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龍形田是烏鎮的著名景區之一,以花海聞名於世,不同季節均可觀賞到鮮花,吸引了大量外來遊客。
歷史沿革
烏鎮古名烏墩、烏戍。烏鎮處於河流沖積平原,沼多淤積土,故地脈隆起高於四曠,色深而肥沃,遂有烏墩之名。距烏鎮9公里處有一村叫紅墩,其鎮志上說:“紅墩在鎮西,地脈墳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又旁有一村名紫墩,就是因為多紫色石土的緣故。烏鎮歷史淵源流長,根據鎮東“譚家灣古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獸骨等的鑑定,該處屬於馬家浜文化類型,處於新石器時代。可見,六千多年前,烏鎮的祖先繁衍、生息在這裡。
春秋時期,烏鎮是吳越邊境,吳國在此駐兵以防備越國,“烏戍”就由此而來。唐之後,烏鎮沒有再稱“烏戍”的史實。
秦時,烏鎮屬會稽郡,以車溪為界,西為烏墩,屬烏程縣,東為青墩,屬由拳縣,烏鎮分而治之的局面由此開始。
唐時,烏鎮隸屬蘇州府。唐鹹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廟碑》首次出現“烏鎮”的稱呼,這一時期的另一塊碑《光福教寺碑》中則有“烏青鎮”的稱呼。
元豐初年(1078),已有分烏墩鎮、青墩鎮的記載,後為避光宗諱,改稱烏鎮、青鎮。(南宋宋光宗登基,他的名字是個怪僻字,“惇”,念“敦”,於是天下念“惇”的字全不能用,自此之後烏墩就定稱為烏鎮。)1950年5月,烏、青兩鎮合併,稱烏鎮,屬桐鄉縣,隸嘉興,直到今天。
烏鎮隸屬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西臨湖州市,北界江蘇蘇州市吳江區,地處江南水鄉。
烏鎮原以市河為界,分為烏青二鎮,河西為烏鎮,屬湖州府烏程縣;河東為青鎮,屬嘉興府桐鄉縣。解放後,市河以西的烏鎮劃歸桐鄉縣,才統稱烏鎮。全鎮轄13個社區居委會和18個行政村。陸上交通有貫穿鎮區的縣級公路姚震線,與省道鹽湖公路、國道320公路、318公路、滬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相銜接。
烏鎮是典型的中國江南地區水鄉古鎮,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烏鎮具有六千餘年悠久歷史,是全國二十個黃金周預報景點及江南六大古鎮之一。1991年被評為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1999年開始古鎮保護和旅遊開發工程。
2014年11月19日始,烏鎮成為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永久會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龍形田位於東經120°54′,北緯30°64′。地處浙江省嘉興市(地級市)桐鄉市(縣級市)北端,西臨湖州市南潯區,北接江蘇蘇州市吳江區,為二省(浙江,江蘇)三市(嘉興,湖州,蘇州)交界之處。烏鎮距桐鄉市區13公里,距周圍嘉興、湖州、吳江三市分別為27公里、45公里和60公里,距杭州、蘇州均為80公里,距離上海有140公里。
十字形的內河水系將全鎮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區塊,當地人分別稱之為“東柵、南柵、西柵、北柵”。
氣候
龍形田隸屬桐鄉市地處東南沿海,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冬暖濕潤,四季分明,雨水豐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濕、夏熱、秋燥、冬冷的氣候特點。
年平均氣溫16.5℃。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4.1℃,極端最低氣溫-11.0℃,出現在1991年12月30日。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28.5℃,極端最高氣溫39.8℃,出現在2009年7月20日。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的平均回暖初日在3月17日,結束日在11月26日。無霜期243.6,年雷暴雨日32.1天,年大霧日30.8天,年降雪日9.6天。
年平均降水量1243.8毫米。年季變化大,1999年最多降水量1755.6毫米,2003年最少,降水量774.4毫米。全年有兩個主要雨季,第一個雨季在3~6月,其中3~4月為春雨期,降水量在370.6毫米~108.7毫米之間,占年降水量的18.2%。5~6月是主汛期,稱為梅雨期,降水量在715.3毫米~94.7毫米之間,占全年降水量的24.3%。第二個主要雨季在9月,稱為秋雨期。年雨日平均140.2天,雨日最多為2010年達154天,最少為1986年僅120天。
年平均日照1798.8小時。其中,7月、8月最多,月平均日照分別為208.5小時和206.0小時。1月、2月最少,月平均日照分別為113.0小時和107.4小時。年平均蒸發量1484.8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9%,幅度在76%~82%之間。
主要災害性天氣有暴雨、乾旱、颱風、連陰雨、寒潮、雷電及大風等。
景區特色
龍形田具典型江南水鄉特徵,完整地保存著原有晚清和民國時期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陳運和詩《烏鎮剪影》贊“一個現代文明影響不大的世界一張古老色彩依然濃重的史頁”。以河成街,街橋相連,依河築屋,水鎮一體,組織起水閣、橋樑、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獨具江南韻味的建築因素,體現了中國古典民居“以和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和諧相處的整體美,呈現江南水鄉古鎮的空間魅力。
小橋流水,橋是江南水鄉古鎮不可或缺的。現30多座其中西柵有通濟橋、仁濟橋,中市及東柵有應家橋、太平橋、仁壽橋、永安橋、逢源雙橋;南柵有福興橋和浮瀾橋;北柵有梯雲橋和利濟橋。這些橋最早建於南宋,大多始建或重建於明清,有些橋還題有橋聯。詩人王心鑒在《烏鎮行旅》一詩中這樣寫到烏鎮的小橋:“幾度夢江南,小橋舊曾諳。白牆竹窈窕,黛瓦燕呢喃。紅袖怡酒興,碧水潤琴弦。雨巷尋杏花,邂逅烏篷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