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遠地27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就有了黎城(當時是黎候國)。古老的歷史,塑造了純樸的民族風情,造就了一代代風流人物,蘊藏了無數民間工藝品。布老虎是諸多民間工藝品中獨有物色和代表性的一種。老虎為獸中之王,被作為堅強、勇敢的象徵,被作為統治者的象徵,被作為避邪的產物,民間根據老虎的特徵,製作成各種老虎玩具,用來作為看護嬰兒之寶,陪伴嬰兒成長。布老虎極具觀賞性和欣賞性,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也可為民間研究課題。
一九九八年,由黎城縣谷駝村民間藝人高秋英縫製的布老虎,被國家郵電部選為生肖郵票圖案。
傳說
說起“黎侯虎”,還真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在黎城一座大山里,住著一對年輕夫妻,男的叫張哥,女的叫李妹。張哥身強體壯,李妹天生麗質,夫妻兩人恩恩愛愛,男耕女織,豐衣足食。不到兩年他們又生了一個胖兒子,取名小寶,小日子越過越紅火。天有不測風雲,不知從何方來了一個山妖,相中了這塊風水寶地,帶領一群蛇蠍毒蟲駐紮下來。從此山妖興風作浪,天災人禍接踵而來,人們養豬豬死,養雞雞瘟,生活相當艱難。一日,山妖巡山,看見了李妹,見李妹身如楊柳面若桃花,感嘆道:這樣的美人兒,只應在天上有,如何失落在民間!若能與她結為夫妻,豈不勝過神仙!白天,山妖變成人形,趁張哥下地幹活之際,便來勾引李妹,李妹不想理它,一口回絕。山妖再三引誘李妹不成,惱羞成怒,威脅說:“你要不答應我的要求,我讓你的兒子半死不活,讓你的張郎活不如死,你若心疼他們,就答應嫁給我。”說完化作一股黑風散去。第二天,山妖調集滿山遍野的毒蟲蛇蠍向張哥家進攻。張哥和兒子小寶被毒蟲咬得遍體鱗傷。正當此時,一位雲遊神仙路過此地,看到邪氣雲集,毒霧瀰漫,忙念咒語。霎那間,煙消雲散,毒蟲無影無蹤。接著神仙變成一位遊方道士,手持拂塵,來到張哥家,從隨身葫蘆里倒出二粒仙丹,給張哥父子服下。二人服下仙丹,頓覺神清氣爽,身上毒患全消。一家人高興之餘,急忙拜謝救命之恩。道人開口說:“山妖所為,我已知曉,我送你們神物一隻,可保你家人宅平安。”說話間取出一隻金虎,送給張哥,然後化作清風而去。從此,張哥人宅平安,家境又漸興旺。
四鄰八村鄉親知道此事後,為求得人宅平安,紛紛仿製各種老虎。因為用金、銀、銅不便製作,且代價大,他們就用紅、黃布采縫製。除了布老虎外,還有小孩穿的虎頭鞋、虎頭帽,流傳至今,已經變成一種民俗。
藝術源於民間、源於生活。憨態可愛、栩栩如生的“黎侯虎”以其獨具的民間地方特色,正在受到世人的關注喜愛,同時也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展現了黎城燦爛悠久的古老文化。
歷史
2006年在黎城縣西關村發現了一座西周古墓,在挖掘工作中,出土了一件玉石虎。
據考證,這件玉石虎是當年黎侯國君的陪葬。這件玉石虎的發現不僅證明了虎形器是古黎國民眾當時社會風俗與精神信仰的重要特徵。而且從另一側面還間接證明了《尚書》中提到的“西伯勘黎”這一故事的可信度。國家文物局稱,西周古墓是2006年中國考古的重大發現。據《左傳》記載,商紂王為了逼各諸侯多進貢,在黎城舉行了一次威武的閱兵儀式,但東夷首領拒貢賦而叛商。他們認定滅商之前不把黎侯國滅掉,將後患無窮,由此有了“西伯勘黎”的故事。
