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紋大鼎

龍紋大鼎

龍紋大鼎,迄今為止已知的西周最大、最重、最精美的銅鼎。鼎體龐大雄奇,造型魁偉端莊,紋飾典雅莊重。是西周前期的飪食器,1979年出土於陝西淳化縣史家塬村,現藏於淳化縣博物館。

概述

龍紋大鼎龍紋大鼎
龍紋大鼎是西周前期的飪食器,原器通高122厘米,口徑83厘米,腹深54厘米,重226公斤,1979年陝西淳化縣史家塬村出土,現藏於淳化縣博物館。
腹部有三犧首大鋬,鋬耳下有鉤形珥,為銅鼎類所僅見。口沿上緣飾獸面紋狀展開龍紋,豎角奮足,鱗身卷尾,下襯細雷紋地。中鼻有棱脊,正中對獸面,口下浮飾一牛首。獸面咧嘴奮爪,作啖牛之勢。足上端飾帶鼻棱脊獸面紋。此鼎形體龐大雄奇,造型魁偉端莊,紋飾典雅莊重,是迄今已知西周最大、最重、最精美的銅鼎。

紋飾特點

紋飾一改晚那種繁縟複雜的"三層花"風格,只在耳側和口沿下飾六條曲身卷尾龍。龍角高豎,獠牙利爪,隔扉兩兩對峙。扉棱之下附飾圓雕牛首。布局疏朗,簡潔明快。
龍作為紋飾有多種含義,首先是水神,是水中的靈物;再者,龍又是天象中的蒼龍星宿的象徵;三是古代華夏民族視龍為自然力量的代表,認為有征服自然的超能力;另外,中國人對龍的崇拜起源很早,傳說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就是龍族,夏商周都以龍自居。而商周奴隸主貴族們把龍的形象雕鑄在祭祀和宴饗的青銅禮器上,無疑是想把自己標榜成龍的後裔,即所謂"既見君子,為龍為光"(《詩經·小雅》),用以鎮懾奴隸,光耀祖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