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時稱括蒼先生(《道鄉集》卷二八《括蒼先生易傳序》)。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進士(《宋元學案》卷九八)。神宗熙寧四年(一○七一),為國子直講(《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二八)。哲宗即位,為國子丞,太常博士,加秘閣校理,充徐王府記室。元祐八年(一 ○九三),出為兩浙轉運判官(同上書卷四八四)。元符元年(一○九八),權工部侍郎兼侍講,出知潤州(同上書卷五○一)。徽宗即位,入為秘書監,進給事中。黜知南康軍,改知壽州。建中靖國元年(一一○一),知杭州(《乾道臨安志》卷三)。崇寧元年(一一○二),知揚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七之三六)。召為工部侍郎,移兵部,除寶文閣待制、知廬州。奪職居和州,起知亳州,命下而卒,年六十七。有文集七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東都事略》卷一一四、《宋史》卷三五三有傳。
龔原傳
龔原,字深之,處州遂昌人。少與陸佃同師王安石。進士高第,元豐中為國子直講,以虞蕃訟失官。哲宗即位,詣訴理所得直,為國子丞、太常博士。方議祀北郊,原曰:“合祭,非理也。天子父天母地,既不為寒而廢祠,其可為暑而輟行?此漢儒陋說爾,願亟正之。”加秘閣校理,充徐王府記室,出為兩浙轉運判官。
紹聖初,召拜國子司業,入對,帝問曰:“卿歷徐邸官,何為補外,得非大臣私意乎?”對曰:“臣出使鄉部,獲知民間事宜,臣素知如是,不知其因也。”鏇兼侍講,遷秘書少監、起居舍人,權工部侍郎。為曾布所重。安惇論其直講時事,以集賢殿修撰知潤州。
徽宗初,入為秘書監,進給事中。時除郎官五人,皆執政姻戚,悉舉駁之。又論郝隨得罪,不得居京師,鄧洵武不宜再入史院。朝論謂帝為哲宗服,當循開寶故事,為齊衰期。原曰:“三年之喪,自天子達於庶人,一也。”主議者斥其妄,黜知南康軍,改壽州。俄用三年之制,乃復修撰,知揚州。還朝,歷兵、工部二侍郎,除寶文閣待制、知廬州。陳瓘擊蔡京,原與瓘善,或謂原實使之,奪職居和州。起為亳州,命下而卒,年六十七。
初,王安石改學校法,引原自助,原亦為盡力。其後,司馬光召與語,譏切王氏,原反覆辨救不少衰。光嘆曰:“王氏習氣尚爾邪!”為司業時,請以安石所撰《字說》、《洪範傳》及子雱《論語》、《孟子義》刊板傳學者。故一時學校舉子之文,靡然從之,其弊自原始。
《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宋史·卷三百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