這次由周文王親征攻打黎侯國的戰役傷亡較大,久攻不下。進退兩難之時,一位謀士獻計,不能得勝是因為黎侯國有一塊上天賜給的玉石虎,此虎靈氣甚高,能保一方平安。周文王於是挑選一位武藝超群的高手,裝扮成黎民百姓,混入城中將玉石虎盜走。果然,沒有幾天,周文王的軍隊就將黎侯國攻克。黎侯國滅掉了,但沒過多久,周文王與那位獻計的謀士相繼病逝,人們說這是因為他違背天意,殘殺了眾多黎民百姓。為此,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不僅將盜走的玉石虎歸還給黎侯國,還將逃亡的黎侯國君請回,恢復了黎侯國。黎侯國國君死後,又將那塊鎮國之寶玉石虎隨葬。後來,為了紀念玉石虎和黎侯國君,百姓紛紛用不同材料製作成各種老虎取名為黎侯虎或黎國虎。
幾千年來,黎城人對虎的喜愛有增無減,歷經數千年歲月的更迭、風雨的洗禮,黎侯虎已經化為一種民俗文化,深深地植根於黎城人民的生活中,寄寓著百姓祈福避邪的美好願望。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布藝黎侯虎,更大程度上是從文化意義上被人們所認可和接受的,購買它的人,多半是為了收藏和裝飾。
如今的“黎侯虎”和傳統意義上人們用來“望滿月”的黎侯布老虎,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自從高秋英的“黎侯虎”“出籠”後,黎城縣的“黎侯虎”製作已形成了一個特色產業,形成了“群虎鬧市潮”的勢頭。
形成與發展
虎是人們敬畏和崇拜的對象,在傳統文化中不僅意味著虎虎生威、
生龍活虎,而且還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隨著農曆虎年的日益臨近,商場內隨處可見各種小老虎、大老虎。提起老虎工藝品,記者首先想到的是有“中國第一虎”美稱的黎侯虎。黎侯虎是我市黎城縣的特產,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黎侯虎,不僅在我們山西是“虎”頭老大,即使放在國際上也是獨樹一幟的,在中國更是有著“中國第一虎”之美譽。2008年黎侯虎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黎侯虎的文化價值隨之在更大的範圍內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其經濟價值也逐漸在當地得到開發利用。黎侯虎,發祥于山西黎城縣,因黎城古稱黎侯國而得名,是黎城民間手工技藝的一朵奇葩。黎侯虎起源於商周時期以虎為圖騰的民間風俗,後經過3000年歷史演變,逐步完善定型於今天集故事、草編、刺繡、剪紙、書畫於一身的獨特造型。黎侯虎在民間有賜福、鎮宅、生財等文化內涵,被譽為中國第一虎。1998年第二輪生肖虎票第一枚採用的圖案就是“黎候虎”的形象。
印上虎年郵票
誰能想到,黎城縣谷駝村農婦高秋英農閒時的一個愛好,竟讓一個百姓炕頭的布老虎玩具成為一個聞名遐邇的品牌——“黎侯虎”。1998年國家郵電部選中了高秋英做的“黎侯虎”作為虎年生肖郵票圖案,“黎侯虎”郵票成為山西省繼壺口瀑布、應縣木塔之後,又一載入集郵史冊的藝術珍品。
1998年1月5日,虎年出生的郵票設計師王虎鳴先生設計的憨態十足的“黎侯虎”生肖虎票發行了,郵票圖案是以我市黎城縣農婦高秋英縫製的黎侯虎為原型,同時發行的還有一套9種紀念郵品。這枚被命名為“虎虎生機”的虎票從此成為山西長治黎城的一張品牌。起源
