,相傳曾為360餘座,不過現存幾無。
能仁寺
能仁寺又名化主廟,最初曾叫普化寺,建在龜頭的東側,主廟已毀,現存有觀音殿、無梁殿。寺前有白龍、黑龍二井。據記載,該寺始建於元帝年間,重修於宋代,共有三棟。正廟有三天門、大雄寶殿、藏經閣等,另外兩棟,一是天福宮,原為陳姓的香火廟,專門招待素食香火客。據傳,鼎盛時期,寺內有100多名僧人,香客遍及全國。每年自六月初一起,香客如雲,敲鑼打鼓,旌旗遮日。相傳寺內灶前供有扼頸菩薩。如果香客多而飯煮少了,只要筲簸在菩薩頭上擊三下,香客就有飯吃,原能仁寺大門兩旁,有石刻對聯一幅“名山名寺名僧此日名傳原是龜峰山名勝境;古寺古人古聖當時古蹟儼然天竺古能仁”。據考證此聯為三國時曹操所題。現題刻在電視轉播塔院子側門兩旁的石柱上。1974年,黃岡地區在原廟址上修建了電視調頻轉播塔,天線高達75米,每天轉播電視節目,豐富山區人民的文化生活。
觀音殿
觀音殿位於李世民游龜山時題詞的觀音岩上,宙宇現存。相傳,山下有位姓程的孝子,總是上山砍柴,賣柴度日,孝敬父母。孝子三天未歸,母親非常著急,燒香叩頭,驚卻了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下凡把孝子救活並送回家中。後人修廟於此,名曰觀音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