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頂菊

黃頂菊

黃頂菊(學名:Flaveria bidentis (L.) Kuntze.):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100厘米,最高的可達到3米左右。莖直立、紫色,莖上帶短絨毛。葉子互動對生,長橢園形,葉邊緣有稀疏而整齊的鋸齒,基部生3條平行葉脈。主莖及側枝頂端上頭狀花序聚集頂端密集成蠍尾狀聚傘花序,花冠鮮艷,花鮮黃色,非常醒目。花果期夏季至秋季。黃頂菊根系發達,耐鹽鹼、耐瘠薄、抗逆性強,繁殖速度驚人,一株“黃頂菊”能產數萬至數十萬粒種子。該物種能嚴重擠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間,有“黃頂菊”生長的地方,其他植物難以生存,一旦入侵農田,將威脅農牧業生產及生態環境安全。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黃頂菊黃頂菊

黃頂菊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低差異很大,株高20-100厘米,條件適應的地段株高可達180-250厘米,最高的可達到3米左右。莖直立、紫色,莖上帶短絨毛。葉子互動對生,長橢園形,長6-18厘米、寬2.5-4厘米,葉邊緣有稀疏而整齊的鋸齒,基部生3條平行葉脈。

主莖及側枝頂端上有密密麻麻的黃色花序,頭狀花序聚集頂端密集成蠍尾狀聚傘花序,花冠鮮艷,花鮮黃色,非常醒目。生長迅速,枝繁葉茂,11月份後,植株開始乾枯。莖直立常帶紫色,具有數條縱溝槽。葉互動對生,莖葉多汁近肉質。

黃頂菊的種子特別多。一朵花就是一個頭狀花序。其頭狀花序多數於主枝及分枝頂端密集成蠍尾狀,它是由很多個只有米粒大小的花朵組成,每一朵花可以產生一粒瘦果,無冠毛。一粒果實中有一粒種子,種子為黑色,極小,每粒大小僅1-3.6毫米,但其繁殖力強,每一粒種子都可依託自然力(風、水等)和人類活動傳播,擴散蔓延的速度快,遇到適宜的環境迅速生長。黃頂菊結實量多,一株黃頂菊最多可結12萬粒種子,花果期夏季至秋季。

產地生境

喜生於荒地,尤其偏愛廢棄的廠礦、工地和濱海等富含礦物質及鹽分的環境,在靠近河、溪旁的水濕處、峽谷、懸崖、峭壁、陡岸、原野、牧場、棄耕地、街道附近、道路兩旁,以及含礫岩或沙子的黏土都能生長。常在靠近碼頭丟棄的沙子等壓艙物和海岸邊的荒地上滋生。

生長習性

黃頂菊具有極強的生理適應能力和進化趨勢;喜生於荒地、溝邊、公路兩旁等富含礦物質及鹽份的生長環境。具有喜光、喜濕、嗜鹽習性,其生長迅速、結實量大、種子適應性強,特別是鹽鹼含量偏高的土壤適宜其生長繁殖,散落地表的種子作為來年發生傳播源。

地表5厘米地溫穩定達到14℃,土壤濕度達75%以上,黃頂菊種子開始萌發,不同的環境萌發時間不一,一般每年從4月上中旬開始到9月份,黃頂菊種子均可萌發繁殖。

分布範圍

分布範圍分布範圍
原產於南美洲巴西、阿根廷等國,擴散到美洲中部、北美洲南部及西印度群島,後來由於引種等原因而傳播到埃及、南非、英國、法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地。
根據黃頂菊原產地及其傳播入侵區域的生態環境條件,可以判定黃頂菊在中國的適宜生長區域遠遠不僅限於已知道的天津、河北等地,中國的華北、華中、華東、華南及沿海地區都有可能成為黃頂菊入侵的重點區域。

危害狀況

黃頂菊根系發達,最高可以長到2米,在與周圍植物爭奪陽光和養分的競爭中,嚴重擠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間。嚴重影響其他植物的生長,特別是對綠地生態系統有極大的破壞性,使許多生物滅絕。黃頂菊一旦入侵農田,將威脅農牧業生產及生態環境安全,因此又稱為“生態殺手”。黃頂菊的根能產生一種分泌物,這種分泌物能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長。一個地方只要出現一株黃頂菊,不出幾年該地就沒有其他植物了。可以想像,黃頂菊一旦入侵到農田裡邊,對農業將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
黃頂菊根系能產生一種化感物質,這種化感物會抑制其他生物生長,並最終導致其他植物死亡。在生長過黃頂菊的土壤里種上小麥、大豆,其發芽能力會變得很低。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對黃頂菊不加防治,幾年後整個地面很可能就只剩下黃頂菊了,這勢必會破壞生物的多樣性。黃頂菊的花期長,花粉量大,花期與大多數土著菊科交叉重疊。如果黃頂菊與發生區域內的其他土著菊科植物,產生天然的菊科植物屬間雜交,就有可能導致形成新的危害性更大的物種。