布老虎郵票的誕生還得從1997年初說起。1997年在長治市郵電局舉辦的女職工手工藝品大賽中,黎城縣郵電局女工李玲雲縫製的一隻布老虎引起了市集郵公司經理蘆金雙的注意。
曾是紡織女工的她拿起這隻布老虎反覆端詳,除了手工略顯粗糙之外,布老虎還是蠻古樸可愛的。這位做了十幾年集郵工作的經理突然想到明年是虎年,何不把這布老虎搬上郵票……很快,時任黎城縣郵電局局長的趙國奇按照省市局和市集郵公司的要求,在全縣發動製作布老虎。恰好這一年,高秋英與同村的靳蘇英、申朝霞正張羅著做布老虎,因為姐妹仨的女兒都懷孕了,像她們的長輩那樣,她們也準備給即將出生的外孫兒做個布老虎當禮物。當趙國奇看到這三個婦女做的布老虎時,深深地被這幾隻四肢直立、昂首挺胸、憨態十足的布老虎所吸引,於是就從高秋英她們做好的布老虎里挑了幾隻,送到北京參加虎年生肖郵票圖案的評選。意想不到的是,由高秋英做的布老虎從數十個圖案中被選中了!黎侯虎就憑著這樣一個看似完全偶然的機會走出了太行山,堂而皇之地擺上了郵電部各位郵票設計師和評審人員的案頭。而最終,由高秋英做的這幾隻布老虎幾經曲折在與“山東虎”、“秦嶺虎”等老虎的競爭中脫穎勝出,成為1998年虎年生肖郵票的原型。黎侯虎也一下子名聞全國。發展2004年4月,黎城縣政府打響黎侯虎這張王牌,在德國、澳大利亞等國設立了銷售點,黎侯虎成為長治、黎城對外交往的傳統禮物。2005年6月,原郵電部副部長、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會長劉平源帶領的中國集郵代表團參觀美國集郵協會時,特地將一隻黎侯虎和一枚有王虎鳴簽名的“黎侯虎”首日封贈送給美國郵協,使這隻黎侯虎成為美國郵協的鎮“宅”之寶。
2008年7月,黎侯虎被正式確定為北京奧運會民間工藝參展品,奧運會期間在北京地壇公園向中外朋友進行了為期15天的展示。它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再一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一枚小小的“虎虎生機”郵票,展現了黎侯虎的風貌,不僅成為黎城縣的一張歷史名片,成為一個致富產業,而且還成為申遺的一張通行證。2008年6月14日,國務院已批准“黎侯虎”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序號871。隨後,黎城縣因黎侯虎手工藝,也被文化部正式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寓意
黎侯虎是黎城民間手工技藝的一個縮影,集歷史傳說、虎的原始崇拜、圖案紋飾和所昭示的信仰與審美觀念為一體,民間賦予黎侯虎以賜福增壽、鎮宅祛邪、安家生財等民俗功效。表現了黎城人在日常生活和社會活動中鮮明的民俗特性,是黎城地域裡人們生存意識和生存方式的特定慣例。如當地有給出生的小孩“望滿月”的習俗,在滿月那天,由孩子的姥姥拿上“虎”,放到小孩懷中,意在示意小孩像虎一樣健壯,然後小孩母親再把“虎”放在小孩的身旁,虎頭沖向小孩身體,示意這隻“虎”能護佑孩子健康成長。歷經數千年歲月的更迭、風雨的洗禮,化為一種民俗文化,黎侯虎深深地植根於黎城人的生活中,寄寓著百姓祈福避邪的美好願望。
古老的圖騰
虎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相傳虎以前是玉
