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文俗名:黑眶鼠海豚
拉丁文名:Phocoena dioptrica
英文名:Spectacled porpoise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Lahille,1912
物種信息:雄性體長2.04m,雌性1.84m。重60~84公斤。體形與鼠海豚相似,但背鰭低而圓,頭小而圓鈍。口不太大。身體以中部最粗。背黑、腹白,界線分明。黑色區窄,占體上部的1/3,白色區域,且隨年齡增長而增寬。鰭肢、尾鰭位於白色區內,尾鰭上面黑色,但不與背部黑色區相連,下面白色。眼位於白色區內,但眼周圍有黑色環,宛如戴上眼鏡。鰭肢三角形,末端鈍,位置較靠近頭部。肛門頗近尾部,說明腹腔大。椎式C7+T13+L16+Ca32=68。齒式;21~21/17~17,側面觀齒成鏟形。此為稀見種,僅分布於西南大西洋,主要是阿根廷和烏拉圭沿岸,福克蘭群島和南喬治亞。
人們對它所知甚少,至1970年代中期,只發現過10隻標本。自此以後,密集的搜尋增加了上百隻,而且大都出現在南美洲火地島的大西洋原始海灘。多數報告都是根據已經死亡的個體寫就,而且經常只能呈現屍體腐敗分解的初期狀態。黑眶鼠海豚很少在海中出沒,但鹹信實際數量應比有限資訊所呈現的為多。醒目的黑,白相間圖案非常獨特,同時也是鼠海豚科中體型數一數二者。雌雄兩性之間有明顯的差異,雄性的背鰭比雌性大得多,而且也比較渾圓。初生約70-80厘米,成年1.3-2.2米。
雄/雌
唇黑,黑眼圈上有細小的白色線條(像眼鏡般),背部呈藍黑色,頗光滑,背鰭大而渾圓,背鰭基部寬大,白色的條紋沿著尾乾背面延伸,末端尖銳,1或2條灰色條紋(有個體差異),亮白色胸鰭前緣有灰色條紋,小胸鰭位置接近頭部,黑,白部位之間有明顯的界限,腹部的亮白色往體側延伸至一半,白色部位還會隨著年齡而增大,小尾鰭的背面呈藍灰色,腹面呈白或淡灰色
尾鰭
中央凹刻明顯
背鰭
雌性的背鰭
低矮的背鰭呈三角形,比雄性的背鰭小,後緣平直
幼年雄性的背鰭
比成年雄性的背鰭小
行為
黑眶鼠海豚的相關資訊僅僅源自少數觀察所得,而且可資參考的非常有限。然而,據說它們的躲藏功夫極佳,而且游泳速度極快。貼近海面游泳時,或許可見到其體側的白色部分。似乎主要行獨居生活(多數目擊或擱淺記錄也都是單獨一隻的),但也可能小群隊一起生活。
何處觀賞
大多數的目擊,擱淺記錄都是來自南美洲南大西洋沿岸水域。然而,黑眶鼠海豚的分布情況仍是個謎,因為資料來自分布廣泛的地點,其中一些可能是迷途或誤認的結果。來自外海島嶼的記錄(大都上屍體與頭顱)顯示環繞南極分布的狀況,而且也說明分布範圍可能涵蓋了大片汪洋。目前尚不知這些是地理性隔絕的族群,或是大陸沿岸族群因遷徙而混合所產生的情況。
鑑別清單
體型粗壯
體呈藍黑與白色相間
雌性背鰭低矮,呈三角形;雄性背鰭高,呈圓形
頭部小而渾圓
沒有嘴喙
有白色的“眼眶”
尾乾背面有白色條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