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家先修身

《齊家先修身》出自中國儒家經典《大學》。在這裡,修養自身的關鍵是克服感情上的偏私:正己,然後 正人。

基本資料

【名稱】《齊家先修身》
【年代】 戰國時代
【來源】
《大學》

【體栽】 記敘文

作品原文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①,之其所賤惡 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②而辟焉,之其所敖情③ 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④。”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傳8)

作品注釋

①之:即“於”,對於。辟:偏頗,偏向。

②哀矜:同情,憐憫。

③敖,驕做。惰:怠慢。

④碩:大,肥壯。

作品譯文

之所以說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養自身,是因為人們對於自己親愛的人會有偏愛;對於自己厭惡的人會有偏恨;對於自己敬畏的人會有偏向;對於自己同情的人會有偏心;對於自己輕視的人會有偏見。因此,很少有人能喜愛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點,厭惡某人又看到那人的優點。所以有諺語說:“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壞,人都不滿足自己莊稼的好。”這就是不修養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作品讀解

在這裡,修養自身的關鍵是克服感情上的偏私:正己,然後 正人。 儒學的進修階梯由年向外展開,這裡是中間過渡的一環。在此之前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都在個體自身進行,在此之後的齊家、治國、平天下開始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家庭走向社會,從獨善其身轉向兼善天下。當然,其程式仍然是由內逐步外推:首先是與自身密切相關的家庭和家族,然後才依次是國家。天下。 正因為首先是與自身密切相關的家(家庭和家族),所以才有一個首當其衝的克服感情偏私的問題。 中國人常說:“家和萬事興。” 美國人說,“家是父親的王國,guó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 德國人說:“人無國王、庶民之分,只要家有和平,便是最幸 福的人。” 法國人說得更好:“對於亞當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對於亞當的後裔而言,家是他們的天堂。”(伏爾泰語) 家是永恆的話題。 但是,如果你不排除偏私之見,修身正己以正人,你就不能管理好這個你所擁有的天堂和樂園,就會像有人所告誡的那樣:“壞家庭無法養育我們純潔的靈魂,倒有可能成為我們自掘的墓場。” 天堂不就變成地獄了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