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高蹺是農村在喜慶節日的一項藝術表演。男青年穿上古裝,扮作各種人物角色,腳下踏木竿高蹺,邊走邊舞。通常所見的高蹺,高不過三四尺。而石屏龍武高蹺,高一丈多,可稱高蹺之最。
特點
雙腳各踩一丈多高的木竿高蹺,莫說是走路、舞蹈、就是站起來也得有相當的膽量,可對龍武彝家小伙卻小菜一碟,跨步如飛,如履平地。堪稱石屏民族風情一絕。
龍武高蹺是一種傳統民俗文化。農村在喜慶節日的一項藝術表演。男青年穿上古裝,扮作各種人物角色,腳下踏木竿高蹺,邊走邊舞。通常所見的高蹺,高不過三四尺。而石屏龍武高蹺,高一丈多,可稱高蹺之最。
高蹺是農村在喜慶節日的一項藝術表演。男青年穿上古裝,扮作各種人物角色,腳下踏木竿高蹺,邊走邊舞。通常所見的高蹺,高不過三四尺。而石屏龍武高蹺,高一丈多,可稱高蹺之最。
雙腳各踩一丈多高的木竿高蹺,莫說是走路、舞蹈、就是站起來也得有相當的膽量,可對龍武彝家小伙卻小菜一碟,跨步如飛,如履平地。堪稱石屏民族風情一絕。
據可考史料,遼西高蹺秧歌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女兒河鄉老藝人何玉祥和大薛鄉三屯村老藝人朱煥榮口碑資料,遼西高蹺秧歌在清朝中期就已經盛行,每年農曆年三十開始...
簡介 藝術特色 動作要點 道具服飾 傳承方式協稅高蹺社火,是協稅社火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表演形式,已歷經千年傳承,是當地民眾傳統的文化娛樂方式,並經歲月的錘鍊,形成了一種完整的民間藝術表演形式,在...
基本內容 主要曲目 歷史淵源 基本特徵 主要價值上口子的高蹺秧歌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它是一種民眾喜聞樂見,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
簡介 歷史淵源 項目特色 傳承情況在縣城大會,並有抬閣、架閣、風車、站肩、高蹺等節目,尤為特殊。 現在所用的高蹺,多為木質,表演有單蹺、雙蹺之分。 較大的村,有一村兩會、多會,分散的小村...
簡介 歷史淵源 表演特點 高蹺製作 董王高蹺鄉會南鄭縣協稅高蹺社火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表演曲目繁多,內容非常豐富,僅老藝人白敬民(協稅鎮上街村社火會會員)處,就保存有所扮演的新舊折子戲劇目180...
基本簡介 歷史淵源 基本特徵 主要價值 相關器具與製品白倉高蹺俗稱踩高腳,又稱耍高蹺,是一種深受人民民眾喜愛的傳統競技娛樂活動,主要流傳於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湖南省邵陽縣白倉古鎮及其周邊鄉鎮。 高蹺藝術由...
起源 特色龍武鎮位於雲南省紅河州石屏縣西北部,距縣城87公里,全鎮轄14個村民委員會,121個村民小組,84個自然村。2008年末總戶數6034戶,總人口2241...
歷史沿革 資源環境 經濟狀況 醫療衛生 文化教育小宋佛高蹺是新鄉縣翟坡鎮的小宋佛村的傳統民俗舞蹈,起源於清康熙年間。每逢春節或“祭種”、“祭祀”表演時,前有龍旗彩旗20面,兩側有鐵銃數眼,中間高蹺翩翩...
歷史發展舞龍運動是指舞龍者在龍珠的引導下,手持龍具,隨鼓樂伴奏,通過...等動作和套路,充分展示龍的精,氣,神,韻等內容的一項傳統體育項目。中華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世界上凡是有華人居住的地方都把“龍”作為吉祥之物...
歷史發展 傳說 習俗 風格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