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麻造橋蟲

黃麻造橋蟲

黃麻造橋蟲主要寄生在黃麻、蓖麻等作物上,幼蟲為害麻葉、花蕊及嫩果,影響麻的纖維品質和留種,大發生時麻葉被食光,造成減產。成蟲吸食柑桔、桃、葡萄等果實汁液。

黃麻造橋蟲寄主:

黃麻造橋蟲主要寄生在黃麻、蓖麻等作物上。

黃麻造橋蟲為害特點:

幼蟲為害麻葉、花蕊及嫩果,影響麻的纖維品質和留種,大發生時麻葉被食光,造成減產。成蟲吸食柑桔、桃、葡萄等果實汁液。

黃麻造橋蟲形態特徵:

黃麻造橋蟲黃麻造橋蟲
 成蟲體長11一17mm,翅展28—37mm,體淺茶褐色,前翅淺紅褐色至淡咖啡色,翅上布有黑色小點,外橫線以內色較深且坎坷,內橫線略彎,均為褐色,有的伴有白邊。中室末端具黑斑2個,中室中間具一白點,白點周圍具淺褐色或褐色斑塊,外緣中部向外突出,緣毛淺褐色,上具黑斑5個,後翅淺褐色,緣毛色較深。卵長1mm,饅頭形,綠色至淺綠色,表生縱棱約37條。末齡幼蟲體長35mm左右,黃綠色,頭部具不顯然淺色斑,背線深茶褐色,亞背線、氣門上線色淺且細,氣門線的上下方各具斷周續的黑色闊帶,體背面、側面具黑色毛突且顯然,毛突四生白色圈,前胸具毛突14個排成二橫列,前列8個,後列6個;中胸毛突14個,8個在各節中間排成一橫列,余兩側各3個排成三角形;腹部各腹節生10個毛突,排成二橫列,前列4個,後列6個;第1對腹足小,第二對腹足稍小,3、4對腹足發達。蛹長17mm,棕褐色,後胸及腹部l一8節小黑點滿布,4—7節刻點大且密。

黃麻造橋蟲生活習性:

長江流域麻田5—6月未見到成蟲,通常7月上旬始見成蟲,7月中下旬在麻田可見到卵和幼蟲,8月中旬一9月中旬進入為害盛期,10月下旬發生量減少。成蟲在夜間活動,飛翔力強,有趨旋旋光性。羽化後即交配產卵,卵多產在麻葉背面,每雌產卵412粒,卵期3—4天,初孵幼蟲先取食嫩葉葉肉,稍大食葉成小孔洞或凌亂缺刻,3齡後食量大增,每隻幼蟲日食麻葉4—6片,幼蟲常吐絲下垂,受震動即落地,老熟後在麻田土面落葉上或麻梢葉片、嫩莖上化蛹,蛹期6—8天。

黃麻造橋蟲防治方法:

(1)燈光誘殺成蟲。
(2)每株麻上有一條幼蟲時於三齡前噴撤5%敵百蟲粉,每667m21。5—2kg。
(3)幼蟲盛發期用敵敵畏煙劑0。5kg,在無風的晴天日出前1小時點燃,煙霧在麻田滯留30分鐘,l小時後幼蟲多被熏倒。煙劑配方:用80%敵敵畏乳油23份、5%敵百蟲粉15份、硝銨蔗渣45份、氯化銨7份、河沙10份。(4)幼蟲三齡前噴灑90%晶體敵百蟲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40%乙醯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
(5)倡導試放澳洲赤眼蜂進行生物防治,每667m2懸掛培養好的蜂包10個,每包有蜂6000頭,使其形成天然蜂群,寄生率達9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