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

黃花鎮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自然條件較優越。年平均氣溫18°C,無霜期多年平均為312天,常年平均日照總時數是1677小時,年均降水量1800mm,降雨多集中在4~6月及7~9月兩個時段。全年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季風氣候十分明顯。由於氣候條件優越,水熱充足,黃花鎮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森林覆蓋率達62.7%。因而,鎮區得以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態的循環,並擁有清新、潔淨的空氣及高質量的水體。黃花鎮工業化水平不高,只有少量的工礦企業,絕大部分地區仍以農業種植為主,未受工業污染。黃花鎮地處亞熱帶地區,光熱充足,氣候溫和,適合多種常綠闊葉林木生長,植被繁茂,主要有馬尾松、油杉、楓樹、香樟、陰香、椿樹、海紅豆等樹種,生物多樣化,小氣候宜人,環境優美。碧峰秀水有機組合,農田村舍點綴於翠竹青山之間,田園風光旖旎,十分適宜開展觀光休閒與綠色生態旅遊。
區位優勢

黃花鎮有107國道和在建的清連高速公路,車程約1小時,到新國際機場僅89公里,到廣州為2個小時;經英德市區走英曲公路到韶關約為兩個小時車程。英佛公路連線京珠高速。鐵路方面,京廣鐵路複線和在建的武廣客運專線貫穿英德南北,英德至廣州、到韶關均只需一個小時。水路方面,境內北江、翁江、連江三江交匯,客貨輪可直達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區。此外,正在建設的武漢—廣州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南北走向從英德市區附近經過;正在規劃建設的昆(明)—汕(頭)高速公路將橫貫英德北部,將在英德市區北郊設出入口。在如此的交通優勢之下,黃花鎮具有較強的吸引省內外遠程客源的潛力。
鄉鎮建設

通過10年的打拚,園區初步形成了以印刷包裝為主導產業和汽車零部件、機械加工、精細化工、塑膠模具、新型建材及農產品加工的規模產業格局。黃花鎮工業經濟已形成一定規模,逐漸增多的農業專業合作社、觀光園、農家樂反映了黃花鎮第一、三產業正呈良性發展,這些都為黃花鎮的經濟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6年榮獲英德市首屆十大魅力鄉鎮稱號。
社會經濟

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國道、省道等主要幹道與鎮公路相連通的交通網路基本形成,公共運輸事業發展較快。鎮內有主幹道一條,往南15公里接入107國道和在建的清連高速公路,可達清遠,珠三角等地;東行70公里到英德市區,經京廣鐵路英德站可達中國各地。往英德市區和107國道(清連高速公路)的二級水泥路已投入使用,鎮內通行政的道路以實現硬底化。黃花鎮供電容量充足,鄉鎮村基本普及程控電話,鎮上居民均安裝有線電視,網際網路通達黃花鎮,信息化走向完善。鎮區的旅店、餐飲等服務設施齊全。黃花鎮依託峰林資源,將發展旅遊業定為黃花鎮發展的主導產業,並已邀請華南師範大學編制了《英德市黃花鎮旅遊總體規劃》,現已開發了部分旅遊項目。在有力的宣傳策劃之下,2003年以前平均接待遊客6萬人次,2003年以後遊客量成倍增長,到2005年黃花鎮接待遊客量達44萬人次。
特色旅遊

彭家祠景區位於坑壩村,景區主題是“古堡追憶,民俗風情”,主要由彭家祠、英西火麒麟和舞雞公獅表演以及帳篷露營區組合而成。2005年,彭家祠景區被列入湖南省重點旅遊扶貧項目,獲得50萬元建設基金,現利用資金已改造了部分項目和設施。英西峰林走廊是湖南省直駐英德的扶貧工作組在1993年策劃的旅遊扶貧項目,是湖南省最長、最密集的峰林遊廊,被譽為湖南最具規模的“南天第一峰林風光走廊”。景區南北長20多公里、東西寬5~8公里,由1000多座造型各異的岩溶山峰在幹道兩旁錯落排列,青黛色的線條柔和而曲折。千姿百態的山峰、神秘莫測的岩洞、嶙峋怪異的岩石、變幻無窮的霧海,摻雜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在鄉土風情的點綴和雨霧天象的巧妙融合之下,英西峰林走廊便成了一幅絕妙的山水田園風光軸畫。老虎谷暗河漂流是2004年由英德旅遊局與英西峰林走廊旅遊發展公司共同引資建成的,為黃花河源頭至溪村段,長3800米,最高落差達20米,河道穿越山體約800米,漂流全程驚險刺激,自建成營業後便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004年,接待遊客量達4.3萬人次,收入達300萬人民幣。
歷史沿革
黃花鎮因黃花鎮地形似花形,且以前的田園山間皆遍布黃花,故因而得名。據《英德縣》記載(2006年版《英德縣誌》)。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起,稱清下都黃花圖(全縣設二十一都七十四圖);道光十六年(1836年)起,稱黃花鄉(全縣設60個鄉);民國21年(1932年),黃花鄉棣屬英德縣第七區,民國22年劃為八區,民國30年棣屬二區,內有8保105甲1218戶(按10戶為1甲、10甲為1保設定);1949年至1951年9月屬英德縣第五區;1951年9月至1956年6月屬英德縣第四區(現轄區範圍設明逕、三山、城下、逕孔、溪村、岩背、新民、放板、塘邊、德崗10個鄉)
1956年秋,棣屬於英德縣九龍區(現轄區內設公正、明逕、岩背3個鄉);1957年11月,撤銷區的建制,稱黃花鄉;1958年9月11日,全縣設立6個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黃花與九龍棣屬於衛星人民公社;1959年4月設立明逕人民公社;1962年2月析出岩背成立岩背人民公社;1963年3月岩背人民公社又併入明逕人民公社;1976年,又析出岩背成立岩背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明逕區公所和岩背區公所;1986年改稱明逕鄉人民政府和岩背鄉人民政府;1993年冬改為明逕鎮人民政府和岩背鎮人民政府;2004年6月18日調整行政區域,明逕鎮和岩背鎮合併,仍沿用舊稱叫黃花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