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黑麻板村背靠大青山,位於包頭市東郊50.6公里處,東距土右旗薩拉齊鎮12.6公里。村子始東起依次有腦包溝、狼窩溝、小榆樹溝、榆樹溝、二道溝、擔水溝、小擔水溝,西至大斗靈沁溝,東西長約3公里,110國道橫貫村莊,南臨G6京藏高速公路,村南還有京包鐵路線,交通十分便利。
當地以種植、養殖、貿易為主要經濟來源。種植多以玉米,小麥,果樹,葡萄為主。果樹包括酸果、黃太平、杏、梨、李子等,葡萄品種包括金亞、馬特、龍眼、巨峰、白牛奶、青香蕉、紅瑞寶等。養殖以山羊、小尾寒羊和肉豬為主,此外還有禽類,蠍子等。貿易多為煤炭產業,當地煤炭加工和運輸業發達,早在清末民初時期煤炭業和運輸業就非常發達。尤其是道光十五年張家在呼市成立的公義店,有煤炭王的稱號。現今呼和浩特市還有以此店名命名的"公義店街"。2004年前後,依靠當地的煤炭資源和便利的運輸條件,形成了以公積板村、黑麻板村和小板申氣-大城西的三角煤炭貿易帶,此貿易帶為包頭市最大的煤炭交易場所,強力的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後因污染,政府重新整治規劃,已經初見成效,當地煤企引進了多種先進管理措施,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村子擁有悠久的歷史,為包頭市阿善文化遺址之一,村子原有一段古城牆,為趙長城一部分,呈環形包圍村子,後因人為破壞,已經使得其面目全非,消失殆盡。當地多為晉移民,以半國語和山西口音為主。村子張、王、聶、劉、陳為大姓,人口居多,此外還有薛、宿、黨、范、樊、黃、白、趙、倪、馬、溫、徐等姓氏。
行政區劃
地理位置: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東河區沙爾沁鎮東12.2公里處。
氣候條件:半乾旱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人口民族
漢族、蒙古族、回族
歷史文化
阿善文化
內蒙古新石器時代晚期考古文化。阿善文化,被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蘇秉琦教授稱為“包頭源”。1979年,在大青山南麓台地上的古城灣、莎木佳、阿善溝等地又發現了新石器時代遺址10餘處。其中,阿善溝遺址考古發掘面積最大。
黑麻板大廟
黑麻板大廟,立建於道光十五年(約1835年),光緒十五年(約1889年)重妝(粧)建立。上海電影廠1955年上映的電影《宋景詩》曾在這裡拍攝取景,從此片中攝取的圖像,可看到廟外的一部分,以及廟後的山和右側的鐘樓。
黑麻板大廟,是一座宏偉的寺廟,遠近聞名,遺憾的是毀於文革,之後在這裡建起學校。
現幸留的小廟,是後來修建的,保存完好的一對兒石獅,立在小廟前,110國道從廟門前通過,仿佛見證著時代的滄桑。石獅上面刻著:道光十五年立,光緒十五年重妝(粧)建立,住持僧貝(具)儀(儀)施,住持僧海玉叩。
地方特產
果樹主要包括:杏(金杏、蘭州大杏、本地杏)、梨(香水梨、脆梨、蘋果梨、早熟梨)、李子、蘋果、葡萄(金亞、巨峰、馬奶、馬特、維多利亞、奧古斯特、青香蕉、紅提、紅瑞寶、龍眼)、黃太平果、123果、海紅果、沈農果、酸棗樹、紅棗(脆棗、新疆大棗、本地棗)。
畜牧主要包括:肉豬、山羊、綿羊(小尾寒羊)、牛、驢、肉雞(本地柴雞、烏雞、珍珠雞)、蛋雞。
草藥主要包括:甘草、黃芪、天麻、地黃、蒲公英、艾、馬勃、枸杞、車前草、小薊草、灰菜、苦苣菜、蒼耳、龍葵根、野蔥、益母草、狹葉蕁麻等等(編者知識水平有限只能列舉部分)。
著名人物
泰來炭局——張氏家族
歸化城(呼和浩特)中原有四大煤炭店分別是:公義、元盛、元泰、萬義,其中公義店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開業的,之後依次為元盛、元泰、萬義三店。當時能開礦採煤的商戶都是很有實力的,公義店的財東是薩拉齊黑麻板的張家,張家不僅在大青山折回溝開有煤礦,並且下設專門銷售的字號——公義店,還在黑麻板設立泰來炭局。張家在清代和民國初年經營煤炭的勢力非常大,時人謂之,綏西的“煤炭大王”。
張登鰲
黑麻板村人,民國時任涼城縣長,包頭市代市長。1949年4月綏遠省成立革新運動委員會,張登鰲是成員之一。因為官清廉,人稱“莜麵市長”。
陳璋
黑麻板村人,解放前夕,富甲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