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齊伯林號航空母艦](/img/c/aec/wZwpmLzUDO3UzN5YzNwYj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2czLz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Graf Zeppelin Carrier
齊伯林號航空母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一直未能裝備航空母艦。德國曾有裝備航空母艦的計畫,但未能完工。
建造背景
德國在建造航空母艦方面是一個新的嘗試,雖然在建造前德國工程師對早期英、美、日本的航空母艦進行了仔細分析和研究,但是不可能解決所有遇到的問題。最令人沮喪的是,空軍元帥戈林認為第三帝國的所有會飛的東西和一切飛行行動均必須由空軍指揮,堅決不同意海軍擁有或單獨指揮一個小小的飛行單位。所以,雖然德國已有可供艦載的Fi-156和可摺疊機翼的Ju-87C型飛機,但航空母艦仍然不可用。
“齊”艦從外觀上看十分先進,但由於是第一次設計的航空母艦而有不少缺陷。數量龐大的艦載武器存在不少射擊死角,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反而使艦體增重不少;所有對空射擊武器都布置在右舷,當敵機從左舷進入攻擊時,軍艦毫無還手能力;續航力低,活動半徑受限,充當大西洋商業襲擊艦隊的旗艦力不從心。
建造分歧
另外,該艦究竟應該裝備什麼武器一直爭論不休,直到1942年才解決了分歧,開始繼續完成建造。1943年,德國已經無力在繼續完成“齊”艦的建造了,有限的人力、物力資源要優先滿足潛水艇的建造。飛機彈射器已分段安裝完畢的“齊”艦隻能停工。1945年蘇軍逼近時,德國自己在港口內鑿沉了該艦。
蘇軍占領Stettin後,打撈起“齊”艦,裝上在德國繳獲的戰利品,如最新型的潛艇分段、其他大型設備,1947年8月用拖輪將“齊”艦拖到列寧格勒。隨後,該艦被拖到更偏僻的Naval Polygon,充當蘇軍俯衝轟炸機和魚雷艇的靶船,最終被擊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