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1
【功能主治】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煎湯10碗,再煎汁取3碗,分2日服完。未破者即消,已破者生肌自愈。
生頭面者,加川芎2兩,附子2錢;生身左右前後者,加當歸2兩,甘菊花1兩,附子3分;生手足四肢者,加白朮2兩,茯苓1兩,附子5分。
【各家論述】玄參退浮游之火,得甘草之助,解其迅速之威;得柴胡之佐,能舒抑鬱之氣,又有引經之味,引至毒處,大為祛除。用至一斤,力量更大,又是補中兼散,則解陰毒,不傷陰氣,所以建功。若些小之證與非陰證,不必用此重劑。
【摘錄】《瘍醫大全》卷二十二
方劑2
【處方】白及30g,旱蓮草30g,側柏葉炭20g,地榆炭20g。
【功能主治】止血。主上消化道出血,一般常見的有上消化系潰瘍,炎症,腫瘤,肝硬化門脈高壓,以及藥物刺激所引起的出血。
【用法用量】每日1劑或2劑,水煎服。
如氣脫,加紅參;血熱妄行,可加生地炭。
【臨床套用】吐血:楊某某,男,30歲,教師,1977年4月18日入院。患肝硬化四年,近日吐血,解黑便,經輸血、止血(雲南白藥、安絡血、止血敏),效不顯,故擬上方。第一天日夜各一劑,第二天一劑,出血止;第四天大便化驗隱血(-)。
摘錄
《河南中醫》(1981;5:17)
中藥方劑之黑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