皇大帝殿前的虎衛士,因為當時凡間的飛禽走獸無人鎮管,給人間造成了很大的災難。所以玉帝就將虎衛士封為百獸之王,讓它下落凡間總管百獸,永保下界安寧。當然,這個傳說是無從考證的。但從春秋戰國時期將領用來調兵遣將的虎符,和後來的虎環、虎雕等除災免禍的鎮邪之物都不難看出,長期以來,虎一直都受到我們華夏民族的崇拜。至今在周邊農村,還保留著給孩子戴虎頭帽、穿虎頭鞋的習俗。
高秋英與她的布藝老虎
高秋英現年70多歲,是黎城縣黎候鎮谷駝村一個普通農村婦女,過去由於家裡貧窮,從小就跟著母親學會了各種針線活,布老虎的樣式和製作是她的家傳。高秋英從20多歲起就開始縫製布老虎,在保留傳統製作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工藝和版樣,她製作的布老虎獨具特色,成為全縣製作布老虎的樣板。
1998年是農曆虎年,郵電部在全國範圍內徵集玩具老虎作為虎年生肖郵票的圖案,縣郵政局把高秋英的布老虎作為選送品,同時根據春秋戰國時期黎城曾名黎候國,就為高秋英的布老虎起了個具有地方特色的名字“黎候虎”。“黎候虎”在全國30多種圖案樣品的角逐中以雄猛神態和漂亮的色澤,被專家們選定為虎年生肖首枚郵票圖案,“黎候虎”上了國家的名片,它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高秋英製作的黎侯虎,從剪裁、拼縫成形、內部的填充、眼睛眉毛的鑲嵌,力求表現老虎的兇猛、威武之中又有幾分憨態之氣,以其達到避邪鎮宅之效果。黎侯虎肢體造型粗、短、胖,表現了敦厚、健壯的形態;四足微微外撇,呈扎地生根狀;頭微昂,從態勢上塑造了虎虎生威的精神勁和孩子般的天真可愛味道;黎侯虎無尖角、硬刺,符合民間玩具的造型法則,顯現出一種團塊美、簡約美和質樸美。虎體前後兩朵略帶鏇風狀花紋,表示了動物皮毛生成的規律;在色彩上,用黃色棉布作底色,奠定了老虎的基本色調,腹頷配以紅布,增添了吉祥與喜慶之感,虎蹄足端處飾以篆書體“心”字象徵性標識的形紋。黎侯虎講究雌雄配對,由整塊布料剪成一陰一陽、陰陽相合的波紋狀,分別貼於雌雄兩虎背上,從而區分其雄雌性別,表達了陰陽結合生生不息的生殖繁育觀念。黎侯虎鼻子、眉、眼,要一點點剪出來,鼻子好像樹葉一樣,眼睛明亮,由紅、白、黑三種顏色迭加而成,它是五官中最現眼、最中央的部位。
高秋英介紹說,她製作布老虎,首先要選擇代表喜慶、吉祥的紅黃兩種顏色的布料,然後要將虎身的兩大塊布料和虎身花紋按版樣裁剪,再將虎身兩大塊布料縫得嚴嚴實實,再往虎身內填充木屑搗實使之成形,將黎侯虎的眼、眉、耳等部位和虎體紋飾繡制裁剪好,最後將裁剪好的花紋貼上虎身,再將事先繡制好的眼、眉、耳等縫製在相關部位,就完成了一件布藝黎侯虎。
“黎侯虎”虎年生肖郵票發行後,高秋英成了名人,她的手藝也有了用武之地。黎城縣婦聯、縣農業局等單位開辦培訓班,請高秋英把手藝傳授給當地的農村婦女。黎城老虎製作和加工也有了一定規範,把原來大小不一、造型不一的黎侯虎統一為固定樣式。高秋英所在的谷駝村,黎侯虎製作已成為婦女們發家致富的一項產業。
但目前黎侯虎在傳承保護和開發利用上卻面臨著危機。首先加工都是在個人家庭里進行,沒有形成公司化的運行機制,無法組織大批量生產和統一對外銷售;其次由於沒有一個統一的組織,質量上良莠不齊,規格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再次由於訂貨都不是大批量,一年下來,製作的數量有限,而且由於黎侯虎是用鋸木屑填充的,也限制了它的出口。
