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公孫龍(前320年-前250年),傳說字 子秉,戰國時期趙國人,曾經做過平原君的門客,名家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為《公孫龍子》,西漢時共有14篇,唐代時分為三卷,北宋時遺失了8篇,至今只殘留6篇,共一卷。
其中最重要的兩篇是《白馬論》和《堅白論》,提出了“白馬非馬”和“離堅白”等論點,是“離堅白”學派的主要代表。與他齊名的是另一名家惠施。
內容介紹
《漢書·藝文志》中收錄了十四篇,後來多數散失,《隋書。經籍志》只在“道家”下列《守白論》。《公孫龍子》原有14篇,但現在只保存下來了六篇。第一篇《跡府》也是後人蒐集的有關他的事跡,其他五篇基本上可以肯定是公孫龍所作。作為名家的代表人物,他以“白馬非馬”論和“離堅白”而著名,他的這些思想分別見於《白馬非馬論》和《堅白論》中,這是公孫龍名辨思想的核心內容。在《公孫龍子》一書中,公孫龍主要研究了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以及事物的共性和個性所具有的內在矛盾,他的特點就是誇大這種矛盾,並否認兩者的統一,所以最後得出違背常理的結論。即白馬不是普通所說的馬,顏色中的白色和質地的堅硬他也人為地分裂開來論述。
另外,在《指物論》中他還著重論述了指與物的關係。“指”即事物的概念或名稱,“物”是具體的事物,它們的關係也就是物質與意識的關係,《通變論》則論述了對運動變化的看法,《名實論》討論名與實的關係。上述的五篇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學說體系。
《公孫龍子》的注釋本,有宋朝人謝希深的注本,明朝人傅山的注本以及清朝陳澧的《公孫龍子注》,近代陳柱的《公孫龍子集解》,王啟湘的《公孫龍子校詮》,譚戒甫的《公孫龍子形名發微》,龐朴的《公孫龍子研究》,伍非百的《中國古名家言》也可以參考。
作品評價
傅山:“公孫龍四篇是一義。其中精義大有與《老》《莊》合者。”
作品註疏
傅山《公孫龍子注》
程智《守白論》
書籍篇章
《公孫龍子》根據《漢書·藝文志》記載來看,全本應有14篇,《隋書。經籍志》只在“道家”下列6篇。根據各篇語言分析來看,除其中第一篇《跡府》 為後人記述的有關公孫龍的事跡生平之外,其餘五篇則被公認為公孫龍的作品。其中《白馬論》所提出的“白馬非馬”論,以及《堅白論》所提出的“離堅白”的兩個命題,是公孫龍詭辯思想的精華。
跡府第一 | 白馬論第二 | 指物論第三 |
通辯論第四 | 堅白論第五 | 名實論第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