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尾藻

鼠尾藻

鼠尾藻,學名Sargassum thunbergii,隸屬於褐藻門,圓子綱,墨角藻目,馬尾藻科,馬尾藻屬。主要分布潮間帶,為優勢種,北起遼東半島南至雷州半島均有分布。鼠尾藻的盤狀固著器是多年生的,當藻體成熟放散卵和精子後,莖和主枝逐步脫落,只留下固著器,並通過營養繁殖的方式從固著器上萌發新芽而長成一株新的藻體。雌雄異株,其自然繁殖方式有兩種:有性繁殖和營養繁殖,以固著器再生植株的營養繁殖方式為主,有性繁殖為輔,共同維繫種群的繁茂。藻體成熟時產生大量生殖托,生殖托上有許多生殖窩,雌生殖托的生殖窩內產生卵,雄生殖托的生殖窩內產生精子。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鼠尾藻鼠尾藻
俗名: 鼠尾藻、鼠尾巴、青蟲子、刺海松

學名:谷穗菜、老鼠尾巴菜

分布:主要分布潮間帶,為優勢種,北起遼東半島南至雷州半島均有分布。

基本內容

拉丁文名:S.thunbergii(Mert.)Kuntze

俗名: 鼠尾藻

產地及產期:

產于海礁、浪崗、嵊山、中街山、普陀山、象山港、韭山、大陳、洞頭、南虎、大漁等地。廣分布於我國沿海。本種系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暖溫帶性海藻。可作制膠工業原料。

介紹:

藻體黑褐色,形似鼠尾,高3~50厘米,可達120厘米。主幹短粗,上長數條主枝。主枝圓柱形,數條縱走淺溝。輪生短小分枝,葉絲狀,短小,全緣或有粗鋸齒。氣囊小,紡錘形,頂尖,有細柄。固著器盤狀至圓錐狀。生殖托圓柱形,長5~15毫米。 生長在中潮帶岩石上或石沼中。全年可見,生長盛期3~7月。

鼠尾藻的生活史類型屬於二倍體單相世代,沒有一般藻類植物的世代交替,缺少配子體階段(圖1)。雌雄異株,其自然繁殖方式有兩種:有性繁殖和營養繁殖,以固著器再生植株的營養繁殖方式為主,有性繁殖為輔,共同維繫種群的繁茂。鼠尾藻的盤狀固著器是多年生的,當藻體成熟放散卵和精子後,莖和主枝逐步脫落,只留下固著器,並通過營養繁殖的方式從固著器上萌發新芽而長成一株新的藻體。藻體成熟時產生大量生殖托,生殖托上有許多生殖窩,雌生殖托的生殖窩內產生卵,雄生殖托的生殖窩內產生精子。成熟的卵和精子離體後,在水中受精,受精後附著在岩石上萌發成為新的藻體。

漁業價值

本種系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暖溫帶性海藻。可作制膠工業原料,是海參、鮑魚等水產動物的天然優質餌料。

海水藻類植物

藻類植物的一門。褐藻門現存約250屬,1500種,絕大多數海產。紅藻門約有760屬,4410種,絕大多數海產。綠藻門本門約8600種,少數產于海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