黎侯虎虎虎生威的造型里積澱著往古傳說的文化底蘊,凝結著民間女子的智慧巧思,它的傳承和發展將成為古黎國文化的一種遺存,在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獨樹一幟。當地政府應高度重視並予以大力扶持,為黎侯虎的傳承發展增添砝碼,同時要積極通過民間的市場運作,儘快形成產業化生產,壯大規模,提高效益,讓黎侯虎這個在農村有廣闊空間,在婦女中間有廣泛基礎的項目,真正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
文化內涵的背後
選上虎年生肖郵票圖案以後,黎侯布老虎成了當地的一個品牌,高秋英被縣裡有關部門安排到各個鄉鎮辦培訓班,傳授製作技藝,這位農家婦女還成了縣人大代表、長治市勞動模範。2008年,隨著布藝黎侯虎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她當然也就成了傳承人。
做布老虎是太行山里世代延續的一項民間習俗。高秋英記得,她姥姥就曾經給她做過布老虎,而她剛當母親的時候,也為自己的孩子做過布老虎。儘管如此,布老虎的形象卻是不盡相同,100個婦女能做出100個布老虎的樣子。高秋英她們在黎侯虎被選上生肖郵票圖案以後,開始把布老虎的形象確定下來。
黎侯虎縫製的技術,經過“規範”,今天已經被分為6個步驟:第一步要選擇代表喜慶、吉祥的紅黃兩種顏色的布料;第二步將虎身的兩大塊布料和虎身花紋裁剪備用;第三步將虎身兩大塊部位嚴嚴實實地縫好;第四步往虎身內填充木屑使之成形;第五步將眼、眉、耳等部位繡制好;第六步是將事先裁剪好的花紋貼上虎身,再將事先繡制好的眼、眉、耳等縫製在相關部位,一件布藝黎侯虎就算完成了。
接著,高秋英她們又給黎侯虎規定了尺寸,劃分出大中小3種型號,最大的1.2尺。布老虎各個部位的縫製也都進行了“規範”,比如布老虎的眉毛要縫14針,等等。有了這樣一些縫製“標準”,黎侯布老虎從形象和文化內涵上都更加明確。這樣,四肢粗胖、四足稍稍外撇、虎頭微微昂起的黎侯布老虎,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和接受。民俗學專家們也認為,它代表了我國北方、黃河流域悠久的虎文化。“黎侯虎”集觀賞、收藏、饋贈於一體,有鮮艷絢麗的表現力,又有純樸之鄉土氣息,有賜福、鎮宅、生財等民俗文化內涵。經過長期的發展和演變,黎侯虎以獨特的風格和形態流傳和繼承下來,呈現著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蘊涵著黎城人質樸的民風。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布藝黎侯虎,和傳統意義上人們用來“望滿月”的黎侯布老虎,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布藝黎侯虎更大程度上是從文化意義上被人們所認可和接受的,購買它的人,多半是為了收藏和裝飾。因此,傳承就要傳承它的與當代文化相契合的信息,發展也不能離開它的積極的文化意義。作為黎城縣文化局局長,王蘇陵雖然不會縫製黎侯虎,但卻懂得黎侯虎。在王蘇陵眼裡,每一個黎侯布老虎不僅是一件藝術品,也是一個文化符號。黎侯虎的製作工藝集中了諸多藝術元素,每一個要素,都與黎城百姓的文化傳統息息相關。在那些農家小院裡看黎侯虎,那是一件件手藝活,聽王蘇陵講黎侯虎,才真切地感受到黎侯虎那厚重的文化韻味,才找到了認識黎侯虎文化意義的路徑。黎侯虎虎虎生威的造型里積澱著遠古傳說的文化底蘊,凝結著民間女子的智慧巧思,它的傳承和發展將成為古黎國文化的一種遺存,在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