傳播途徑

黃頂菊於2001年首次在中國天津、河北發現。黃頂菊極可能是伴隨進口種子、穀物進入中國,同時也不能完全排除通過其他途徑傳入的可能性。據在河北滄州觀測數據顯示,黃頂菊喜光、喜濕、嗜鹽,一般於4月上旬萌芽出土,4-8月份為營養生長期,生長迅速,9月中下旬開花,10月底種子成熟,結實量極大,具備入侵植物的基本特徵。黃頂菊種子極多、繁殖能力超強。一株黃頂菊大概能開1200多朵花,每朵花能結出上百粒種子。因此如果一株黃頂菊完成一次開花、結籽,就能產十幾萬粒種子。也就是說,如果一株黃頂菊不被徹底殺死,來年就有可能繁殖出數萬株黃頂菊來。一旦大面積入侵農田、牧場和苗圃等,將對農業構成嚴重威脅。

防治方法

預防觀測

針對黃頂菊的生理特性,現階段防治黃頂菊應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開展黃頂菊大普查。各地農業部門應全面摸清黃頂菊的發生和分布情況,對黃頂菊可能發生的重點區域,如廢棄的廠礦、工地和濱海、河邊、溝渠邊、道路兩旁等進行細緻調查。
加強監測、及時上報。各地農業部門在黃頂菊發生地建立觀察點,加強監測,及時掌握黃頂菊發生動態,以進一步採取撲滅措施。對於普通公眾來說,如在黃頂菊發生及潛在發生地區發現可疑植物,應及時向農業部門報告。
嚴格控制人為傳播。由於黃頂菊繁殖能力極強,凡是接觸過黃頂菊的人,都要嚴格檢查自身是否具有攜帶黃頂菊種子以及帶有黃頂菊殘根殘莖泥土,並嚴格做到不將黃頂菊的種子和帶有黃頂菊殘根殘莖的土壤帶到異地。

人工拔除

及時發現,及時剷除。4-8月份是黃頂菊營養生長期,也是剷除黃頂菊的最佳時期。對零散分布的黃頂菊我們必須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剷除。對成片發生地區,可先割除植株,再耕翻曬根,再拾盡根茬,然後焚燒,做到斬草除根。

化學滅草

經過試驗和篩選,已經找到了比較有效的藥物防治辦法,百草枯和草甘磷兩種化學藥劑對黃頂菊都有很好的殺滅效果。根據對黃頂菊出草規律的初步調查觀察,在黃頂菊苗期階段適時噴藥,可有效防除該草。第一次用藥宜在5月中旬,第一次用藥後每隔35-40天再分別進行兩次用藥物撲殺,用藥方法同第一次相同。非農田防治:每畝用150毫升20%二甲四氯鈉鹽水劑加150毫升48%苯達松水劑混合,兌水40千克均勻噴霧,可使黃頂菊枯死。或每畝用1000毫升10%草甘磷水劑,兌水40千克均勻噴霧,3天后黃頂菊枝端變黃,7-10天后死亡。農田防治:每畝用50-80毫升25%虎威水劑,兌水40-50千克,防除大豆田和果園的黃頂菊。或每畝用150毫升20%二甲四氯鈉鹽水劑加150毫升48%苯達松水劑混合,兌水40千克均勻噴霧,防除豆田和水稻田埂上的黃頂菊。目前黃頂菊主要在荒地落戶,採用化學防除後,對一些征而未用的土地,要復耕複種,減少拋荒,既可增加農田面積,又可減少黃頂菊繁衍空間。

有害外來入侵物種

生物入侵不僅能引起物種的消失與滅亡,還會瓦解生態系統功能。我國面臨生物入侵的形勢是非常緊迫的。數十種入侵生物猖獗危害,數百種入侵生物敲擊過門,數千種生物翹首以待。外來入侵物種給我國造成的經濟損失,平均每年也達574億人民幣之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