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葛根、橘皮、杏仁(生)、麻黃、知母、黃芩、甘草各半兩。
用法用量
上?咀。水二升,煮八合,去滓,溫溫分減服之。嘔吐先定,便宜訊息。
主治
冬溫未至發病,至春被積寒所折不得發,至夏得熱,其春寒解,冬溫毒始發於肌中,斑爛隱疹如錦紋,咳悶嘔吐清水。
加減化裁
不嘔者,去橘皮。
中藥方劑之黃芩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黃芩麻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總病論》卷四。主治冬溫未至發病,至春被積寒所折不得發,至夏得熱,其春寒解,冬溫毒始發於肌中,斑爛隱疹如錦紋,咳悶嘔吐清水。
葛根、橘皮、杏仁(生)、麻黃、知母、黃芩、甘草各半兩。
上?咀。水二升,煮八合,去滓,溫溫分減服之。嘔吐先定,便宜訊息。
冬溫未至發病,至春被積寒所折不得發,至夏得熱,其春寒解,冬溫毒始發於肌中,斑爛隱疹如錦紋,咳悶嘔吐清水。
不嘔者,去橘皮。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防風麻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八十一。具有祛風清熱,補肝明目之功效。主治腳氣痹弱;或風毒腳氣,攻身體發熱,肢節不遂,精神不遂,語言謇澀。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文獻摘要中藥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按中醫治療原則使用的貨真質優的藥材,包括中藥材、中藥飲片和中成藥。中藥在清朝以前稱為本草、生藥等。現代所稱的生藥與中藥所指的範圍...
中藥釋義 定義 國內發展 發展歷史 療效考證防風麻黃湯是一劑中藥方劑,配方主要有防風、麻黃、獨活。
知母麻黃湯藥物組成:知母1兩半,麻黃1兩,芍藥半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桂枝半兩。處方來源:《傷寒總病論》卷二。方劑主治:傷寒愈後,由於發汗不盡,餘毒氣在心胞絡間,有不了了證者,調至10日或半月20日,終不惺惺,常...
中藥在中國古籍中通稱“本草”。我國最早的一部中藥學專著是漢代的《神農本草經》,唐代由政府頒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藥典。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中藥文化簡介 神農嘗百草 毒藥非毒 四氣療疾 藥分五味《實用中藥方劑手冊》是1995-11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內容介紹 作品目錄中藥方劑藥理學,徐小平、李興民編,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10年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 前言《常用中藥八百味素要》是由學苑出版社1999年02月出版的一本書籍。
內容介紹 作品目錄