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翅鳶—美麗的小型猛禽

黑翅鳶—美麗的小型猛禽

眼先有黑斑和鬚毛,前額為白色,到頭頂逐漸變為灰色。 初級飛羽的外側7枚具有黑色尖端,飛翔時與白色的下體形成鮮明對照。 卵的顏色為白色或淡黃色,具深紅色或紅褐色斑點。

 黑翅鳶是小型猛禽,體長31—34厘米,體重230—235克。嘴為黑色。虹膜為血紅色。眼先有黑斑和鬚毛,前額為白色,到頭頂逐漸變為灰色。羽色特點比較鮮明,容易與其他猛禽相區別:上體為淡藍灰色,肩部大部分為黑色,下體為白色,有深棕色和暗褐色縱紋。初級飛羽的外側7枚具有黑色尖端,飛翔時與白色的下體形成鮮明對照。另外當它將兩個翅膀折合時,則伸達尾羽的後面。尾羽為灰色或灰白色,尖端綴有沙皮黃色,比較短,中間稍微凹陷,呈淺叉狀。跗跖前面一半被羽,一半裸露,呈黃色。

黑翅鳶在國外分布於從非洲的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埃及、南非、馬達加斯加,到亞洲的阿富汗、印度、斯里蘭卡、越南、緬甸、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巴布亞新幾黑翅鳶—美麗的小型猛禽內亞等地,也見於歐洲的葡萄牙、匈牙利、德國等國家。全世界共分化為5個亞種,我國僅分布有南方亞種,分布於河北、浙江、福建、廣西、雲南,大多數為留鳥,但在浙江、廣西、河北等地為夏候鳥,春季於4—5月到達繁殖地,秋季於10—11月離開繁殖地。通常棲息於有樹木和灌木的開闊原野、農田、疏林和草原地區,從平原到4000多公尺的高山均見有棲息。一般單獨活動,活動在白天,多在早晨和黃昏活動,叫聲細而尖,也有較為低沉的呼嘯聲,但一般不善於鳴叫。主要以田間的鼠類、昆蟲、小鳥、野兔、昆蟲和爬行動物等為食。白天常見停息在大樹樹梢或電線桿上,當有小鳥和昆蟲飛過時,才突然猛衝過去撲食。飛翔的高度較低,採用盤旋、翱翔等方式,並不時地將兩個翅膀向上舉成“V”字形進行滑翔,有時也進行鼓翼飛翔。在鼓翼飛翔時兩翅煽動較輕,顯得相當輕盈,發現地面上的獵物時突然直撲而下。

黑翅鳶3—4月間繁殖,營巢於平原或山地丘陵地區的樹上或較高的灌木上。巢較鬆散而簡陋,主要由枯樹枝構成,內而有時放有細草根和草莖,或者根本沒有任何內墊物。每窩產卵3—5枚,每隔2—3天產1枚。卵的顏色為白色或淡黃色,具深紅色或紅褐色斑點。孵卵由雄鳥和雌鳥輪流承擔,孵化期為25—28天。雛鳥孵出後由親鳥共同餵養30—35天后,即可離巢飛翔。

黑翅鳶在我國只有廣西西南部和雲南記錄的地點稍多,河北的記載僅依據1924年在市場所見的記錄,並沒有採到標本, 也沒有野外記錄, 所以可以認為河北並沒有分布, 或僅為偶見的迷鳥; 浙江的記錄是依據30年代以前的早期報導,但福建長樂的記錄是90年代的最新報導,這也是唯一一次在福建記錄到黑翅鳶。因此它是一種較為罕見的珍稀鳥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