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液纖維肉瘤

原始間葉組織纖維組織黏液變性或腫瘤組織的黏液變性。 在高度惡性的黏液纖維肉瘤中,由排列緻密的梭形細胞和多形性細胞組成,核分裂易見。 在診斷黏液肉瘤以前,需排除有明顯黏液變性的其他軟組織肉瘤。

基本信息

概述

中文名:黏液纖維肉瘤
英文名:myxofibrosarcoma
別 名:黏液肉瘤;粘液纖維肉瘤;myxosarcoma;fibrosarcoma
概 述:
黏液纖維肉瘤(myxofibrosarcoma)為黏液細胞和黏液基質所形成的低度惡性腫瘤。極罕見。病損好於四肢,以皮下結節狀腫物為主要表現,界限不清,無自覺症狀手術切除是主要治療方法。

發病機理

發病原因

原始間葉組織纖維組織黏液變性或腫瘤組織的黏液變性。

發病機制

病變位於真皮層,界限不清,沒有包膜,細胞散在黏液性間質內。黏液細胞有異型性,即胞核大多不典型,可多個,部分呈星狀,易見核分裂象毛細血管豐富。病變周圍找到纖維母細胞、脂肪母細胞或橫紋肌母細胞的分化跡象。若黏液肉瘤發生漸進性壞死,則細胞內有脂質。

症狀和體徵

病損多見於四肢、肩或臀部位於皮下深層呈結節狀腫物,多為單個,正常膚色或白色,一般直徑約4cm,最大直徑可達10cm,界限不清,無自覺症狀。切除後可復發,很少轉移。
黏液纖維肉瘤是最常見於老年人的肉瘤之一,雖然總體發病年齡廣,但主要發生於50~80歲,20歲以下患者非常罕見。好發於四肢(3/4以上病例),下肢多於上肢。軀幹、頭頸部、手和足、腹膜後等部位相當罕見。大多數腫瘤發生於真皮/皮下組織,其餘發生於下方的筋膜和骨骼肌。大部分表現為緩慢生長的無痛性腫物。

病理表現

大體病理表現

腫瘤常位於皮下組織內,呈多結節狀生長,切面呈膠凍狀,少數位於深部組織內,向周圍組織內瀰漫浸潤性生長,結節狀外形不明顯。惡性度高的腫瘤中可見壞死。

組織病理學特徵

病變呈結節狀生長,結節間為纖維結締組織間隔,間質呈粘液樣,常瀰漫浸潤,在豐富的黏液基質中可少有細胞或有中等數目的細胞。存在彎曲延伸的薄壁毛細血管,血管周圍聚集腫瘤細胞和(或)炎性細胞(主要是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是其特徵性的改變。
根據黏液樣區域在腫瘤中所占的比例、瘤細胞的豐富程度、瘤細胞異型性大小及核分裂象的多少,將黏液纖維肉瘤分為帝低度惡性、中度惡性和高度惡性三種亞型。低度惡性腫瘤中的腫瘤細胞呈一致性的梭形或星狀,染色質分布均勻,有些細胞中可見多空泡或小泡狀的胞質,類似於多空泡狀的成脂肪細胞。在高度惡性的黏液纖維肉瘤中,由排列緻密的梭形細胞和多形性細胞組成,核分裂易見。黏液性區域的細胞大部分有成纖維細胞分化的超微結構特徵,並有分泌活動。

診斷與鑑別診斷

在診斷黏液肉瘤以前,需排除有明顯黏液變性的其他軟組織肉瘤。
低度惡性黏液纖維肉瘤常被誤診為良性疾病,如黏液瘤(皮膚和肌內)、黏液行梭形細胞脂肪瘤、結節性筋膜炎、腱鞘囊腫和關節旁黏液瘤。
在區別低度惡性黏液纖維肉瘤和其他類型的黏液行軟組織肉瘤,如黏液樣脂肪肉瘤、黏液型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黏液性低度惡性神經鞘瘤及骨外黏液樣軟骨肉瘤時需要特別注意,低度惡性黏液性纖維肉瘤的診斷通常是基於臨床、生長特徵和光鏡下特徵,電鏡、組織化學和免疫組化會對診斷有一定幫助。

治療方法

傳統治療

手術徹底切除為主,放療為輔,化療備選。手術完整切除腫塊(切除範圍包括腫瘤及周圍1~2cm的正常脂肪和肌肉組織)是治療黏液纖維肉瘤的首選方式。如果僅行單純的切除,很可能出現邊緣陽性。所以局部放療是必須的。具體需不需要化療,目前國內認為4-6周期的化療可能有益預後,但是損傷較大。

磁感應治療

腫瘤磁感應治療主要是利用鐵磁性材料在交變磁場下產熱的原理,使腫瘤組織升溫到有效溫度,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磁感應治療具有靶向性、適形性、自控溫、內加熱、可重複、正常組織與腫瘤之間溫差大等特點,它有望克服以往腫瘤局部熱療方法的缺點,成為新的治療腫瘤的有效手段。

預後

腫瘤局部復發率高達50%~60%,常有多次復發,腫瘤復發與組織學分級無關。而轉移和腫瘤所致的死亡率與腫瘤分級密切相關,低度惡性腫瘤不發生轉移,而中、高度惡性腫瘤的轉移率為20%~35%。除轉移至肺和骨外,少部分轉移至淋巴結。低度惡性腫瘤復發時其惡性度升高。腫瘤總體5年生存率為60%~7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