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葛村

黃葛村

黃葛村隸屬雲南省永善縣黃華鎮,全村國土面積19.40平方公里,截止2006年,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750.00 畝(田1,400.00 畝,地4,350.00 畝),人均耕地0.87畝,主要種植等作物。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村莊全貌村莊全貌
該行政村隸屬雲南省永善縣黃華鎮,地處黃華鎮南邊,距黃華鎮政府所在地1.00 公里鎮道路為不全通路,交通不方便,距縣65 公里。東鄰金寨村,南鄰金沙江,西鄰黑鐵、魯溪,北鄰黃華村;轄青槓、朝陽等39 個村民小組。
全村國土面積19.40平方公里,海拔428-682米,年平均氣溫18.5 ℃,年降水量751-854 毫米;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生態林生態林
截止2006年,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750.00 畝(田1,400.00 畝,地4,350.00 畝),人均耕地0.87畝,主要種植等作物;擁有林地 15,000.00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514.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60畝,主要種植花椒臍橙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6,320.00 畝,其他面積2,030.00 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通電;全村有1646戶飲用井水,有114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62%)。有1852戶通電,有141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

黃葛村通電情況黃葛村通電情況
農戶142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9%、76%和76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985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84戶(分別占總數的53 %和42 %);該村到鎮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2.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00 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5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070.00 畝,有效灌溉率為45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842.00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3 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6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8戶;建有小水窖54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廄的農戶23戶。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6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 土木 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2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5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27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7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2,430.00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912.00 萬元,占總收入的 38 %;畜牧業收入 440.00 萬元,占總收入的 18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3526 頭,肉牛 5 頭,肉羊 6 頭);林業收入 579.00 萬元,占總收入的 24 %;第二、三產業收入 429.00 萬元,占總收入的 18 %;工資性收入 259.00 萬元,占總收入的 11 %。農民人均純收入 2,493.00 元,農民收入以 種植 業 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253.00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1595 人(占勞動力的 45 %),在雲南省內務工 897 人,到省外務工 698 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永善縣外;2006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00.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21%。該村發展花椒沙仁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花椒、枇杷、沙仁等 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1860 戶,共鄉村人口6580人,其中男性3321人,女性3259人。其中農業人口6580人,勞動力 3537 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5490 人,參合率 83 %;享受低保 320 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235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3 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 5 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6所,校舍建築面積 6,891.00 平方米,擁有教師 115 人,在校學生 804人,距離 鎮中學6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804 人,其中小學生635 人,中學生169 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1402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3849 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 0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有固定資產 13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 a 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 。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05人,少數民族黨員6人,其中男黨員98人、女黨員7人;建團總支1個,團支部5個,團員234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39個村民小組。

人文地理

一、僰人懸棺葬,位於中心集鎮東南面,約2.3公里的橋灣大河溝上,在"含輝"崖刻西南面,約250米處,海拔560-640米。遺址山崖上面現還有木樁6根,鑿洞16個,據觀察分析,這裡原來至少有10餘具棺木,因年代久遠,風雨侵蝕,棺木已朽毀不存,僅留鑿孔插釘於崖壁上的木樁。遺蹟分布面積約250平方米,距地表低則十餘米,高則數十米。據考為戰國時期至明代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一種特殊葬俗,其墓葬在懸崖上鑿洞,打上木樁,將棺材放在木樁上。古人在沒有先進工具輔助的情況下,能做懸棺葬這樣高難度的工程,是借了何種技巧和方法,至今仍是一個迷。僰人懸棺具有很高的科學考察和文物保護價值,對研究雲南古代葬俗及民族史有重要價值。為永善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二、"含輝"崖刻,位於黃華鎮落田壩村對面的崖壁上,與僰人懸棺相距60米左右,海拔550米。面積約8平方米。據嘉慶《永善縣誌》記載,該題記為古代重要關隘-黑鐵關的標記,刻於清代嘉慶八年(1804年)。"含輝"二字屬陰刻,樸實雄健、結構嚴謹、氣勢恢弘。尤其"輝"字的結構打破了前人的寫法,用筆爽朗,淋漓盡致。含輝石刻用筆以方為主,方圓兼用,方中有圓,有顏體書風,同時兼有歐書、隸書筆意。二字所占面積約8平方米。"含輝"系人名。此人是當地的落第秀才,姓盧名含輝。相傳清朝年間,盧含輝上京趕考,三考三敗。盧含輝感到無顏面對家鄉父老,回家後足不出戶,立志弘揚地方文化。但由於途中勞累,加之心情憂鬱,不久便臥病不起。病到晚期盧含輝感慨雖飽讀詩書,胸懷大志,卻報國無門。看到對面的這塊岩石,於是含恨寫下"含輝"二字。含輝,蘊含輝煌,以此昭示後人要不受任何阻擋,發憤讀書,實現理想。為永善縣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三、 賽普陀崖刻,位於中心集鎮東南面,約1500米。該崖刻面積約2 平方米,有文字100餘個。內容主要記敘清末時期,昭通右軍營陳貴奉命帶部隊從黃草坪(今黃坪)到務基回龍壩一帶,與至雲南燒、殺、槍、虐的四川涼山匪彝的戰鬥過程和結果,為清光緒29年所刻,據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新農村建設

黃葛村青槓二組新村建設:率先安裝上了噴灌、滴灌等先進的灌溉設施,水利化程度達70%以上。硬化道路3500米,屋麵粉白22000平方米,建成人飲水池4個140立方米,安裝人飲管道4100米,解決了52戶182人200多頭牲畜的飲水困難問題,實現了水、電、路"三通",電視普及率達100%,電話普及率達80%以上,家用電器進入尋常百姓家,實現人均純收入近3000元。把青槓二組定位為 "生態、水果、農家園林型"新村。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特色產業發展緩慢,人畜飲水困難;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做大做強花椒、臍橙、枇杷產業,輸出多餘的勞動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