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真草隸篆皆通,尤擅狂草和行草榜書。其草書汲取了張旭、懷素、二王和孫過庭等人法書的藝術性,詩書畫相融,清峻飄逸,獨具一格。 醉龍擅長國畫山水的純水墨畫法,側重“焦濃中淡清”中的“焦墨”和“清墨”的運用。醉龍作畫時講就大中小筆一齊上陣。一碗墨,四五盆清水,十幾支大大小小的毛筆,再痛飲半瓶子白酒,即作起畫來。其畫作雄厚峻雅,出神入化。醉龍在作山水畫時,常常把雲氣作為特別著意的地方。他說:雲活則畫活,雲死則畫死。醉龍歷游名山大川,注重師法自然,寫景抒情,無論鴻篇巨製,尺幅小品,都表現了非凡的氣度。
八十年代以醉龍為主創立了泰山詩派,主張抒發潛意識中的新意境。
在詩書畫的鑑賞收藏方面,醉龍先生不重“聽”,而重“看”,他打了一個比方:是騾子是馬拉出來看看,而不能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聽聽。“字畫名人”與“名人字畫”各有千秋,但歷史的分量大為不同。
對於詩書畫的難度,醉龍認為畫難,書更難,而詩尤為難。從造型方面看,可以這樣說:畫是三維,書是二維,詩是一維。詩落在紙上是單一的是點線,書法落在紙上是千變萬化的平面,畫落在紙上是點線面形成的三維立體。越簡單的越複雜。過去常比喻詩是:皇冠上的明珠,實際上應該說是:心靈的窗戶。
一般教科書對書寫的速度認為:楷書如坐,行書如走,草書如跑。醉龍認為應把“坐走跑”改為“三走”:即楷書如慢走,行書如中速走,草書如快走。近六十歲的醉龍說:自己用了半個世紀的書法體驗,才把草書的速度放慢下來。醉龍對捻筆技法的嫻熟運用,使他能在書畫創作中用筆灑脫。他說:捻筆技法可以把大大小小的毛筆的中鋒,用到筆肚和筆根。
醉龍強調詩書畫不分家:詩是書畫意境的真諦;書法筆功是中國畫的線條基礎;中國畫如有札實的詩書功底,即可突飛猛進。注意三者相融互補,方可充分發揮作者的藝術個性。
個人榮譽
醉龍發表書畫作品、詩歌、小說、散文達1500多篇(幅),獲獎甚豐。其創作成就被載入《山東作家辭典》(1995年版)、《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2000年版)等200多部典籍中。在2000年第二屆中國“天鵝杯”書畫大賽中獲特等獎。2005年被中國收藏學術研究會和世界文化藝術鑑定中心評為當代中國書畫收藏市場最具收藏價值藝術家。2009年被中國國學研究會和《六十年中國文藝盛典》編委會授予中國文學藝術最高成就獎—金獎。 2004年在濟南建成醉龍藝術館,展出其書畫精品300多幅;其書畫作品被海內外大量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