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情概況
2004年6月18日調整行政區域,明逕鎮和岩背鎮合併,仍沿用舊稱叫黃花鎮。明逕鎮(黃花鎮)位於廣東省英德市西部。該鎮總面積202.3平方公里,總人口46457人。以青少年居多!下轄11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社區居委會、266個村民小組。明逕環圍黃花墟鎮四周,由原明逕、社區居委兩村合併而成,是黃花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口46457人,耕地面積2962畝,辦事處設在移民二村。該村委耕地廣闊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糧食主產區。轄區內明逕大街商貿繁集,客流如雲,商業發達。城鎮化範圍較大,居民生活條件較好,文化素質較高,經濟文化較為發達。轄28條自然村,為:高椅寨、新農村、陳屋、下街、寨孔、上寨、大久岩、移民村一、移民村二、機關、白屋、蜆口、丁屋、大興江、鄧屋、橋仔塋、後沖圍一、後沖圍二、後沖圍三、後沖圍四、後沖圍五、青坑一、青坑二、控仔、紫美寨、河塘、亮洞、石角。
地理位置
黃花鎮地處北緯24°12′-24°16′、東經112°48′-113°06′之間,有“南天第一峰林風光”之稱的英西峰林走廊貫穿全鎮。北依陽山縣水口鎮,西臨清新縣浸潭、石潭鎮,東連大灣鎮,南接九龍鎮。
基本鎮情
黃花鎮隸屬清遠市英德,整個英德的大交通可吸引省內外的遠程客源:到清遠市區有107國道和在建的清連高速公路,車程約1小時,到新國際機場僅89公里,到廣州為2個小時;經英德市區走英曲公路到韶關約為兩個小時車程。英佛公路連線京珠高速。鐵路方面,京廣鐵路複線和在建的武廣客運專線貫穿英德南北,英德至廣州、到韶關均只需一個小時。水路方面,境內北江、翁江、連江三江交匯,客貨輪可直達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區。此外,正在建設的武漢—廣州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南北走向從英德市區附近經過;正在規劃建設的昆(明)—汕(頭)高速公路將橫貫英德北部,將在英德市區北郊設出入口。在如此的交通優勢之下,黃花鎮具有較強的吸引省內外遠程客源的潛力。 黃花鎮旅遊資源開發具有良好的區位條件。該鎮位於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邊緣,是接受珠江三角洲經濟輻射第一波的地區,在泛珠三角經濟圈的全面推廣時期,黃花鎮將會接受更多的客流、物流和信息流。這些因素將推動黃花鎮旅遊業的蓬勃發展。 鎮區緊靠107國道,距廣州約兩小時車程,距清遠市區、英德市區均為一小時車程。
村鎮經濟
該鎮以旅遊業、種植業、畜牧業、林木業收入為主。
按旅遊的發展趨勢,一小時車程是半日游的最佳輻射範圍,兩小時車程為一日一夜遊的最佳範圍。
特色產業
明逕豆腐、腐竹、豆腐角、走地雞、砂糖桔等....特色產業曾經前幾年前本地政府曾把這些特色加工成食品推向香港、東南亞的地區。就因包裝里有一根頭髮就沒通過QS質量安全,最終計畫失敗!計畫大力發展旅遊業為主!
文化教育
該鎮有9個國小、一個中學、兩個幼稚園。中心國小(鎮中心)、克岩國小(已關閉)、城下國小、公正國小、三山國小、溪村國小、逕孔國小、新民國小、黃洞國小。黃花中學。因為交通不方便路程遙遠,為了小朋友的安全所以在不同的地點建立了9所國小。9所國小畢業的學子都到城鎮的黃花中學上學,所以黃花中學很大教室教師很多(不斷在擴展)。
歷史沿革
黃花鎮因全鎮地形似花形,且以前的田園山間皆遍布黃花,故因而得名。據《英德縣》記載(2006年版《英德縣誌》P60-P70),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起,稱清下都黃花圖(全縣設二十一都七十四圖); 道光十六年(1836年)起,稱黃花鄉(全縣設60個鄉); 民國21年(1932年),黃花鄉棣屬英德縣第七區,民國22年劃為八區,民國30年棣屬二區,內有8保105甲1218戶(按10戶為1甲、10甲為1保設定); 1949年至1951年9月屬英德縣第五區; 1951年9月至1956年6月屬英德縣第四區(現轄區範圍設明逕、三山、城下、逕孔、溪村、岩背、新民、放板、塘邊、德崗10個鄉); 1956年秋,棣屬於英德縣九龍區(現轄區內設公正、明逕、岩背3個鄉); 1957年11月,撤銷區的建制,稱黃花鄉; 1958年9月11日,全縣設立6個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黃花與九龍棣屬於衛星人民公社; 1959年4月設立明逕人民公社; 1962年2月析出岩背成立岩背人民公社; 1963年3月岩背人民公社又併入明逕人民公社; 1976年,又析出岩背成立岩背人民公社; 1983年改為明逕區公所和岩背區公所; 1986年改稱明逕鄉人民政府和岩背鄉人民政府; 1993年冬改為明逕鎮人民政府和岩背鎮人民政府; 2004年6月18日調整行政區域,明逕鎮和岩背鎮合併,仍沿用舊稱叫黃花鎮。
黃花鎮明逕社區委會村務公開組織機構
委村委會成員書記 黃慶就 分工:主持社區全面工作。
委員 黃仕貴 分工:出納。雷亞財 分工:分管民兵、治保工作。
成員 李金靈 分工:計生專乾。
委員 李伯奇 分工:負責統計工作。
副書記 梁土英 分工:協助支書做好社區全面工作,分管婦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